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軍
摘? ? 要: 作文是檢測和反映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真實作文是個性化的寫作理念。在小學高段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說真話、說實話,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寫作的關鍵和精髓,有效提高寫作水平。本文從小學高段語文作文教學視角出發,就小學高段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開展真實作文教學等問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 小學高段語文? ? 真實作文? ? 實施途徑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由于年齡、閱歷限制,一些小學生在寫作中經常胸無積蓄、詞不達意、題材陳舊,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習慣極為重要。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實施真實作文教學,提倡讓學生在真實生活體驗的基礎上“我筆寫我心”,抒發真情實感,同時感受寫作的快樂,解決小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那么,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真實作文教學呢?筆者結合小學中高段作文教學開展探究活動。
1.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作文失真的表現和原因
1.1小學生作文失真的表現。
首先,無中生有。部分中高段小學生將沒有經歷的事情,采用第一人稱口吻寫出;描寫生活中不存在的人,寫成自己的朋友或者親人;就沒有經歷或看到的景物細致描寫自己的感受。其次,矯揉造作。部分小學生為了達到相應的寫作效果,如設置懸念、一波三折等,刻意設置和營造情感氛圍及故事起伏。
1.2中高年級小學生作文失真的原因。
第一,環境因素。社會環境對小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社會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失真現象,小學生缺乏是非判斷能力,同時模仿和接受能力比較強,導致寫作存在失真現象。第二,教師因素。教師的教學和指導導致學生形成定式思維,養成不良的寫作習慣。部分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偏重寫作目的和寫作技巧教學,導致學生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寫作,出現寫作失真問題。第三,社會因素。由于應試教育觀念和思想的影響,不少教師教學寫作是為了學生取得好成績,對學生的“造假”行為予以默許及引導,導致學生寫作失真;第四,學生自身因素。中高年級小學生年齡比較小,缺乏社會閱歷和社會經驗,對事物缺乏正確的認識,判斷能力不足,出現真假難辨和真假部分的情況,導致寫作中出現失真問題。
2.小學中高段“真實作文”有效教學策略
2.1面向生活,積累真實的素材。
素材是寫作的源泉。要有好作文,必須有好素材。一些小學生之所以寫作時東拉西扯,無話可說,言之無物,就是因為無米下鍋,沒有積累足夠的故事。寫作時只能借用別人的素材,或者從別人的文章里“摘錄”一些東西為己所用,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缺少新意。生活中有悲歡離合,有甜蜜幸福,各種滋味組成了真實的生活,使生活五彩斑斕、各不相同。真實作文提倡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從生活中發現故事,積累素材。小學高段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素材收集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面向生活,做有心人,從生活中搜尋真實的素材,積累素材,將素材分類匯總,拓寬寫作源頭。然后,立足素材,品味人生百態,發掘生活的真諦,對素材進行二次加工,抓住生活中平凡又蘊含深情厚誼的細節抒發自己的感悟,并將自己的感悟融入課堂寫作中。長此以往,熟能生巧,就能寫出優秀的作文。如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養成記日記的良好習慣,日記承載著學生內心世界和情感的變化,利用記日記豐富學生生活素材積累,寫出真實情感。如在日記中學生可以將參加運動會寫進去,記錄運動會的過程和自己參加的項目,最后自己取得的成績,為之后寫作豐富素材內容。
2.2忠實于生活,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生活是一切藝術的源頭,寫作從本質來講,是一種文字藝術。對于高年級小學生來說,隨著知識的積累和年齡的增加,寫作能力應該逐步提高,寫作基本功也會越來越扎實。但現實卻是一些小學生包括高年級小學生的作文功底很差,對寫作存在錯誤的認識,比如,仿照名家名作“照貓畫虎”;堆砌名言名句、華麗的辭藻;或者寫一些“假大空”的虛假故事賺取別人的眼淚……要破解這種虛假文風,就要以生活為鏡,腳踏實地,忠實于生活,讓寫作充滿真實的思想和感情。可以說,抒發真情實感是促使學生走上真實、自由、個性化寫作道路的根本。為此,在高段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正視生活的本源,用筆記錄真實體驗,用人性、本真的寫作取代不真實的、虛假、無病呻吟的寫作。如教學“難忘的活動”主題作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回憶究竟什么難忘,哪里難忘,為何難忘,讓學生寫親身經歷,對充滿情趣的真實生活進行藝術加工,這樣可以有效升華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還可以避免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充滿空話、套話、假話。
2.3真實寫作,淡化作文技巧。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最佳的教育方式不是灌輸,而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淡化教育的痕跡,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這一點在寫作中同樣適用。最好的寫作不是刻意而為,應該是自由靈活、不露痕跡的。真實的寫作應該是真實自然、率真任情,沒有技巧,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指導學生淡化寫作技巧,讓學生聽從內心的召喚,自由表達。二是淡化指導痕跡,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讓他們選擇喜歡的主題和素材,給予學生最大的寫作自由。如在記敘文寫作中,指導學生避開模式性的語句樣式,選用非模板語言寫作。在主體段落,指導學生認真安排文章敘事結構,試著運用鋪墊、過渡、轉折交代文章的主體結構,增強文章的可讀性,避免作文落入模式化的俗套。在結尾部分,讓學生激活語言素材庫,自然表達真情,賦予作文鮮明的個性。這樣才能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的作文顯得真實而別具一格。例如,在讓學生寫一篇描述風景的作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桂林山水》這篇文章,學習和掌握其寫作方式,結合寫作的風景,以自己的風格和方式開展寫作活動。學生可以活學活用、學以致用,通過認真觀察風景,形成整篇文章的結構和思路,借鑒相應的寫作順序,寫出優秀的作文,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2.4真實實踐,寫出真實體驗。
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年齡比較小,經歷的事情比較少,心智不成熟,寫作時出現手足無措、無從寫起的情況非常正常。為了讓學生有所寫、有所感,在開始寫作之前,教師應根據寫作主題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課堂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課外和自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觀察和體驗,豐富寫作素材,寫出真實體驗。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表達情感的欲望。借助豐富的課外活動拓寬學生的眼界和視野。例如,在小動物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在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喜好,組織學生參觀動物園和海洋館,之后布置相應的寫作任務,讓學生根據今天的觀察和了解,寫出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學生寫作時,根據參觀的實踐活動,回憶對動物的觀察,結合掌握的知識內容,寫出相應的文章。在寫作中可以更細致地描寫動物形態特征、聲音,還可以寫出自己喜愛動物的原因,以及從動物身上學到的知識。采取這樣的寫作教學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在對動物的描寫中,學生會寫出體會和感悟,鍛煉感悟能力。如植樹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植樹活動,感受戶外植樹的樂趣,同時主動思考植樹活動有哪些意義,培養環保意識,并且融入寫作活動中。
2.5抓住生活契機,引導真實寫作。
寫作是一門文字藝術,寫作素材和情感大多源自生活,結合生活為寫作提供源泉和動力,保證寫作活動的開展。生活中充滿意外和驚喜,讓生活更精彩。如手機已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不少學生擁有手機,或者玩父母的手機。針對這樣的生活現象,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手機都有哪些作用?手機對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是好還是壞呢?通過這樣的思考活動,讓學生表達觀點。教師適當向學生展示生活中“低頭族”“手機控”等現象,讓學生了解手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與弊端。學生利用列舉的方式,展示手機的積極作用和負面作用。如使用手機可以實現人與人遠距離的交流,為生活購物、出行等提供便利。同時存在一定的不良影響。如過度玩手機會導致近視,影響正常休息等。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中發生的微小細節,引導學生結合相應主題開展寫作活動,使學生作文具有多樣的思想和情感,寫出更真實的文章。
綜上所述,真實才是寫作的精髓。真實作文強調從內到外抒發和傾訴真情實感,真實作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所以,在小學高段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發展需要,以真實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積累和養成寫作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愛上作文。
參考文獻:
[1]倪喆.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真實作文的實施分析[J].教師,2017(30).
[2]李霞.用心觀察,真實寫作——談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指導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18(05).
[3]葉菁.細火慢烹“真作文”——淺談小學高年段習作指導策略[J].成才,2017(10).
[4]崔玉.用心觀察真實寫作——談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指導策略[J].課外語文,2016(10):122.
本文是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中高段‘真實作文有效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24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