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海的波瀾上,時常會浮現一位先生的模樣。一頭黑得盡徹的亮發,清寧而略帶滄桑的臉,仿佛能看透世間萬象的深邃雙眸——這便是陳治勇先生。
陳先生總是平和友善的。
先生素來愛笑,似乎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聞見他自然坦蕩的歡笑,莫親切不過了。那笑容柔如晨曦,恬似煙雨,仿佛能融化極寒的堅冰。最難能可貴的是,教書時,他恒可以保持著滿面春風。他上的課,總與弟子談笑風生,那精妙絕倫的講解,令人神往而陶醉。
陳先生不但待人和善,而且胸襟寬廣,握瑾懷瑜。記得一年前的暑假,我方識先生不久。一日,心血來潮寫了一篇作文,將電子稿發給先生,請其斧正。先生十分贊賞我的文字,把文章精細地修潤了一番,讓我靜候佳音。我萬般欣喜,想到自己的文筆終將嶄露頭角,于是心懷憧憬,企盼著未來。
奈何光陰飛逝,暑假飛一般地馳去了,先生也回杭州工作了。自那以后,我再沒有聽得作文的消息,先生也竟杳無音訊,像石沉大海,一霎時便遙不可及了。這樣沉寂了幾個月,我實在耐不住,就在QQ上詢問先生是否還有我作文的稿子。但先生許是太過忙碌了,并沒有回復,我只好悻悻而作罷。然而又度了許久,我依然未聞其音,就漸漸地有些懷疑了。那天,我詩興驟起,寫了一首平起式七絕給陳先生,題為《暮月寄北》:“師期信日未聞音,暮月焞焞孤冷心。萬象循節而化易,君子憑誠得奕真。”詩中略有質疑的味道,想必文思敏銳的先生是察覺到的。不料,當晚他便回應我說,之前未嘗搭理,確因雜務纏身,根本抽不出閑暇。那文章早已投稿了,只是尚不知詳情,旦有消息就會通知我,并將截屏發于我。
如今憶來,我的“童言無忌”確有不尊重、不信任之處。然先生卻讓我感受到寬容大度的君子風范。
陳先生還極為尊重人格,知人知心。先生猶像是經歷甚多的,人世間的大書仿佛已被他讀到了極致。怪生其慧如先知,善識人心矣!
凡認識我之大人,盡說我性格內向,孤僻高冷。直到后來遇到陳先生,對我有獨特的看法,先生曾經對我母親說:“你可別說林翔沉默寡言啊,他可能覺得某些人很庸俗,而不愿與之交往罷了。”當時,我雖沒有那種觀念,但也為這見解獨到的陳先生深深地敬佩和感激。步入初中生涯,天真幼稚漸行漸遠,有時我只能在心中修籬種菊,難免會向平庸者投以厭棄的目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言行不雅之人,實是無礙于我的。帶著先生的話,我便有一份堅定的自信,不論走到何處,都能鎮定自若,無所畏懼。
昔日,他為我寫文一篇,暗含他對我的認知——面冷心燠,志存高遠。他希望我成為一名作家,在文壇上有一席之地。我自幼便有文學夢,而后復得先生認可,那理想便是愈乎地近了。
先生好古,知道我亦愛國學。記得那日臨別,先生讓小花老師轉送我一本《詩詞概論》。青石色硬封,清白色的軟書簽,古意盎然。我求知若渴,翻開首頁,赫然寫著陳先生的一首古韻五絕,筆力勁若蒼龍,頓筆恰到好處,曲折行云流水。乍一觀,每一個字已如成詩。在詩中寫“詩”,如許境界,豈不高深?其中“有光自亦焞”我記憶頗深。我起初不大明白,專門在QQ中求教于他,大意是自身有光,雖處暗而猶明。我的思緒頓時明朗,先生的言語宛若貴如油之春雨,潤澤了我塵封多年的心靈之苗。
高山流水,管鮑之交,聞臧師友……先前以為多么虛緲的事物,居然真實地發生在予生之中!“經師易求,人師難得。”陳先生的到來,我人生的一扇大門方才開啟,不再被無知與暗淡所束縛。
先生名曰治勇,在我看來,即為文治武功之意。恰如辛棄疾、顏真卿般的全能,文韜武略。今朝雖不能征戰沙場,但陳治勇先生的學養,自可以證明他的實力的。
“歷世滄眉目,文垂亙古竹。千書殘裛卷,治盛勇長驅。”復念起陳先生——吾至愛之西席者矣!欲寄彩箋兼尺素,今朝終將此書成。惟有思念如河,潺湲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