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文章從學生習作存在的共性問題入手,探尋產生問題的原因,從而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做好習作前的準備,提高習作教學效率。
關鍵詞:習作教學;課前準備;提高效率
課堂習作并不是一次孤立的習作教學,它是一個系統化的學習過程。在習作教學前期進行必要的準備,既是對習作前心理的準備,又是對習作的具體內容、表達技巧等方面的準備。筆者在近幾年的習作教學中,非常關注習作教學前的準備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下面,筆者以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習作——“父母之愛”為例,談談怎樣在習作教學前進行必要的準備,從而提高習作教學效率。
一、預設習作存在的問題
1.素材缺乏,言無個性
說起寫“父母之愛”的文章,教師最害怕學生的習作材料千篇一律,毫無新意。筆者在教學本單元導讀課時,曾做了一個小測試:我們都在父母的關愛中長大,你能舉出一個事例,說說父母對你的愛嗎?結果,近50%的學生想到的是有關自己生病的習作材料,還有一些學生講述的是父母對自己生活上的照顧。由此可見,學生習作時的模式化,的確是此類文章的最大癥結所在。父母之愛是可以在生活的很多細枝末節中體現出來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于細微處感受父母之愛,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生活真實的瞬間找到父母之愛。
2.技巧缺乏,言無細節
父母之愛應該從具體的細節中去體會。因為細節總是讓人感動的,但是很多學生在習作時喜歡裝腔作勢,說流暢的大話、華麗的虛話,結果一篇文章雖然“愛”字滿天飛,卻讓讀者一點也感受不到“愛”。究其原因,其一,學生頭腦中沒有相關的語言積累,只能通過空喊“愛”的口號體現習作主題;其二,學生缺乏習作技巧,缺少細節描寫。
3.情感缺失,言無真情
寫“父母之愛”的文章最忌諱的就是缺乏真情實感。但是在學生的作文中卻總能看到空洞的語言,毫無靈氣,讀來味同嚼蠟。學生每天都被父母的愛包圍著,但是卻感受不到這份情。因為在大多數孩子的眼中,所謂的“愛”應該是轟轟烈烈的,而父母為自己做的一些生活瑣事都是理所應當的,他們在平時點滴的生活小事中感受不到父母之愛,更談不上感動。
二、習作前準備的有效策略
1.素材準備,為習作奠定基石
(1)漫畫激趣,捕捉鏡頭。 在引導學生積累習作素材時,教師要巧妙設計活動,使學生樂于發現、勤于積累。例如,本單元“園地·趣味語文”中有學生喜聞樂見的漫畫《父與子》,筆者想利用漫畫激發學生積累素材的興趣。當筆者引導學生欣賞一幅幅幽默、溫馨的漫畫時,學生興趣盎然,教室里時不時發出一陣陣歡笑聲。借此契機,筆者說:每名學生的家里都在上演著“父與子(女)”或“母與子(女)”的小故事,我們也來編一編屬于我們班的漫畫集吧。學生欣然同意。于是,捕捉一個關愛的小鏡頭,用簡單的語言記錄并配上漫畫,成了學生每天必不可少的家庭作業。此活動堅持了近兩個星期,學生捕捉的鏡頭也越來越細膩,以至于學生在單元習作時所用的材料大多來自于班級的“漫畫集”。
(2)文本引路,激活儲備。
在教學本單元時,筆者借用文本資源創設情境,有效激活了學生的生活儲備,喚醒了學生塵封的記憶。例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學會看病》這兩篇課文就是從另一個角度來體現父母之愛的。那是一種嚴厲的愛,一種看似無情卻體現父母良苦用心的特殊之愛。在教學這兩篇文章后,筆者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類似的感受。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其實很多,一旦記憶的閘門被打開,學生便能暢所欲言。這樣的事例是鮮活的,是原汁原味的,也是學生習作時最好的素材。
2.技巧準備,為習作添磚加瓦
(1)巧借隨文練筆,夯實習作根基。
本單元習作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等描寫,體現父母之愛,而單元中的四篇閱讀文章就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范例。在教學時,筆者不僅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品味、感悟、積累語言,學習表達的方法,還抓住閱讀與習作的契合點,設計小練筆,使學生打好扎實的習作基礎。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就有一處對父親的外貌描寫,雖然只有短短數語,卻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為救兒子不顧一切的父親。學完本課后,筆者讓學生描寫父母的外貌。為了讓外貌描寫更有個性,筆者讓學生回家仔細觀察,通過設計練筆,緊緊圍繞本單元學生習作重點而展開,對學生在習作時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描寫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
(2)巧設專項訓練,強化習作技能。
除了隨文練筆之外,筆者認為,對于學生習作中的難點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項訓練,這樣的習作技能“零售課”,對于提高學生的習作效率大有益處。此次習作對于學生來說,最大的困難莫過于細節描寫。為此,筆者設計了一次專項訓練:由事先編排好的兩名學生表演了一個“小劇場”,然后由教師引導學生如何抓住人物動作、神態、語言,把這一幕寫具體。接著,由扶到放,讓學生拿出每日捕捉的小鏡頭,運用上述方法完成一個片斷。這樣有針對性的單項技能訓練,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習作技能,突破本次習作的難點所在,對單元習作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了充分的準備,此次習作教學是比較成功的。大部分學生寫得真實、具體,情感流露白然,文章結構安排合理。此次成功也使筆者堅定了只有做好習作前的準備,才能寫出根植于生活、富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參考文獻:
[1]王勇.淺談習作教學前的準備[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