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項目的開展可以實現水能和電能的相互轉化,從而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用電量需求。隨著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節能技術的研發,我國在節能減排方面得到了重大突破。水能作為可再生能源在我國的各項能源開發和建設方面具有重要應用。但是同樣水資源作為一項自然能源在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水利水電項目建設必須要保證環境不被破壞,這樣才能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本文就水利水電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水利水電開發;生態環境保護
一、大力開發水電的必要性
(一)以除害興利為最終目標
水利水電項目建設和發展不僅僅可以實現農業灌溉,水利發電同時還可以實現對水資源的合理調配,帶動旅游業和漁業發展,從而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水能資源豐富,在這種環境下發展大壩蓄水建設從單純的防洪抗旱一直到對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同時還實現了水資源的調配功能。
(二)水電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水電作為可再生資源目前已經具備成熟的開發利用技術。作為可再生能源,水電資源具有源源不斷的重復利用功能,但是同樣它也存在不能保存的缺陷。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優先開發可再生能源從而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目前世界能源開發與利用大國都已經將水電開發放在重要位置,為不可再生能源的保護做出巨大貢獻。
二、水利水電工程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水利水電工程的開發和利用勢必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影響。其中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過程產生與環境之間的消極或直接影響。一般水利水電工程投資較大,在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環境問題,從而影響到生態系統的平衡。就目前而言,水利水電施工建設帶來的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對河道的影響、對地質土壤的影響;對河流生物的影響等。所以,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建設和開發應該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做好環境保護措施,不然很難實現水利水電建設的長遠發展。隨著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對環境影響越來越大,水資源的污染和生態保護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能源開發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在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下做好水利資源開發工作,從而實現可持續平衡發展。
三、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及改善措施
(一)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水庫淤泥堆積不僅僅會影響到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發電性能,還會降低工程設備的使用年限,造成下游河道被沖刷破壞,從而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
對此,我們必須要做好水利水電的設計工作,淤泥堆積問題高度重視,就水庫中淤泥的性質以及來源做好調查研究,就淤泥對水庫運行的影響密切計算,從而制定具體的防砂措施。除此之外,在水庫周邊封山育林,水利排沙通道等都可以降低淤泥的產生量。
(二)對氣候和大氣的影響
水庫在建設施工前沒有對森林進行及時的砍伐,導致很多樹木被浸泡在水中,導致樹木產生有害氣體,污染大氣。這種現象雖然不常見,但是依然在水利水電建設中存在,并且造成了對環境的污染破壞。
對此,我們必須要做好在蓄水前的庫底清理工作,做好水庫調度,嚴謹污染物質的排放,降低水庫對大氣的影響。
(三)對魚類和生物物種的影響
河流中的生物受到河流梯級變化的影響,魚類繁殖停滯,而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其生物鏈中下一級生物的大量繁殖,從而導致生態系統被破壞,產生水體污染。
目前,對這種現象一般可以采用兩種方式進行管理,一是在工程建設中通過修建魚道來保證魚類暢游。二是通過對魚類進行人工繁殖,或者是將魚類納入人工保護區域中。
(四)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生物多樣性影響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和地區內物種發生遺傳變異的生態系統復雜性總稱。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環境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樣性破壞主要是通過環境污染引起的生物生活環境的破壞。水利水電建設發展淹沒了大面積的草地,使得生物可生存環境受到破壞。目前在這一方面,還沒有有效的解決措施。
(五)水電建筑與自然景觀的協調。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和發展尤其是水電工程中包含了大量的技術工作者的心血。在設計過程中保證建筑物穩定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就建筑物的布置、模式以及和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性進行研究。
所以,為了保證建筑物和周圍環境的自然融合,可以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挖掘、填筑,充分利用已有的材料開展邊坡挖掘工作。還需要加大對水木花草的種植,從而防止發生水土流失。尤其是在風景名勝區域,更需要重視對建筑物的設計,防止其對名勝古跡造成的不良影響。
(六)工程施工對環境的影響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周期較長,工程量大,施工設備和人員需求多。并且在建設中對地基有著特殊的要求,需要進行大面積開挖。水利水電施工對周圍環境主要影響就是水土流失問題、景觀生態破壞、廢氣、噪音等。因為工程所處的施工環境不同所以造成的危害程度差別很大。
這些在水利水電完成工程建設后都是可以進行人工恢復的,在工程建設期間做好工程的環境保護和質量控制,在完成建設后對景觀工程進行修復,對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從而降低或者消除了水利水電工程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結束語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開發和利用使得周圍環境遭受很大破壞。對此我們必須要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好水利水電開發和生態系統保護工作,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重目標。
參考文獻:
[1]莫泓銘,夏齡.基于證據理論的川西水電開發生態環境評價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36(02):35-40.
[2]鄭佳怡,付曉,王辰星,吳鋼.區域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以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區域為例[J].生態學雜志,2014,33(08):2228-2234.
[3]吳浩東.基于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河流生態補償措施初探[J].人民珠江,2014,35(0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