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繼成
摘 要:草木為了感激春的到來而吐露新芽;鮮花為了感激夏的到來競相開放;碩果為了感激秋的到來掛滿枝頭;雪花為了感激冬的到來把大地母親銀裝素裹。自然界尚且如此感恩,人更應該具有感恩之心。
關鍵詞:感恩;孩子;教師
身為教師的我是一位十五歲少年的母親,也是七十多歲老母親的女兒,生活中我對兒子關懷備至,可以說做到了無微不至,天冷給加衣,水果給削皮,渴了給倒水,餓了給加餐。能做到的都盡量不用兒子自己動手,總是認為只要孩子好好學習,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但現實中的一件事卻讓我心涼至谷底……
禮拜天的太陽是那么溫柔地將陽光灑在窗欞上,透過窗簾靜靜地滲透進來,灑得我滿身溫暖,兒子在寫作業,我在忙著做家務,突然一陣眩暈險些跌倒,我趕緊躺下,隨即想叫孩子過來幫忙倒杯熱水緩解緩解。但兒子木然遲緩地來到我身邊,“您怎么了?剛才不好好的嗎?是不是裝的。”聽到兒子的話,明明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暴雨,心底泛起絲絲不是因病痛而引起的痛,這就是自己捧在手心里都怕化了的兒子,這就是我付出畢生心血教育出來的孩子。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想想孩子冷漠的樣子,傷心的同時也捫心自問自己是否對待老母親的嘮叨而埋怨過,是否對老母親反應遲緩時有過不耐煩。家庭是孩子性格著色的第一個染缸,父母就是孩子行為塑造的第一任教師,孩子通過觀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學會生活,有時父母不經意的一筆,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寫意的潑墨畫,或是污染了整張白紙。所以為人父母言傳身教尤為重要。子曰:“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作為父母,平時自己揮霍浪費,卻要求孩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自己對待母親沒有耐心,卻要求孩子愛心滿滿,我們必須要意識到我們的言行對于孩子的深刻影響。既然教育孩子要環保,那自己怎么可以踐踏草坪、亂扔垃圾?既然要求孩子遵守交通規則,那自己又怎么能趁沒人時闖紅燈?既然希望孩子尊老愛幼,那自己又怎么能不孝敬老人……你沒有辦法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人典范,又怎么能夠要求孩子這樣或那樣呢?最后教育結果往往事與愿違。所以,為了孩子明天的燦爛,父母要精心描繪自己言行舉止的一筆一畫。
發生這件小事之后,我深刻體會到對孩子教育的失敗,平時總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只要孩子考得好,我的“面子”就有了,哪里在意過對孩子情感上的教育,對孩子“錯愛”“溺愛”,把孩子慣得不像樣,本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我全全代勞,我自己認為我還挺“偉大”。在那天以后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動還是被動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滿意,我都發自肺腑地感謝他、 贊揚他,孩子大受鼓舞。不管孩子為我做了什么,都要讓孩子覺得“幸虧有我出手幫助,事情才會這么順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關心他人的動力。
我深深體會到讓孩子學會感恩。這就要讓孩子知道并體會你的辛苦,不要總是自己默默地奉獻,不要讓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你為他所創造的安逸與舒適。
兒子經常會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剛開始,我會滿足他。后來我便和他講“條件”,讓他的要求必須經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比如他要買一個籃球,我便要求她和我一起做家務、打掃房間,如果不想做,我也不勉強,不做就不買。
結果我發現他十分想要一件東西時,總是幫我做這做那,當他得到時,就會更加珍惜。同時他也體會到了媽媽的辛苦,有時看到我很疲憊時,他會說:“媽媽,你養我真的很辛苦,謝謝媽媽!”聽了這話,心里感覺很幸福。
每個孩子特別討厭父母管自己,我的兒子也一樣,上了高中反應尤為強烈,認為那樣是限制自己的自由,無論你的關心對與錯,他通通不買單,都是在限制他的自由,他并不了解那是父母愛自己的表現,在母子關系出現危機時,我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反思自己,趕緊“亡羊補牢”。我也不怕別人笑話,虛心請教有經驗的老師,讓他們幫我出主意,想辦法。通過努力發現問題的根源,之所以和孩子有了溝通問題是在你用心管自己孩子的時候,沒能與孩子之間“透明”,讓孩子知道父母之所以管自己,那是因為父母愛你,“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的,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只有教孩子學會感恩,他才能把你對他付出的回報到你的身上。
蜜蜂從花叢中采完蜜,還知道嗡嗡地唱著道謝;樹葉被清風吹得涼爽,還知道颯颯地響著道謝。但是,我們還不如蜜蜂和樹葉,有時候,我們往往容易忘記需要感恩。
孩子遲早有一天會離開我們,到了那一天,我們是希望孩子獨立、自信、寬容、感恩,還是希望孩子懦弱、膽小、自私、刻薄?我想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當孩子來到我們懷抱的那一刻,我們就應該在心里默默地說:“孩子,我要成為你的榜樣,與你一起成長!讓我們一起學會感恩吧!”
參考文獻:
[1]張利燕,侯小花.感恩:概念、測量及其相關研究[J].心理科學,2010(2).
[2]孫配貞,鄭雪,余祖偉.初中生感戴狀況與學校生活滿意度的關系: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0(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