摘 要:對廣州市越秀公園的喬木進行了調查,通過對該園內常見樹木的葉面積和落葉量的統計以及落葉蓋度(地被植物表層落葉面積)、地被植物蓄積度(地被表層落葉厚度)進行統計,探究樹木與地被植物容納落葉能力之間的關系,并根據調查結果得出:對于低矮型地被植物,其容納落葉的能力越強,是與樹木的落葉量和葉面積大小具有明顯的關系。對于高大型地被植物而言,影響不甚明顯。以期為日后園林植物配置中地被植物上方的樹木選擇提供借鑒和依據。
關鍵詞:園林公園;調查;樹木;地被植物;容納落葉能力
中圖分類號:S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05-0074-05
Effects of Trees on the Capacity of Ground Cover to Accommodate Fallen Leaves
—ACase of Yuexiu Park in Guangzhou
WANG Wen-he1,XU Ming-yu2, 3,SHUAI Yan-yan2,HUANG Li2,WANG Jia-song2,CHEN Ping2
(1. Nanning Heng County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Nanning 530300, PRC; 2.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uo 510225, PRC; 3. Puba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 Ltd, Guangzhuo 510600, PRC)
Abstract:The arbor of Yuexiu Park in Guangzhou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leaf area and leaf loss of common trees in the park, and the deciduous cover (the deciduous area of ground cover), the accumulation of ground cover (the thickness of surface deciduous leav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ee and ground cover plants’ ability to defoliate,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it is found that the low ground cover plants have stronger capacity to hold deciduous leaves, which have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amount of deciduous leaves and the size of the leaf area. For high ground cover plants, the effect is not obvious. That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choice of trees above ground cover plants in the future garden plant configuration.
Key words:garden park; survey; trees; ground cover plants; capacity of defoliation
生態園林建設已成為當今城市園林建設的必然趨勢,低養護是生態園林建設重要目標。目前,園林落葉被當作園林綠化廢棄物一部分,采用集中清理、運輸、堆放、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這不僅成本較高,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浪費了落葉資源,不符合園林低養護的概念[1]。地被植物作為落葉有效容納和消解的載體,但由于其種類、景觀性等因素沒有發揮好容納的功能。因此,為了實現低養護這一需要,業界提出了“地被植物就地容納落葉”的理念。地被植物容納能力高低可以通過地被植物表層落葉面積(落葉蓋度)和地被表層落葉厚度(地被植物蓄積度)等指標判斷。筆者通過調查廣州市越秀公園的植物葉面積以及落葉量,運用判斷指標探索地被容納落葉能力植物的落葉量、葉片面積關系,旨在為地被植物就地容納落葉提供理論依據。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越秀公園是廣州市具有代表性的綜合型園林公園,植被種類繁多,筆者通過樹木葉面積大小和落葉量,調查與分析地被植物容納能力與樹木的關系。喬木是落葉主要來源之一,因此對其落葉量、落葉面積調查與分析是研究地被植物容納能力的依據[2]。其中棕櫚科屬于常綠植物,其落葉較少,更新時間慢且落葉面積較大,不利于地被就地容納,因此,調查中不作統計[3-4]。公園內灌木落葉量少,廣州地區多數為常綠樹種、所占落葉量比例較少,因此對灌木不做深入研究。地被植物其落葉被其本身所容納,其落葉不需要考慮。
1.2 調查方法
2016年9月為調查周期。針對公園地被植物容納落葉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通過觀察測量的方式分析影響地被植物容納落葉能力高低的因素。
葉蓋度指單位平方下落葉所殘留在植物地被表層上的面積在該區域的面積比。地被表層落葉蓄積指落葉高于地被植物表層厚度值,是衡量是否影響地被植物正常生長的重要指標。當地被表層落葉蓄積度大于0時,落葉會影響地被植物正常生長,不利于地被植物容納落葉物。測量落葉蓋度、地被表層落葉蓄積度值,通過其值可反應地被植物是否可容納該落葉[5]。
落葉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地被植物對落葉的容納能力[6]。筆者統計越秀公園常見園林植物的年落葉量及其月均落葉分布情況。由于常綠樹種常年落葉量基本均一,通過調查一個月的落葉量得出全年的總落葉量[7]。
對落葉樹種,由于其葉片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凋落,因此對于落葉喬木落葉量的調查均在其落葉期內進行。
(1)葉面積。根據葉面積大小將越秀公園中喬木落葉分為3種不同范圍,葉片面積大小計算方法參考廖林仙[8]。葉面積≤15 cm2設定為小葉片;15 cm2<葉面積≤90 cm2之間設定為中葉片;葉面積>90 cm2設定為大葉片。分別選擇不同種類喬木的4個點,每一個點取5個單位平方樣本,分布于近植物配置內側,通過計算求出其落葉蓋度的平均值,分析葉片面積大小對地被植物容納落葉能力的影響。
(2)落葉蓋度。落葉蓋度=植物落葉所殘留在植物地被表層上的面積/單位平面的總面積×100% 。
其中,落葉所殘留在植物地被表層上的面積則為單位面積下,植物落葉數×落葉葉片面積。測量時選取1 m2為樣本,測量4個樣本,求其平均值。
(3)地被表層落葉蓄積度。取4個1 m2的樣本,取其平均值。
(4)落葉量。每日統計落葉量,多次測量求其平均值,得出公園每天、每周、每月產生不同落葉量。在對落葉喬木進行落葉量測量時,在凋落期對落葉喬木的落葉量進行測量,每種樹木取4棵,收集落葉并稱重取其平均值。即判斷地被植物是否可容納其落葉量。
1.3 地被植物容納落葉能力的綜合判斷
地被植物容納能力高低可依據落葉蓋度、地被表層落葉蓄積度、景觀美景度3個指標進行判斷,其中落葉蓋度又直接反應景觀美景度。由表1可知,對地被植物容納能力賦予5個標準進行判斷:完全可容納、大部分可容納、部分可容納、少部分可容納、極少可容納。
2 結果與分析
2.1 葉面積對地被植物容納落葉能力的影響
調查發現(表2和圖1),地被植物容納能力與落葉葉面積有很大關聯:
(1)當樹木葉片面積≤15 cm2,落葉蓋度均小于5%且地被表層落葉蓄積度為0時,可知對地被植物要求較少,一般地被植物都可以容納其落葉,因此可根據植物搭配選用地被植物。
(2)當15 cm2<樹木葉片面積≤90 cm2時,由于對銀邊沿階草類的地被植物落葉蓋度超過5%,因此對地被植物有要求,低矮型地被不適宜,可采用中等型地被植物。
(3)植物葉片面積>90 cm2時,對地被植物有明顯要求,只能采用部分地被植物(如水鬼蕉等高大型地被)。
2.2 落葉量對地被植物容納落葉能力的影響
越秀公園的樹種屬于常綠闊葉、落葉闊葉及針葉樹種[9]。其中針葉樹種的落葉量對園林景觀影響甚微,可以忽略不計,常綠闊葉樹種落葉屬于每天自然更替。筆者主要從相似面積不同落葉量對沿階草、吊竹梅、水鬼蕉容納能力的影響3個方面探索其關聯系。
(1)越秀公園園林樹木的自然落葉量。9月共30 d,其中14 d有陰雨,9月下旬受第17號臺風“鲇魚”外圍影響,樹葉落葉稍微增多。根據越秀公園中18種常見園林植物落葉量(表3),常綠喬木落葉量以小葉榕最大,垂葉榕次之,落葉喬木中以大葉榕落葉量最大,宮粉紫荊次之。
(2)喬木落葉量對沿階草容納能力有較大影響(表4)。以小葉榕、美麗異木棉花絮、小葉覽仁、垂葉榕為例,它們葉面積大小相似,但其落葉量則小葉榕>美麗異木棉>小葉覽仁>垂葉榕。調查發現:地被容納小葉榕落葉能力最低、垂葉榕次之、小葉欖仁最高。因此,得出植物落葉量越大,以沿階草為類地被容納能力越低。
(3)喬木落葉量對吊竹梅被容納能力有一定影響。以大葉榕、大葉紫薇、琴葉榕、假蘋婆為類,可以發現地被容納大葉榕落葉能力最低;而對假蘋婆容納最高;因此可以得出,以吊竹梅為例地被植物容納能力跟落葉量有關。
(4)喬木落葉量對水鬼蕉地被容納能力沒有太大影響。以雞冠刺桐、盆架子、芒果、刺桐為例。調查中發現其葉片面積相似,雖平均每天落葉不一致。雞冠刺桐27.8 g,盆架子117.4 g,芒果69.5 g,刺桐51.3 g,但其地被植物覆蓋率一致,因此,得出植物落葉量多少對高大地被植物容納落葉的能力無明顯影響。
綜上所述,對于低矮型地被植物,落葉量越多,容納性低;對于高大型地被植物,落葉量對其影響不甚明顯。因此,可根據落葉量及落葉的面積大小選擇相應的地被植物,即對落葉量較少的樹種可搭配容納性較低地被,而對落葉量較多的樹種可搭配容納性較高的高大型地被植物。
3 結論與討論
對越秀公園的調查得出:對于低矮型地被植物,其容納落葉的能力越強,是與樹木的落葉量和葉面積大小具有明顯的關系。對于高大型地被植物而言,影響不甚明顯。常綠樹種每天的落葉量變化不大,對景觀影響小,有利于就地容納。而落葉樹木幾乎在很短的時間內全部葉片凋落,雖然從景觀效果看能夠讓人感
受到“葉落知秋”的美景,但卻給園林景觀的維護帶來了很重的負擔[10]。因此落葉樹下地被植物植被容納度
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比如再落葉樹木下種植水鬼蕉等耐陰、高大的草本植物,就能解決這一問題[11-12]。
筆者僅對廣州越秀公園落葉現狀進行了調查,落葉情況的研究尚欠深入,希望以后擴大調查范圍,確定公園地被植物容納落葉能力大小的指標,制定出一套可以容納園林落葉就地容納的地被植物配置模式,實現園林綠化落葉完全就地容納,從根本上解決落葉到處飄散、難以清理的問題。將來可參考多個公園的調查結果,在廣州市進行試點,完善綠色園林地被植被合理搭配建設,最終達到園林落葉無需大量人工清理,自然容納、就地消解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魏 姿,王先杰,馮文佳. 綜合性公園的植物配置與園林空間設計[J]. 北京農學院學報,2011,(3):62-65.
[2] 劉 東,李運婷,伍燕玲,等. 重慶市校園植物的多樣性調查與分析[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77-82.
[3] 畢 胭,翁奕城. 珠江公園植物造景分析[J]. 福建林業科技,2014,(4):164-170.
[4] 施維克. 對城市園林綠地作用的再認識[J]. 云南工學院學報,1992,(3):74-76.
[5] 李永寧,張賓蘭,秦淑英,等. 郁閉度及其測定方法研究與應用[J]. 世界林業研究,2008,(1):40-46.
[6] 馬金彪,孫紅梅,王曉丹. 淺談園林植物廢棄物的循環利用[J]. 吉林農業,2011,(7):227.
[7] 潘述江. 華南植物園蒲崗自然保護區簡介[J]. 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叢刊,1984,(2):168-169.
[8] 盧 嘉. 長沙市落葉樹種的園林現狀調查與分析[D]. 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2.
[9] 王 瑛,陳北光,張 璐. 廣州越秀公園景觀格局分析[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1):68-72.
[10] 陳 曉,戴淑虹. 城市園林綠化存在的問題與生態綠化建設的探討[J]. 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09,(5):491-493.
[11] 施維克. 對城市園林綠地作用的再認識[J]. 云南工學院學報,1992,(3):74-76.
[12] 汪 慶,姚 淦. 淺談江蘇園林綠化中常綠、落葉樹種的配植[J]. 江蘇林業科技,2000,(6):48-50.
(責任編輯:肖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