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自治區瑪納斯河流域管理局,西岸站,一支干渠,因渠道重新改造,渠道在設計、施工時,與渠道流量計量方缺乏溝通協調,造成水量計量的不便和困擾,先進自動化水情系統無法使用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工程方案。
【關鍵詞】高流速;自動化計量;工程方案
一、瑪納斯河流域概況
瑪納斯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中段起源于依連哈比爾尕山脈北坡,烏代肯尼河的43號冰川,山區流程183千米,山區集水面積5156平方千米,平原流程243千米,河流總長426千米,終點是瑪納斯湖,流域總面積2.06萬平方千米,是準格爾盆地最大的內陸河,其徑流主要依賴冰川融水和大氣降水補給,出山口水量,在11億立方米到15億立方米之間,年際變化不大。
在整個瑪納斯河流流域中,主要包括6條內陸河流,源頭主要來源于山區河川,整體的資源量是多于平原地區的。瑪納斯河流域位于歐亞大陸腹地,屬于典型的大陸性干旱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晝夜溫差比較大,年降水量稀少,氣候干燥。因此,在進行水情自動采集系統應用的工程方案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要針對瑪納斯河流域的實際情況,制定可持續性的建設施工方案,滿足當地生產發展的要求。
二、一支干渠簡介
一支干渠屬瑪納斯河流域渠系,在天山北坡瑪納斯河出口高坡地段,位于瑪納斯河渠首西岸下游九公里處,水源取自瑪納斯河東岸大渠,經瑪納斯河東岸大渠九公里,節制閘引入跨河渡槽,進入西岸總干渠,經西岸第一分水閘,分別調節進入一支干渠和二支干渠;一支干渠是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全挖方渠道,渠道縱坡很大,是全混凝土現澆體形斷面渠道;一支干渠水是石河子市東開發區及石河子市老城區綠化用水、景觀用水的主要水源,也是石河子市穿城景觀河的唯一水源;一支干渠渠水出石河子市區后,是下游兩個熱電廠,冷卻用水和農業用水,最終流入蘑菇湖水庫,年經流量1800萬方左右;一支干渠斷面,是水量、水費結算斷面,水量計量的精確、公正,與水量計量單位和灌區的利益關系密切相關。
三、自動化應用的困擾
一支干渠建于六十年代,是干砌卵石梯形斷面渠道,糙率大,流速也較小,使用了近四十年后,渠道及斷面應凍融循環影響嚴重變形,對當地灌溉與防洪都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當地政府于2002年秋進行了全面改造,改造成全混凝土現澆渠道,在改造時,沒有考慮,水量計量和自動化應用的要求,渠道順地勢挖方修建,縱坡設計在千分之八,造成渠水平均流速在4.5米/s左右,流速很大,又因為一支干渠進水閘是側對著一支干渠修建的,所以水流出閘后主流在渠道中成之字形行進,在計量斷面水尺前,可能形成凸起,也可能形成凹塘,而且隨進水閘前水位,水深的變化,造成水流出閘流速也不同,使水尺前水面狀態也有發生變化,這也造成了水位觀測和流量測量時與灌區分歧嚴重,各種紛爭很多,不利于做好整體流域的合理管理;一支干渠斷面這種高流速,大波浪,水面又呈不規律的扭面形態,造成已架設好的超聲波水位計、及雷達水位計,采集的水位數值不是高就是低,正確的水位數值很少,差值幅度在正負0.18米之間,而且,實時采集的水位值與正確水位值之間的差值還不一樣,無規律可尋,無奈先進的水情自動測報系統只能停用;最終只有人工觀讀水位,4小時一次,中間還要有增加的觀測次數,工作量很大,而且每次去斷面觀測,還要穿越雙向六車道車流量較大的環城公路,很不安全;因此,為了滿足當地社會經濟發揮發展的要求,只有對測驗斷面渠段進行適當的工程改造,以改善斷面流態,充分利用已經建成的超聲波水清采集系統,來改善現在的工作現狀,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創造更多的環境效益。
四、工程解決方案
工程方案一:
全渠進行改造,閘后設消力墩和消力池或跌水,降低全渠縱坡,使全渠縱坡下降到千分之一左右,以降低流速,平緩水流;這個方案,工程量較大,造價較高,施工時間長,不利于節約水資源。并且方案延續傳統的施工模式,對整個瑪納斯河流域改造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很難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
解決方案二:
對測驗斷面上下游之間渠段改造,在斷面上下游各50米渠段內,在原渠底基礎上,再澆筑一層渠底,使上游面的二層渠底,高出原渠底0.15米,形成一個消能坎,使渠內水流翻坎進入斷面渠段,用以給水流消能減速;二層渠底的下游處,則澆筑成高于原渠底0.85米的二層渠底。在下游新渠底處水流形成跌水,整個改造渠段上下游渠底,要平順澆筑,縱坡控制在千分之一左右,這樣經過斷面的水流就可以控制在1.5米/秒以下。這樣斷面水面就平穩了,無浪無波,無扭曲水面,先進的水情采集自動測報系統就可以使用了。另外,原渠道的渠深設計是1.5米,因渠底加高,改造渠段的渠坡也應相應加高,因為是全挖方渠道,只需做兩邊渠坡相應處理和澆筑即可,行水安全沒有問題。這樣工程處理后,水情自動采集系統在一支干渠使用就沒有問題了。斷面水位可以實時采集,傳送到值班室電腦,工作人員只需要進行相應的校查就可以了,這即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大量勞動強度,又降低工作人員每天多次穿越環城公路的交通風險,也避免了夜間去觀測水位的安全問題;這個方案,工程量小,造價低,施工時間較短,較為可行。
綜上所述,在瑪納斯河流域水情自動采集系統應用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渠道流量計量方缺乏溝通協調,造成水量計量的不便和困擾,不僅增加了工程投資,而且不利于節約水資源。因此,建設施工單位需要綜合瑪納斯河流域氣候、水文、地質以及溫度等資料,然后進行整體性的分析,制定完善的瑪納斯河流域水情自動采集系統應用工程施工,提升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環境效益,推動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文華,郭峰.塔里木河流域水情自動采集系統建設方案探討[J].水利信息化,2015(04):70-72.
[2]吳寶峰,徐學莉.水情信息自動采集傳輸系統的管理和維護[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41(10):151-152.
[3]顏虎,楊亞芳.水情自動測報系統信息采集平臺在水情預報中的應用[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40(09):109-110.
[4]趙燕飛. 嵌入式水情自動采集系統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