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河流上修建水庫后,泥沙隨水流進入水庫,在庫內沉積形成水庫淤積。水庫淤積的速度與入庫徑流中的含沙量、水庫的運用方式、水庫的形態等因素有關;通常位于水土流失區的水庫淤積都比較嚴重。本文就水庫泥沙淤積及其防治工作進行論述。
【關鍵詞】泥沙淤積;橫斷面;縱剖面
一、水庫泥沙的沖淤現象和基本規律
1、庫區水流形態和輸沙流態。
庫區水流形態主要有壅水流態和均勻流態兩種。均勻流態的挾沙特征與一般天然河道相同,稱為均勻明留輸沙流態,這種流態挾帶的泥沙數量沿程不變。當來沙量與水流可以挾帶的沙量不一致時,就會發生沿程預計或沿程沖刷。在壅水流態下,庫區會發生以下三種輸沙流態:
1)渾水進入庫區壅水段后,泥沙擴散到水流全斷面,由于壅水,流速沿程遞減,水流能挾帶的泥沙數量也沿程遞減;
2)入庫渾水含砂較濃且細顆粒較多,渾水進入壅水段后,不予庫內清水發生全局性摻混,而潛到清水下面沿庫底向下游運動,則形成所謂的異重流輸沙流態;
3)異重流抵達壩前而不能排除庫外時,異重流渾水在壩前清水水面以下滯蓄而形成渾水水庫。在壅水明流輸沙流態時,如泄流量很小,庫區壅水程度較大,流速極小而來沙較多、較細時,也會形成渾水水庫輸沙。
綜上所述,庫區不同的水流形態有著預制相應的輸沙流態。而不同的輸沙流態,又產生不同的淤積形態。
2、水庫泥沙的沖刷現象。
庫區泥沙沖刷可分為溯源沖刷、沿程沖刷和壅水沖刷三種:
1)溯源沖刷。指當庫水位下降時所產生的向上游發展的沖刷。庫水位降落到預計面以下越低,其沖刷程度越大,向上游發展的速度越快,沖刷末端的發展也越遠。溯源沖刷發展的形式與庫水位的降落情況、前期淤積物的密實抗沖性等因素有關。
2)沿程沖刷。指不受水庫水位升降影響的庫段,因水沙條件改變而引起的沖刷。即當水沙條件如流量和含砂率發生變化時,原來的河床就會不相適應,為了調整河床使之適應變化后的水沙條件,所發生的沖刷(或淤積,淤積時即為沿程淤積)。
3、庫區泥沙淤積形態。
庫區泥沙的淤積形態,分縱剖面形態與橫斷面形態;縱剖面形態基本上有三角洲淤積、錐體淤積和帶狀淤積。橫斷面形態主要有全斷面水平淤高、主槽淤積和沿濕潤周均勻淤積。
1)三角洲淤積。淤積體的縱剖面呈三角形形態,這種淤積形態多見于庫容相對于入庫洪量較大的水庫,特別是湖泊型水庫。當這類水庫的庫水位較高且變幅較小時,挾沙水流進入回水末端后,隨著水深的沿程增加,水流流速逐漸減小;相應挾沙能力也沿程減小,泥沙就不斷落淤。
2)錐體淤積。淤積體的縱剖面呈錐體形態,此淤積形態在多沙河流上的中小型水庫中常見。這類水庫的壅水段短,庫水位變幅大;底坡大,壩不高,在進庫水流沙較高的情況下,含沙水流往往能將大量泥沙帶到壩前而形成錐體淤積。
3)帶狀淤積。淤積體的縱剖面自壩前到回水末端呈均勻分布的帶狀形態,這種淤積形態多見于庫水位變動較大的河道型水庫,這類水庫在進庫泥沙顆粒較細且水流含沙量較少時,往往形成帶狀淤積。影響淤積縱坡面形態的因素,包括有庫區地形、入庫水沙條件、水庫運行方式、庫容大小和直流入匯等。其中,水庫運用方式對淤積形態起著決定作用。
4、水庫泥沙沖淤的基本規律。
水庫淤積的主要形式是壅水淤積。通過淤積對河床組成、河床比降和河床斷面形態進行調整,進而提高水流挾沙能力,達到新的輸沙平衡。同樣,沖刷也是通過對河槽的調整來適應變化的水沙條件。沖淤的結果都是達到不沖不淤的平衡狀態。這就是沖淤發展的第一二個基本規律,即沖淤平衡趨向性規律。
水庫泥沙沖淤的另一個基本規律是“淤積一大片,沖刷一條帶”。因挾帶泥沙的渾水到哪里,哪里就會發生淤積,而淤積在橫斷面上往往是平行淤高,這就是“淤積一大片”的特點。當庫水位下降,水庫泄流能力又足夠大時,水流歸槽,沖刷主要集中在河槽內,就能將庫區拉出一條深槽,形成灘槽分明的橫斷面形態,這就是“沖刷一條帶”的特點。
二、多沙河流水庫淤積的防治措施
水庫淤積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3個方面,即將其水土保持減少泥沙入庫,合理運用減少庫淤積和清除水庫淤積措施。
1、加強水土保持減少泥沙入庫。
水土保持是建設水庫淤積的根本途徑,它既能保水保土保肥,又能攔沙。減少入庫泥沙量,因而從根本上解決了水庫的淤積問題。關于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生物措施、農業措施和工程措施3方面,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進行選擇。
2、合理運用減少水庫淤積。
對水庫進行合理運用管理,主要包括采樣引洪放淤、蓄清排渾、攔洪蓄水、異重流拍沙等運用方式。
1)引洪放淤。引洪放淤主要有引洪淤灌、淤灘造田和洼地放淤等方式;通過水庫的引洪放淤,不僅可營造農田、改良土壤,也能減少水庫的泥沙淤積程度。
2)蓄清排渾。多沙河流的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是汛期的前幾次洪水。蓄清排渾運用方式,就是在汛期的主要拉沙季節,采用空庫迎訊或降低水位運用,當洪水挾帶大量泥沙入庫時,利用排沙設施(如排沙底孔、輸沙隧洞)排沙減淤,當河中含沙量較小時,攔蓄徑流,蓄水興利。也可通過并聯、串聯水庫,多個聯合運用,以達到蓄清排渾的目的。
3)攔洪蓄水。對于庫容相對較大,河流含沙量較小的水庫,可采用攔洪蓄水,即水庫常年蓄水,非汛期攔蓄基流,汛期攔蓄洪水,并根據具體情況泄放水量。由于水庫常年蓄水,往往淤積速度較快、水庫壽命縮短,所以有時要結合蓄清排渾運用方式。
三、結束語
水庫泥沙淤積是一項需要長期研究解決的水庫技術問題,與水庫運行安全及綜合經濟效益的發揮息息相關。水庫排沙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比較后現在,也可以結合進行,以更好地減輕水庫淤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