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城市擴張造成大量城市水土流失,從而導致城市內澇、高溫、水污染等“城市病”不斷加重。為貫徹國家倡導的“海綿城市、森林城市、綠色城市”發展理念,城市水土保持作為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介紹了海綿城市的定義,分析了城市水土保持中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
【關鍵詞】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海綿城市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建設引發的水土流失已經逐步成為影響人們環境、生活的主要問題。在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問題上,城市水土保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中,給城市的生態環境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城市水土流失日益加劇。近年來,在城市水土保持建設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考慮到了“海綿城市”理念,通過列舉幾種現階段利用較廣泛的水土保持措施,幫助解讀海綿城市的概念以及與城市水土保持之間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一、海綿城市的定義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降雨量豐富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降雨量小、缺水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以供利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海綿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改善人居生態環境、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減少城市熱島效應、減少城市洪澇災害、土地集約利用的增值效益等方面,都將發揮很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目前首要的任務是既要優化水資源戰略配置,又要做好雨水資源的節約和利用,盡可能地提高雨水存儲能力,這樣才能在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今天,順應城市生態環境的變化。
二、城市水土流失成因
1、過度開發導致水土流失現象嚴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建設面積不斷增加,水土流失程度也不斷加大,由于過度開發導致城市的水土流失現象已經十分嚴重。
2、季節性降雨導致水土流失劇烈。在水土保持研究中,降雨強度和降雨時間的集中與否對項目的水土流失情況具有較大影響。降水量大,降水范圍廣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礎。由于降雨強度大,降雨時間集中的特點,是易于造成水土流失劇烈的客觀原因。每年由于降雨產生的洪澇災害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也是相當嚴重的,因此城市暴雨產生的內澇治理也逐漸成為亟待解決的城市水土保持問題。
三、城市水土保持現狀
城市水土保持是針對土地開發建設以及生態景觀建設所造成的原地貌損壞及擾動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和技術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上考慮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有機結合,保證在短時期內遏制或減少水土流失,再利用植物措施涵水、保土,實現水土流失徹底防治。目前,城市水土保持措施布局主要是施工前考慮表土剝離及施工圍擋,施工中加強臨時排水及沉沙措施的建設,注意棄土棄渣的攔擋覆蓋防護,施工后進行綠化工程的施工建設。簡單來說,城市水土保持就是通過施工中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設,達到導流導排,防治揚塵等效果,把降雨及施工對工程及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四、城市水土保持中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
城市水土保持利用與生態更為親和的“綠色”設施諸如透水路面、下凹式綠化帶、生態排水溝、雨水集蓄利用措施等措施,進行排除和收集雨水,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節約水資源,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1、下凹式綠地。下凹式綠地是一種高程低于周圍路面的公共綠地。其理念是利用開放空間承接和儲存雨水,達到減少徑流外排的作用,一般來說低勢綠地對下凹深度宜為100-150 mm,≤200 mm。周邊雨水分散進入綠地,植物選用耐旱耐淹的品種。
2、透水路面。透水鋪裝,顧名思義,是具有良好滲水性及保濕性的材料。雨水經由透水路面滲透至地下,可以使地下水位得到回升。透水地面還能使地面冬暖夏涼,雨季透水,冬季化雪,可以保證良好的城市居住環境。
3、生態排水溝。生態排水溝區別于傳統排水溝,是在溝底及溝壁采用植物措施或者是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結合防護的地面排水通道。淺草溝一般呈梯形或淺碟形布置,深度較淺,能夠收集一定的徑流量,具有輸送功能,雨水首先盡量下滲而不是直接排入下游管道或受納水體,是一種生態型的雨水收集、輸送和凈化系統。
4、雨水集蓄利用措施。雨水集蓄利用措施現階段城市水土保持中利用較廣泛的是雨水蓄水池及景觀水體。雨水集蓄利用系統為緩解水資源短缺,解決城市防洪和排水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另外,雨水蓄水池可以凈化雨水,避免初期雨水污染雨水管網或河道,蓄水也可以加以利用,作為綠化用水,改善人居環境,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現在城市的景觀水體是城市供水地表水的主要來源,還可以調節旱澇,澇的時候蓄水,旱的時候放水,具有調節氣溫,改善環境的作用。從水土保持角度上起到蓄水、保水的作用,而對于雨水的控制和利用,不僅是水土保持措施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海綿城市建設角度考慮,也是與其“海綿”理念不謀而合。可見,海綿城市是在確保城市水土保持在安全排水防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保存,通過一系列過濾系統達到凈化的目的,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 海綿城市” 并不是取代傳統的排水系統,而是對傳統排水系統的一種” 減負” 和補充,最大程度地發揮城市本身的作用。
近年來,為了做好城市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在城市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設計中不斷融入了“海綿城市”理念,使城市的水土資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不僅能夠起到蓄水保土、防洪減災的效果,還能起到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長文. 城市水土保持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4,2(3):1-5.
[2] 祁生林,楊進懷,張洪江. 關于我國城市水土保持的芻議[J].水土保持研究,2014,13(3):1.
[3] 劉偉常,吳長文. 21 世紀城市水土保持發展[J].水土保持研究,2012,7(3):8-10.
[4] 曾祥坤,王仰麟,李貴才.我國城市水土保持研究綜述[J].地理科學進展,2014,29(5):52.
[5] 羅振,李財金,邱甜,等. 深圳市水土流失生態防治理念的產生與發展[J]. 中國水土保持,2013(2):15-16.
[6] 楊霞莊,朱春燕.城市水保在城市園林中的體現[J].現代園藝,2012(1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