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教育應該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體差異,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對于科學的學前教育來說,“合腳式”教育理念是較為重要的一環=
關鍵詞:“合腳式”學前教育;教學對策;教育價值
如果說幼兒是“腳”,教育是“鞋”,那么何謂“合腳式”學前教育呢?它的目的和意義又是什么呢?面對近些年來教育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我們又應該如何辦科學的、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呢?
一、“合腳式”學前教育的價值
1.有利于提升認知能力
處于學前期幼兒的認知未必像洛克“白板說”一般,但是其認知記憶能力特別強,發展也非常迅速,把握、培養好這一關鍵時期,對于幼兒日后認知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教育者要敏銳發現這一特點,為幼兒提供所需的環境和實物,積極引導、幫助或教育他們,從而促進他們認知水平的發展。如果錯過這一關鍵時期,抑或教育者采用了不適宜的教育方法,對幼兒未來的發展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2.有利于形成社會性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具有社會性、發展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此時期所形成的狀態具有持續性,它將影響甚至決定著幼兒日后的發展情況。良好的學前教育將會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具有高尚的人格品質,能夠更好地適應周圍環境,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3.有利于國家未來發展
教育是每個國家都最為關注的話題,因為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幼兒成長發展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祖國未來發展的質量。加大學前教育資源、資金的投入,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對我國教育水平和國民素質的提高具有現實意義,同時對我國綜合實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我國學前教育目前的發展現狀
對于我國現有學前教育現狀主要表現為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學前教育發展水平、受教育質量存在著明顯差異,師資力量有待提高,國家對不同地區幼兒園的政策差異、投入管理上的差異。近些年,不斷出現學前教育問題,使得政府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空前加大,無論是在資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是政策方面都在逐漸修改與完善。
除了這些外部因素的影響,教育方式上則表現為家庭教育的不會、不懂,甚至是自以為是的“封建式”教育,強加給幼兒諸多任務,使得一些教師無法更好地開展多元教育。當然,也有一些教師自身能力不足,導致教師隊伍的質量存在些許問題,使得教育的科學性、社會信服力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
三、針對學前教育現狀的解決對策
1.轉變教育理念
我們要高度重視學前教育,轉變封建式的教育理念,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保證幼兒的多元化發展,而不是“工廠化”生產。教師應該和家長達成一致,觀察每名幼兒的特質,充分開發其自身所具有的豐富“礦藏”,通過新穎、有趣的方法,使幼兒積極參與其中,鼓勵幼兒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在游戲中學習不同知識,從而開發其智力,為后續更好的學習做鋪墊。
2.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和與時俱進的家長隊伍
教師隊伍質量的保證要從起點開始抓起,政府及幼兒園等相關部門、機構要按照相關考核模式對學前教師是否具有從業資格進行嚴格審查、驗證。另外,應該完善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水平,培養更多具有硬實力、高標準的優秀學前教育工作者。同時,家長需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不要總是將老一輩的觀念拿來作為所謂的“教材”,要能很好地利用校園這個大環境來為幼兒良好發展提供更多的營養。
3.合理分配資源
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等差異,導致師資力量分布不均。國家相關部門可以鼓勵增加學前教育專業的投資力度,鼓勵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到教育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工作,給予相關優惠政策,增加資金投入,科學規劃,完善幼兒園基礎設施建設。
4.適當教導單親、特殊幼兒
單親家庭的幼兒通常會表現出內向、不容易融人集體等現象,這需要教師和家長默契合作,引導幼兒走進大家的圈子,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教師不應該對這些幼兒表現出不理會、厭煩的態度,要用愛去感化他們、幫助他們,嘗試走進這些幼兒的內心世界,更好地去了解他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這些幼兒需要關心、耐心,需要集體的力量來帶動他們。尤其是一些少言寡語的幼兒,教師是這些幼兒的希望,是他們最信任、最尊敬的人。因此,教師要利用好這一優勢,抓住不同幼兒的性格特點,和藹可親地與幼兒進行心貼心地交流,使幼兒能夠走出“霧霾”,迎來“春天”。
幼兒的發展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教育,但是我們要的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效果,使每名幼兒都能夠得到個性化、多元化的發展。因此,教育者要關注幼兒成長的每一刻。
基金項目:教育部2016年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中小學語文卓越教師培養機制研究:構建“U-S”合作互惠雙贏的深度學習共同體”(16YJA880024)。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中小學語文卓越教師培養機制研究(JG16CB310)。
參考文獻:
[1]李克勤,羅先華.學前教育價值體系建構初探[J].學前教育研究,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