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達明
摘 要:隨著社會對于教育的持續關注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各種嶄新的教學思路和學習方法開始出現,相比較于那種傳統的“老師教,學生記”的學習方法,這些新的學習方法更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并主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學習和思考,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元化;策略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多元化教學,不僅改變了原本死板的教學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增強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展。本文作者就多元化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際運用,做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利用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情境教學法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教習效率和質量都比較高的一種學習方法,它是指教師利用音樂或者圖片以及多媒體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里完成學習,得到收獲。這種學習法的出現,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課堂參與性,促進了他們各方面的發展。
例如,在教授學生七年級下冊《木蘭詩》的時候,我在上課之初,沒有直接為大家授課,而是先為大家播放了一段《花木蘭》的歌曲,伴隨優美的歌聲,我打開多媒體為大家播放提前做好的視頻,只見視頻中先是出現了一個坐在窗前的女子,女子微微皺著眉頭,正在對著桌子上的軍帖發呆,隨著一聲嘆息,她慢慢將軍帖收在懷里,離開了房間。清晨的太陽慢慢升起,女子洗漱完畢后,離開了房間,朝著集市走去,只見她先是買了作戰用的駿馬,接著又將作戰的東西買全,接著便回到了自己的家里,隨著軍令的傳達,她換上了男裝,騎上了駿馬,告別了年老的父親,朝著戰場奔去……激昂的音樂,真實的場景,一下子就將學生帶入到了視頻場景之中,似乎自己正是那個巾幗女子,正要奔赴戰場。隨著視頻的定格,學生的思緒也慢慢回到了課堂之上,只是眼中還有向往之色。看到這樣的情況,我打開書開始為大家講述《木蘭詩》的相關知識。
二、利用故事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故事教學法是指教師將教材中的文章轉化為故事,利用講故事的方式將文章的意思講給學生聽,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文章。由于這種學習方法很有趣味性,所以很受學生的歡迎,教學效果也很好。
例如,在教授學生七年級下冊《最后一課》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在上課之初直接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普法戰爭嗎?就是德國和法國的一場戰爭?”學生都搖搖頭,表示并不清楚,“那我給大家講一段法國孩子眼中的普法戰爭吧?”我繼續說道。學生聽到要講故事,開心極了,都目光炯炯地看著我,看到大家期待的眼神,我往椅子上一坐,拿出板擦一拍,大聲說道:“各位客官,看我給大家講一段故事,話說那是在普法戰爭期間,法國戰敗……”隨著我低沉傷感的語調,大家慢慢安靜下來,情緒也開始沉浸在我講的故事里。隨著時間的流逝,學生也慢慢將注意力集中到了課本之上……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興趣,還加深了他們對于文章的記憶,為他們理解和記憶這篇文章打好了基礎。
三、利用合作學習法,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在教授學生學會基礎語文知識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各方面發展,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成為了當前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則正好符合了教育教學的要求。小組合作學習法是指教師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將學生分為很多小組,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和自身的主動思考和探究,就一個問題得到正確答案的過程。
例如,在教授學生七年級語文下冊《陋室銘》的時候,我在上課之初,直接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讓他們在各自的小組內將這篇課文的意思弄懂,并且能夠正確流暢地誦讀下來。聽到我的要求之后,學生很快就在小組內行動起來,只見他們先是由一個學生朗讀了一遍課文,接著就開始集體討論在朗讀中大家標出的有問題的地方,再將所有的疑問弄清楚之后,學生開始挨個朗讀,在朗讀中,他們還糾正了朗讀中的錯誤,力求讓每個組內的學生都能夠準確流利地將課文誦讀下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各個學習小組的學生很快完成了我留下的任務,達到了我的要求,我對大家的表現進行了評價,接著便開始了其他知識的講授。
另外,教師還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進行教學,比如一些古典名著等,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利用角色的動作或語言再現課文的場景,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于所學課文的印象,促進他們各方面的提升。
總而言之,多元化教學在初中語文中的應用,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還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提升了他們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黃珍.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求知導刊,2016(10).
[2]于淑敏.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運用研究[J].現代交際,2015(11).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