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麗
摘 要:要培養初中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就要從初中生的心理實際出發,設計各種心理成長的情境,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那么自然就少不了要考慮學生成長中的心理健康需求。因為,只有他們的需求被關注到了,課程中涉及的內容才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吸引力,他們才有可能真正投入到課堂中來。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中學生;參與度;課堂興趣
一、問題的提出
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他們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想要達到這個總目標,學生的參與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標。而筆者在平時的心理健康課程中發現,學生在課堂環節中參與度不夠,不能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的參與度,確實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而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就必須搞清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真正需求,基于此才有可能真正調動起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積極性。
二、解決問題的設想
既然學生表現為對課堂興趣不高,那么,從學生角度而言,可能是內容或者形式沒有引發他們的興趣,所以才不愿意主動參與。所以,筆者設想,在課堂內容及課堂形式上如果能夠有所改變,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是不是就可以提高了呢?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體驗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他們愿意參與的活動和形式以及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需求,對這些進行調查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根據調查結果進行相應的課程內容設計會讓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再次,課程實施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地調整,因為實時調整細節,才能保證時刻關注學生的需要,緊跟學生的需要,跟住了學生的需要,他們才有可能愿意投入到課堂中來。
三、實施和進展
1.學期末的最后一節課
為了獲得真實、有效的第一手資料,在學期期末,筆者給各班學生上最后一節心理健康活動課時特意做了相關的調查。調查使用了開放式的提問方式,從兩大方面了解情況。一是請同學們想一想,本學期的哪一節心理健康課或者心理健康課中的哪個環節讓你印象深刻,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怎樣的教學環節和情境有著不同的體驗,怎樣的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讓他們感受深刻;二是請同學們想一想,下一學期你想了解哪些心理知識,或者你有哪些困惑想在下一學期的心理健康課程中得到回應?目的是了解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需要有哪些?學生對于情緒、情感、心理知識等方面的需求是怎樣的?
通過這兩方面的調查,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學生喜愛的課程內容和課程形式有哪些;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到他們的關注點在哪些方面。并且,特別說明每個人的“小調查”可以不署名,這樣,更能讓學生放下戒備,輕松、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認真翻看、記錄、整理了所有學生的“小調查”反饋時就有了下一個學期教學設計的思路。根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稿)中的要求,結合學生反饋中集中體現出的關注點,筆者計劃了八大模塊主題內容將新的學期陸續展開。
2.新學期開學第一課
為了及時向學生反饋信息,有效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過程的參與度,在新學期開學的第一課中,筆者專門設計了讓同學們“選課”的主題課程。這一主題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收到一個信息,那就是,他們的需求和關注點老師都記下了。而且,本學期的課程內容選擇就是參考了他們的意見后而為他們量身定做的。另外,“選課”的目的也為了讓他們明晰,每個主題內容下將會有怎樣的活動和形式。
當確定每個學生都能夠了解到這些主題后,接著進行為課程排序的環節。同學們用舉手投票表決的方式來決定這些課程內容的先后順序。如此一來,每個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都是“私人訂制”,同學們在“選課”時就已經注入了極大的興趣,為后續課程的展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第一課中,除了“選課”,筆者還和學生一起討論了想要上好這學期的課程,大家需要制定哪些共同的“規范”,以確保每節課都能上得生動、精彩。共同制定“規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制定出來的“規范”自然也是比較容易被大家認可和執行。
3.得到的反饋
因為“選課”的緣故,每個班的孩子們都熱切地期待著他們投票后得票最高的課程。因此,在第二節課時,不論走進哪個班級,孩子們都是滿懷期待地等待著上課。在課堂教學中,不論是活動還是分享,他們都能積極投入其中,給予課堂每個環節極大的關注度和參與度。
四、思考
既然想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那么,自然就少不了要考慮學生成長中的心理健康需求。因為,只有他們的需求被關注到了,課程中涉及的內容才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吸引力,他們才有可能真正投入到課堂中來。
另外,在后續的課程中,進一步調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隨著課程的推進,學生的參與度和開放度都會進一步提升,這也意味著教師將會得到更多來自于學生的信息,所以改變和調整將會是常態了!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