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艷艷
摘 要: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具有創新、獨立思考、研究探索精神的全面發展型人才。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要重視如何才能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各項素質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要想達到這樣的教學質量,當前的重中之重就是提高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改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創新能力;培養
新課改對初中語文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結合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條件,全面挖掘學生的潛能。擺脫傳統的學習規則,讓學生做自己的主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學生有了主動學習的興趣和堅持學習的信念,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發展因材施教,制訂具體的教學計劃,創設合適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
1.教師要具有創新精神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引者和引導者,所以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是否具有創新精神就尤為重要。只有教師具有創新精神,勇于創新、樂于創新,這樣才會感染學生、帶動學生、影響學生。教師要以身作則,更要給學生做榜樣,學生會下意識地模仿教師的行為和言語。
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要前提條件是教師也要具備創新意識,具有創新精神的老師會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無論是自身的教學能力問題還是教授知識水平問題,他們都會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和思考,積極適應和跟緊時代的新變化和新潮流,抓住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
其次,具有創新精神的老師更容易受到學生的喜歡和歡迎,學生不喜歡古板無趣的老師,他們更加喜歡活潑親切的老師,能拉近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更有助于友好師生關系的培養和發展。
再次,具有創新意識的老師,思維更加活躍,在教學中,能引導學生發現更多的問題,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照著書上的內容念完即可。特別是初中語文教學,課本上的知識不是很多,學生覺得很快就可以學習完而且很簡單,容易走神開小差。這個時候,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精神狀態及時設計一些小活動或者講些有趣的和內容有關的課外小知識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重新打起精神,繼續聽課。由此可見,成為知識豐富、思維活躍、掌握現代教學技術還要具備靈活創新精神的復合型教師,才能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指引出一條新的道路。
2.學生要有創新意識
雖然說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但是如果學生沒有創新意識,教學也是不完美的,所以學生要具有創新意識,是學生培養發展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思考、大膽質疑、大膽發揮,還要給學生提供思考素材,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去研究、去合作,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質疑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鞏固自己的知識技能,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的創新意識。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具體實施
1.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想學習一樣知識時,肯定是因為他們對這個知識產生了好奇心,想知道這個知識的所有內容,他們才會采取行動去探究。所以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發問、不斷質疑,讓學生處在疑問的環境中,引導他們去思考問題的答案,提供空間和素材,讓他們勇于討論。這樣的氛圍下,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獲知了答案,會充分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更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信。
2.創新教學課堂和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多方面發展,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一個新的教學環境,良好的教學方法也會使得學生改變學習觀念,使他們樹立學習是為了變成更好的自己的觀念,充實自己,鍛煉自己,培養自己,這樣才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參與學習活動。
3.創新考核評價機制
傳統的考核評價過于單一,沒有針對性,會忽略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所以教師要創新考核評價方式,根據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具體細化評價方式,讓學生學有所長,揚長補短,清晰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并認真發展自己的長處,使之成為自己的優勢。完善的評價方式還能鼓勵暫時落后的學生,即使成績不理想也會有發光點,有助于學生完整健康人格的發展。
學生創新意識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所以教師要付出很多的勞動和心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把學生培養成新時代要求的高質量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林光新.對中學語文教學方法及有關問題的探討[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5(2).
[2]段紅梅.語文教學注重創新教育芻議[A].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
[3]李國權.淺談出貨組語文教學對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科學,2009.
[4]桂札仕.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現代閱讀,2010(12).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