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庫工程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水庫管理是國家關注的重大事項。近年來,國家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用以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同時,水利部加大水庫大壩安全法規建設,水庫管理單位體制改革等工作力度,大力推進水庫管理規范化、法制化和現代化建設。文章針對目前我國水庫工程管理存在的現狀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水庫工程;管理現狀;問題;應對策略
水庫的防洪、灌溉、供水、發電、航運、旅游和改善生態等綜合效益巨大,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基礎的新時期水利對水庫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水庫工程多修建于上世紀50-70年代,受早期經濟技術條件限制,氣象、水文、地質等工程基礎資料欠缺,設計規范標準不完善,“大躍進”和“文革”等特殊歷史時期的“三邊”工程和半拉子工程較多,工程建設標準低、工程質量差;加之后期運行投入不足,重建設、輕管理,維修養護不夠,工程老化失修、積病成險。加強水庫管理,提升水庫管理水平意義重大。
1、水庫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管理制度欠缺或落實不到位
在我國,水庫管理制度層次不齊,許多水庫都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的管理制度已過時,適應不了現代水庫運營管理的需求,還有一部分水庫管理管理制度存在不少的漏洞,導致水庫管理工作沒有落到實處。許多的水庫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時候不能有效的根據本水庫的環境條件來制定,導致與實際脫節,沒有實際意義;還有一部分水庫存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執行情況存在很大問題,水庫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實質性工作做得很少,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1.2管理技術人員不足,素質不高
我國的小型水庫存在以下幾個典型特征:數量較多、潰壩較多、隊伍不足、粗放管理。小型水庫管理成為整個水庫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我們的水庫大多修建在山區偏遠地帶,與外界交流困難,有較強專業能力的人才缺乏吃苦精神,不愿去現場管理;水庫管理人員多數為非專業管理人員,管理專業技術欠缺,整體素質偏低;水庫人員管理不規范,新進人員按部就班,缺乏創新理念。這些因素都制約著水庫管理的創新與發展。
1.3設施老舊,維修經費欠缺
我國前期修建的水庫,受歷史條件制約,普遍存在工程標準低、質量差、老化失修嚴重的特點。經過多年的運行,水庫設施老舊,甚至帶病運行,設施故障,維修周期較長,大多數水庫缺少安全觀測設施,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水庫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趨利避害,需要政府給予足夠的財政支持,但是目前許多水庫屬于自收自支管理,管理經費短缺,修建在農村或是郊區的小型水庫,普遍存在經費缺失的問題。
2、解決水庫管理問題的相關對策
2.1完善管理體制,明確責任分工
首先要提高思想上的認識,完善的管理體制在水庫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著水庫事業的發展和作用。水庫管理單位要及早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規范管理機構和行為,明確管理人員的責任和分工,要根據水庫的類別和性質,合理進行人員的責任和崗位的分配。
2.2加強管理隊伍建設,提高管理人員職業素養
為了有效的提高水庫的管理水平,應該給水庫管理單位調配足夠數量專業的管理人員,還應對其進行相應的專業培訓。管理人員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管理水平,與時俱進,積極參與行業組織的專業技能培訓,加強理論學習,不僅要掌握專業的管理技能,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盡心盡力把水庫工程管理好。
2.3加大水庫管理資金投入,保障設施安全可靠運行
水庫管理是一個常態化的工作 ,水庫管理的資金投入也應該是連續不斷的。財政部門應根據水庫管理的實際,適當加大對資金的投入力度,應鼓勵水庫管理單位積極采用先進的自動化管理儀器設備,淘汰或者更新老舊的設備,提高水庫的自動化管理水平,不僅能有效較少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更大程度確保了水庫工程設施的安全可靠運行能力。
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重視水庫的建設,水庫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基礎的新時期對水庫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庫管理單位要根據自身水庫的實際現狀,認真總結,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適應現代水庫的管理要求,讓水庫充分地發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1]新形勢下的水庫建設管理工作探究 杜福賢 《絲路視野》,2017(20):141-141
[2]水庫工程管理思路探究 劉福玉 《水利技術監督》,2015,2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