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天鵬 葛浩新 葛翔 李龍龍 史良 武青青
摘 要:薄殼山核桃是皖北地區林業建設的主要經濟林樹種之一,其稀植的特性決定了復合經營是薄殼山核桃栽培前期的必經之路。該文介紹了薄殼山核桃不同復合模式的栽培技術,為皖北地區薄殼山核桃的科學復合經營提供技術指導。
關鍵詞:薄殼山核桃;復合經營;皖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8-0032-02
Composite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Pecan in the Northern Anhui
Lian Tianpeng1 et al.
(1Agricultural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School,Fuyang 236000,China)
Abstract:Pecan is one of the main economic forest tree species in forestry construction in northern Anhui. Its characteristics of thin planting determine that agroforestry is the only way to cultivate the pecan before full productive ag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key points of different composit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provides technical guidance for the scientific and complex management of thin-shelled pecans in northern Anhui.
Key words:Pecan;Agroforestry;the Northern Anhui
阜陽位于安徽省北部,是安徽省人口最多、農業規模最大的市。大量的農業人口和較低的人均耕地面積及低下的單位面積產出,嚴重制約了阜陽市農業產業的發展和人們經濟收入的提高。因此,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效經濟植物,所選新型農林植物品種,是當務之急。
薄殼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 K.Koch)是集食用堅果、木本油料、園林綠化、優質木材為一體的生態經濟型樹種。安徽農業大學對薄殼山核桃的區域化試驗表明,薄殼山核桃適合皖北栽植,但是由于童期長,前期無收益,挫傷林農栽培積極性;同時,又由于其陽性及結實的需光特點,需要稀植,林分郁閉前地力不能充分利用。因此,在皖北地區推廣薄殼山核桃,需要明晰林下經濟技術要點,建立成熟、高效的薄殼山核桃立體經營示范區,明確不同復合模式的經濟效益,找到合適的復合經營模式,探索出適宜的栽培管理技術[3,4]。
1 復合經營技術
1.1 “薄殼山核桃-油用牡丹/芍藥”雙木本油料套種模式 皖北地區地形平坦、排水良好、土層深厚,適合木本油料作物生長。薄殼山核桃與油用牡丹及芍藥套種時,要求土壤疏松透氣、排水良好,適宜pH值6.5~8.0土壤深翻40cm[5]。由于芍藥怕積水,為保證排水良好,避免積澇對植株的影響,栽植地應深挖排水溝(深1.5m),起高壟。油用牡丹選擇3年生幼苗,套種株行距為40cm×60cm,栽植密度約33000株/hm2。從苗圃地移往薄殼山核桃林地時,一般在每年的10—11月,栽前剪除根尾2~3cm,定植時要按株行距挖穴。深度為25~30cm,在穴底舒展根系,埋土后灌透水,滲水后按行堆成10~20cm的土埂,利于保溫保濕。油用牡丹耐蔭性較強,因此在薄殼山核桃林下不受強光直射,從而提高油用牡丹結籽量。芍藥栽植前,在畦面順向開淺溝,溝深5~7cm,栽植密度為60000株/hm2,將小苗植入溝中,覆土后稍壓實,澆足定根水。套種后按照4年生油用牡丹長勢較全露地栽培的油用牡丹長勢和結籽產量分別高出51.35%和43.90%,優勢顯著。經連續3年對復合模式的觀察,復合系統發生病蟲害的情況較同地區薄殼山核桃純林和油用牡丹純林輕。因此,利用林下空隙進行復合混交種植,利用薄殼山核桃和油用牡丹各自的生理特點,避開生產量高峰期,緩解2種作物爭水、爭肥、爭光的矛盾,變單一群體為復合群體[6],變平面結構為立體結構,變1年1熟為2~3熟,增加了林地的固碳總量和生物總量,保證了復合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充分利用地力、空間、光照,實現了“一地多用,多種經營”,改變傳統管理制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苗木產值[7]。
1.2 薄殼山核桃-亳菊、黑花生、黃花菜等作物套種 “薄殼山核桃-中藥材(亳菊)”、“薄殼山核桃-健康食品作物(黑花生)”及薄殼山核桃-農作物(黃花菜)”復合套種栽植模式,在5年生薄殼山核桃林地內,起壟栽植黑花生,壟寬70cm時最適宜黑花生的生長和采收。在對套種有黑花生的土壤狀況調查時發現,黑花生對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有積極作用,試驗地套種前后有機質含量分別為1.57%和2.43%,速效鉀含量分別為153和281mg/kg,改良了土壤,黑花生產量可達到60000kg/hm2,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突出。通過在林下套種多種中藥材、健康食材等作物,有效利用了林下空間、增加了生物多樣性,獲得了經濟效率,并實現了病蟲害生物防治。林下的不同間作物促進了薄殼山核桃的生長、抑制了雜草瘋長,節約了栽培成本。豆科等作物天然固氮增加土壤肥力5.58%,中藥材可抑制病蟲害雜草生長。薄殼山核桃林下套種花生、黃花菜等經濟作物時,由于花生對土壤要求不嚴,阜陽地區土壤pH值適合花生生長條件[8]。花生、黃花菜適宜于土層深、耕層活、土性好、排水好的土壤,要求地勢平坦,排灌方便,這與薄殼山核桃對環境要求相似。栽植時間為3月上旬至5月上旬,春播于4月15日前后,種植前種地塊要深耕25~30cm,起壟開溝,要結合冬耕施7500~15000kg/hm2農家肥,黑花生栽植密度為60株/m2。黃花菜繁殖可種子繁殖,一般也可分株繁殖,生產中多采用分株移栽,春秋季均可,選擇品質好、生長勢強、無病害的健壯母株,將1叢原株分成3~5株,剪去須根,每3株1穴栽成品字形。采用林下寬窄行栽植,寬行100cm,窄行75cm左右,穴距45cm左右,栽深10~12cm,栽植75000株/hm2左右。
1.3 薄殼山核桃—家禽立體復合種養 利用薄殼山核桃林下空隙,放養450~600只雞/hm2,保證林內家禽的活動空間。雞啄食林地內的雜草、小蟲,既清理了林地空間,又生產了生態土雞,一舉兩得。林下養雞,雞食草蟲,園區無需施農藥;雞糞作為土壤的肥料,為林木施天然有機肥,促進了林木生長;林木為雞群提供飛行棲息場所及天然遮蔭條件。這種模式體現了生態循環、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有利于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2 效益分析
始果后,5年內可產薄殼山核桃堅果2250kg/hm2以上,堅果按60元/kg,產值145000元/hm2以上;掛果5年后,進入盛果期,產薄殼山核桃堅果4500kg/hm2以上,產值27萬元/hm2以上。目前黑花生、黃花菜等保健食品和中藥材芍藥及油用牡丹的市場情況較好。黑花生的市場價格為12元/kg,收入6.3萬元/hm2;黃花菜3元/kg,產量30t/hm2,收入9萬元/hm2;芍藥5年后采收,5年后產30t/hm2,市場價22元/kg,收入66萬元/hm2;油用牡丹籽市場價為26元/kg。套種第1年,平均可產生收益1.8萬元/hm2,至第3年油用牡丹可產生收益4.2萬元/hm2。第4年油用牡丹可產生收益180000元/hm2(牡丹籽、芍藥),此時薄殼山核桃也進入盛果期。而且復合模式撫育管理難度低,不要密集的人力和繁復的撫育措施。
參考文獻
[1]趙偉,陳雷.皖北地區薄殼山核桃發展現狀及豐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05).
[2]阜陽市林業科學研究院.阜陽市林業科學研究院助推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J].安徽林業科技,2016(Z1):2.
[3]李永榮,勒棟梁.薄殼山核桃果用林產業發展思考及栽培關鍵技術[J].林業科技開發,2015(01):1-4.
[4]師帥.間作及施肥對油用牡丹籽產量和品質的影響[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6.
[5]李成忠,張衡鋒,韋慶翠,等.油用牡丹-薄殼山核桃復合經營模式的生態經濟效益研究[J].林業科技通訊,2016(09):63-66.
[6]李永榮,張計育,桑曉峰,等.薄殼山核桃與油用牡丹木本“雙油”套作栽培模式與前景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5(21):172,177.
[7]張計育,翟敏,郭忠仁,等.薄殼山核桃生產果園間作石蒜屬植物栽培模式與前景分析[J].農業科技通訊,2013(11):234-236.
[8]向珊珊,李愛華,李金柱.林藥套種對幼齡核桃生長和林地土壤養分影響研究初報[J].湖北林業科技,2015(01):44-47.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