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榮
【摘要】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不僅為中非關系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中非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作為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高職院校,亟待以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野確立國際化辦學理念,著力提高跨文化交往和語言溝通能力,優化師資隊伍結構,促進對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主旨講話中強調,中非要攜起手來,共同打造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文化共興、安全共筑、和諧共生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并提出要重點實施好產業促進、設施聯通、貿易便利、綠色發展、能力建設、健康衛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動”計劃。這對于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高職院校來說,既是發展機遇更是嚴峻挑戰,因此亟待推進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
一、“中非命運共同體”視野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的必要性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共產黨人站在人類發展進步的新高度,重構中國與世界關系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中非命運共同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實踐。在中非合作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青年是中非關系的希望所在。中非“八大行動”倡議中,許多措施都著眼青年、培養青年、扶助青年。隨著“中非命運共同體”戰略的推進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化,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振興經濟、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的必然選擇,進一步拓展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空間,這就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對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方法進行調整和創新,以適應國際交往和發展的需要,培養出具有國際發展意識、國際交流能力以及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提供人才保障。近年來,在國家層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確提出要大力提升教育對外開放治理水平,完善教育對外開放布局,迎來了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大好時機。在此背景下,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其前提條件是既要有一支了解國際需求、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國際合作專門人才隊伍,又要有一支具有國際化教育理念、深厚的基礎理論和高技能知識結構的師資隊伍。
二、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的內涵解析
所謂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是指具有國際理念、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可以擔當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人才群體。
首先,具有世界眼光。要立足中國,放眼全球,理性審視國際高職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經驗,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在世界高等職業教育這個大坐標系上明確自身定位。一要了解世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發展趨勢。進入21世紀,世界高等職業教育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表現在:高等職業教育成為終身教育的一部分;高等職業教育為促進可持續發展服務;高等職業教育的資格層次逐漸提高;高等職業教育重視非專業能力的培養;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高等職業教育重視新技術的運用。二要了解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先進的理念和成熟的教育模式。在職業教育發達國家,“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已深入人心,表現為充分考慮人的個性發展,適應信息社會中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認同終身教育的觀念,將人的可持續發展作為職業教育和培訓的基本出發點。三要認真梳理總結國外高職教育的先進理念和模式的共性特點,結合國內實際,進行模仿、創新、集成創新和自主創新,確立有中國特色的高職師資隊伍的聚集發展理念模式。
其次,具備國際化專業能力。—要有較高的學歷層次。歐美國家職業學校教師一般都有碩士以上學歷,德國的應用技術學院教師均要有博士學歷,美國、加拿大社區學院擁有博士學歷的教師一般在95%以上。高學歷的師資既有很高的知識水平、最新的專業知識,又掌握了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并能把握學科專業的發展趨勢。二要有相關行業背景。歐美國家職業學校教師有完善的職業準入標準,除了學歷要求,3~5年的行業工作背景也是必備條件之一。以美國社區學院護理教師為例,他們既是學校的教師,同時也是附近醫院、診所、社區健康中心的在職護士。工作角色、工作環境和內容在學校和醫療衛生機構間切換,保證了教學理論與實踐兩者的緊密結合,真正做到了“做中學”“學中做”。三要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教師除了要具備學術研究能力,還要具備與企業合作進行產品開發、新技術研發的能力。新加坡的“教學工廠”育人模式得以實施,有賴于師資隊伍的行業背景和持續的在職培訓,教師既具備把握行業發展趨勢的能力,又能根據企業的需求,帶領學生共同實施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在具體的項目實施中完善對學生的技術技能培養。四要有社會服務能力。在西方發達國家,職業學校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社會服務的范圍已經跨越了國界,教師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已成為教師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比如,在美國一些醫學院校,教師有參與過海地震后救援和中國汶川震后救援的經歷。五要有外語交流能力。國際化的溝通交流主要使用英語,但不限于此,高職教育要主動服務于“一帶一路”“中非命運共同體”等國家重大戰略部署,高職教師也應該按需盡可能多地掌握外語語種。
三、推進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的基本路徑
(一)以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野確立國際化辦學理念
“中非命運共同體”與作為新時代我國外交戰略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相契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共產黨人站在新時代新高度,旨在重構中國與世界關系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全球化時代,世界上任何國家,無論語言、膚色、制度、文化、宗教信仰有何差異,都已經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共同體。中國與非洲有相近的歷史境遇,中非人民在歷史上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僅就醫療衛生領域,中國累計向非洲國家派出援外醫療隊員2萬多人,診治非洲患者近21億人次。目前,中國每年有近千名醫療隊員在非洲工作,為非洲人民提供無償醫療衛生服務和人才培訓。今年中非合作論壇提出的“八大行動”計劃,把中方優勢同非洲稟賦進一步對接,助力非洲培育自主發展能力,推動中非合作邁向新時代。在此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必將承擔新的使命,亟待強化教育理念國際化。因此,要根據新使命,結合各類高職院校特點,科學制定國際化發展規劃和戰略舉措,進一步利用教育國際化大趨勢帶來的市場機遇和豐厚的國際教育合作交流資源,加大師資交流與引進力度,充分借鑒他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經驗,開辟特色發展道路。
(二)著力提高跨文化交往和語言溝通能力
高職院校師資國際化首要的條件是要具備一定的文化涵養和對外語言溝通能力,以及廣闊的國際視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稱,語言多樣性指數最高的前20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5個在非洲。非洲各國在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推進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一方面,既要熟悉相關國家的歷史文化,了解國情民風,培養跨文化溝通意識和能力,盡可能減少因文化差異而引發的沖突;又要有能力向相關國家傳播中國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講好中國故事,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主管部門和學校,要通過多種途徑,搭建國際化語言培訓平臺,特別是要與合作辦學方做到資源共享,加強交流互訪,經常組織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提供教師對外考察和體驗的機會,讓教師在互訪中,感悟各自文化的特色,增進理解與認同,從而促進溝通能力的提升。
(三)優化師資隊伍結構,促進對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展
推進師資隊伍國際化,知識結構合理是其重要指向。高職院校應依據國家和各行政主管部門的相關政策規定,從本校發展規劃和專業設置需要出發,制定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方案與措施。通過加快師資隊伍國際交流與合作,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增強對外合作辦學能力。一是創新管理體制。要進一步完善教師聘任方式,引入人才“軟機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優化人才資源配置,為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二是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打破“進得來出不去”的格局,在提高教師各項待遇、讓其有獲得感的同時,又能使其感到競爭壓力,真正體現出“干和不干、干多干少不一樣”。三是加強交流合作。一方面要開辟教師境外學習培訓新渠道,并使之常態化。對外交流合作部門要通過精心設計理論學習、實地考察、互動交流等方式,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到新理念、從專業設置到教學方法、從教學到研究等方面,使教師拓寬視野,增強國際化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引進亟需的專業人才。包括國外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高學歷、高職能的人才,以及國內相關企業既有理論功底又具實踐技能的人才,將他們充實到“外聘”教師隊伍中。通過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培養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實用型人才,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閆樹濤,郭偉.地方大學國際化的戰
略選擇[J].中國成人教育,2009(9).
[2]劉世清,陶媛.我國高校課程國際化:
現狀、問題與對策[J].世界教育信息,2013(20):57.
[3]王璋元.淺析高等教育師資國際化建
設的有效途徑[J].現代企業教育,2014(2):112.
(作者單位:江蘇醫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