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資源是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資源的保障水平將直接影響區域的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政治穩定。文章以平頂山新區建設為研究對象,以水資源保障、支撐能力為研究目標,淺談水資源對經濟建設的支撐能力研究的重要意義和研究思路。
【關鍵詞】水資源;區域發展;支撐能力
引言
在各地的經濟發展建設中,水文水資源有著很大的影響。眼前我國沒有能夠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的有效的水資源科研成果,所以使現有水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開發利用,使得水資源在經濟建設發展中顯現出最大的支撐作用,在我國現階段的水資源發展研究的重要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長足有效持續的保障當地經濟的發展,實現水文水資源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意義和甚遠影響。
1、水文水資源理念在經濟建設中存在的必要性
由發展策略來看,我國的水資源基本情況是水資源的環境支撐能力不足,國家的平均水資源占有量僅有2100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28%,全國每年平均缺水量多達500多億立方米,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市區處于缺水狀態,有三億之多的農村居民存在飲水質量安全問題,人多水不足、水源分布不均勻是我國的基本水情。水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條件和基礎。水資源的支撐能力取決于可利用資源在自然系統中的更新能力,同時也受到經濟發展和認為活動發制約。我國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少,只占全球水資源總量的8%的淡水資源卻支撐了全球人口總量的22%。隨著人口數量規模的快速迅速增長以及城市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不斷進步發展,區域水資源對將來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是有限的。
2、水文水資源的支撐能力需要分析的區域問題
第一,城市用水系統。在城市生活中的用水主要集中在城市里的居民用水和市政環境的用水。第二,工業用水系統。重工業和輕工業量大用水系統組成了工業用水系統。輕工業和重工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用水量雖然不同,但是結構還是一樣的。與工業用水相關的因素是工業的產值;因為水資源的供給與需求存在著差額,所以一定將會促使生產工業在工業發展中的改革,并且必然會提高加大工業用水的重復的利用效率。這樣會致使工業產值中增加值用水量逐年降低。第三,農業生活灌溉用水系統。農業生活用水、牲畜以及灌溉系統這三大部分組成了農業系統。有保證利用率低、用水量偏大的兩大特點。農作物灌溉的用水、生活上的用水和牲畜飲用用水的增加必然致使農村用水量的加大,致使水資源供需差額加大,使得灌溉上的用水和人均生活上的用水上相應的減少降低。第四,污水處理系統。水污染源主要來自于工業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產生的廢水污染。經濟建設要注重治理水污染的設施的增加,提高居民保護水環境,減少污水的排放意識,從根本上解決減少水污染的產生。
3、人口的扥不和水資源的分布不協調
我國可耕地面積和水資源的分配比例與我國的可耕地不相協調,面積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占據了65%的總可耕土地,有百分之五十九的可耕地面積需要水資源的灌溉,就此情形來觀看,水資源就存在著跟耕地區域存在著分布不均的情形,這就加重了水資源的緊張程度,據調查西北、東南、西南諸河跟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此五大水系占據了我國總水資源占有量的88%。依據國際上的公認標準,人均對水資源的占有量少于三千立方米的時候,說明該地區有水緊張的情況,而水資源人均分配量低于兩千立方米的時候,將面臨著用水緊缺的問題,假如平均每人的水資源在以前立方米及以下的時候將會出現極度缺水,將低于五百立方米的人均占有量的時候就會出現極度供水不足的情況。按照這個標準來計算的話我國有六個省級單位地區處于嚴重用水不足的情況之中,有不低于四個省級區域面臨用水緊張的情形,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的省級地區大都集中在我國的北方區域,因此我國的人口與水資源分配比例極其不協調。水資源在我國南方的占有總量的84%,而北方只占總量的16%,而中國北部地區有49種主要礦產資源,在全國主要礦產資源總量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然而水資源僅僅占全國總量4.7%,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區域地區長期性存在著區域性缺水的情況,這就需要解決跨區域性的調水工程,進而更加有效地提升我國綜合經濟的發展速度。
4、提高水資源支撐能力的建設和對策
第一,致力于節約用水減少水污,大力建造節水型社會。建設節水型社會的主要前提是全方位的節約用水,降低水質污染。這些是有效增加水資源對社會經濟發展支撐能力的重要條件。所以,在全方位的實施過程中,必須要把節約用水和水資源的保護當作重要的內容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有力地推動國家經濟市場在社會主義國情下有效持續快速的發展。在工業上,首先要對一些陳舊的工業加工生產設備進行改進,大力引進推廣應用新類型的節水設備和技術,可以將海水資源轉化為淡水資源的科學技術大力應用推廣,可相應減少淡水資源的損耗;在農業發展上,注重大力推廣應用節水型的灌溉技術,鼓勵農民群眾互相監督和采用獎勵補給的方式來鼓勵推廣群眾應用節約用水的新型技術,從而大大降低淡水資源在農業灌溉上的消耗;在家庭生活用水上,要確保節水型設備的普及推廣和應用,加強對雨水資源的利用率,添加雨水的收集過濾系統,還可以對供水進行分質量供應,這樣可以增加自然水資源的利用。在用水緊張時期,考慮定量供水的計策;在治理污染上,要著重注意加強水資源地的保護和水污染源頭的治理。在這諸多方面的戰略實施,來確保水資源與指標的匹配和利用,以此來保護我們珍貴的水資源。第二,確保水資源環境的安全。為了保證社會經濟在水資源環境的支撐下快速穩定發展,水資源的安全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李培中在水資源的安全研究上,以洋浦經濟開發區為例子,其研究指出在目前的供水線的基礎上,實施二次水源供給來緩解水庫在當地水資源的供給壓力,以此來減少水資源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風險。在其他區域需要在水資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強水資源的利用率。早發掘先的水資源的同時避免對現有水資源的浪費和消耗,確保水資源的安全。
結束語
從可持續發展水資源角度出發,把水資源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聯系起來進行研究,“依靠過去,立足現在,著眼未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常規水資源研究都是把水質、水量、水環境、地下水等獨立起來進行研究,實際上這些都是組成水環境的基本要素,不僅密不可分,而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相互轉化,這種傳統的水資源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只有把區域水資源作為一個整體并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聯系起來進行研究,統籌考慮自然因素和人類影響因素:主水和客水,外水和內水,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城市和鄉村,工業和農業,資源與環境,近期和遠期等諸多因素,全面協調農業、工業、生活和環境需水量,(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達到科學開發、優化配置、合理利用、充分節約、有效保護的目的,實現水資源長期可持續發展,才具有更大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廖良春. 全面提高水文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J]. 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 2014.
[2]史秀霞.水文水資源對經濟建設支撐能力的探討[J].南方企業家,2018(04):100+102.
[3]張旭喆. 水資源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J]. 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 2014(12):222-222.
[4]原喜琴, 李斌成. 謀劃水文未來發展 進一步提升支撐能力[J]. 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 2016(2):8-9.
[5]吳奕. 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研究及應用進展[J]. 人民珠江, 2017, 38(1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