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百艷
摘? ? 要: 信息技術高度發展改變了人類知識傳播方式,對教學模式改革提出了全方位變革的要求。翻轉課堂將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前提,轉換師生角色和教學流程,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本文以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將翻轉課堂這一新型模式運用到教學中,在發揮其優勢的同時避免可能出現的局限性,更好地實現教學改革目標。
關鍵詞: 翻轉課堂? ? 大學英語? ? 口語教學改革
一、引言
二十一世紀后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改變了人類社會存在的方式,影響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教育作為社會活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受到影響:教師、書本和課堂作為知識信息的主要來源的狀況已經被改變,尤其在經濟發達地區的高等教育機構,手機的普及和無處不在的網絡產生的負面影響遠超過正面效用,尤其是在大學課堂,手機和網絡普及到每一個學生和校園的每一處,雖說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已久,在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學生的注意力還是很難轉移到課堂。究其原因,主要有:(1)單純的知識傳授教育模式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學生已經完全掌握了獲取知識的渠道——網絡。(2)學生在課堂上大多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難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調動積極性更無從談起。(3)近二十年來,高校不斷增加招生人數,師生比下降,人數增加不僅意味著學生平均課堂實踐機會減少,還導致學生學習能力水平差距大,教師難以有針對性地有效設計課堂。基于以上原因,課堂教學,尤其是以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大學生為對象的高校課堂受到了學生和社會的詬病,“水課”這個詞應運而生。
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教育工作者門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從理論研究到教學實踐,及時尋求解決的方法,因此出現了“慕課(MOOC)”“微課”“雨課堂”“金課”等新興教學形式,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模式都與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有或多或少的聯系,即“翻轉課堂”。筆者結合教育實踐,以大學英語口語課教學為例,探討“翻轉”模式在教學中的體現、應用和重要意義。
二、翻轉課堂的概念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由美國學者Aaron Sams 和Jonathan Bergman于2007年首次提出的,這十多年來在教學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國內學者將其詮釋為“翻轉課堂是借助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后完成知識傳授,然后在課堂上借助老師的幫助和同學的協助完成知識的內化”(張金磊,王穎,張寶輝)。這個理論首先要實現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換,將學生作為認知的主體,獨立完成對知識意義的構建,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時弱化教師課堂主導地位,在知識構建過程中主要擔任組織者和評價者的角色。其次要實現教學過程的翻轉,將知識傳遞在課堂之外完成,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時間用于知識的內化,教師通過開展一系列教學互動,引導知識內化并對自主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和評價。
近十幾年來,教育部一直在努力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將教學目標定義為: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質,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各個高校制訂了相應的改革方案,將英語課堂的重點轉移到聽說能力的培養上。要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必須有大量“開口”的機會,也就是對課堂實踐鍛煉的要求高,所以口語課堂需要二十人的小班教學才會有教學效果,但是由于高校擴招導致師生比下降,大學英語課堂規模至少在四十人以上,只能側重于語言知識的傳授,學生難以成為主體并通過課堂演練提高語言應用能力導致口語課課堂效果不理想。翻轉課堂模式將教學過程翻轉,學生的語言學習擴展到課外和網絡范疇,給課堂演練留出充足的時間,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毫無疑問,相對于其他課程,翻轉課堂對于英語口語課堂存在更明顯的優勢。
三、翻轉課堂的實現
1.技術支持
翻轉課堂理論是網絡時代的產物,沒有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這一理論是難以付諸實踐的。要實現知識傳遞在課前完成及課后的評價和檢測,都要借助電子設備、網絡和各種技術支持的開發應用。目前,這些基本技術支持在中國絕大部分地區的學校都可以實現,尤其是各種教學軟件的日新月異使教學手段越來越多樣、便捷和高效,但是對這些軟件的熟練掌握和運用對教師而言是一個挑戰,要利用這些軟件錄制、剪輯和制作音頻、視頻材料,并結合時政新聞和學生感興趣的人文話題對課件實時更新并熟練利用軟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等。可以說,翻轉課堂對技術的依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課前設計
在保證技術支持的前提下,要成功實現翻轉,教師的首要任務是進行課前設計,也就是俗稱的“備課”,教師要結合教材明確課程教學目的,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在翻轉課堂下,這一步驟要比過去復雜很多。主要原因是翻轉課堂的關鍵是教師要將知識在課前通過電子形式傳達給學生,離開面對面的交流,怎樣才能讓學生自主自發投入學習中是必要的前提,更是艱巨的任務,對課件的制作提出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搜集各種和主題相關的素材制作音頻和視頻等教學材料,還要利用軟件對材料進行編輯,比如加入彈幕進行引導和提問,對重點部分進行補充解釋或者加強,之后還要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課前完成信息輸入。
在課前設計過程中,教師,尤其是大學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比如慕課(MOOC),作為一個大型的網絡開放課程,慕課以規模大(Massive)在線學習(Online)和免費開放(Open)為主要特征,這些課程來自世界各地,有很多精英課程可供教師參考借鑒。同時,課件制作要加入教師的個人印記,體現教師的個人特征和魅力。還要盡可能地結合現實發展和學生的需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引發他們對社會和個人的思考。就大學英語口語課而言,課前設計中選擇的話題很重要,要引發學生的興趣,并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對實時社會熱點話題表現出了參與討論的熱情,比如一線城市生活的優劣勢、大齡剩女,跨國婚姻和韓劇熱等,這些熱門話題在大眾媒體上引發大量的評論和報道,比如二十一世紀報(英文版)人民日報(英文版)CBS news,就曾對這些大齡剩女問題發表很多文章進行評論,Burden of stereotypes weighs on women. A quality women are getting left behind. Married or not, its tough. The power shift:what do Chinese women want?國內甚至國外的網絡上也有關于此話題的訪談和討論,有如此大量的視頻和文本材料作為素材供教師制作課件可以保證學生的信息輸入,大量有效的信息輸入能保證學生成功的輸出。
3.課堂活動
翻轉課堂不僅翻轉了教學過程,而且為師生更多的互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傳統模式下的課上知識呈現要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翻轉課堂最大的特點是將這一環節在課堂之前完成,教師可充分利用課上時間實現各方面的互動并在互動中明確學習目標,高效率地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課堂互動包括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兩個方面。生生互動是指學生之間的互動,即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不同將學生分成小組,通過小組團結寫作完成學習任務。以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為例,學生課前根據教師布置的課題或者自行選擇課題,尋求背景資料進行整合,通過討論進行總結并制作PPT在課堂上展示。這一過程促進了學生之間相互監督,互相學習,加深學生學習交流的意向并形成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氛圍。師生互動是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翻轉課堂要求教師在學習的各個教學環節都保持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課前自主自發地學習,學習內容是在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和能力的前提下確定的,多方位地從各個角度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制作出讓學生喜聞樂見并全情投入的課件。課上有充分時間對學生進行提問并對學生表現進行及時的有針對性的反饋,都是提高教學效能并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
在互動過程中,教師作為自主學習的設計者,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生完成情況的評價者要注意以下幾點:(1)注重創設跟實際相結合的情境。“齊默曼吸收了深灰認識理論的相關研究成果,認為自主學習是自我,行為和環境之間的一種交互作用的過程”(邱敏),創造和學習內容相結合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是開展學習行為的前提,教師要在課堂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創設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課堂情境才能調動學生投入學習行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為例,首先筆者選擇了一個跟學生生活密切結合的話題“College Life and Future”,并找到了兩個相關視頻讓學生觀看學習,這兩個視頻都來自Ted的演講,主題分別是“Why your twenties matter and how to make the most of them?”(二十歲光陰不再來)“How to manage your free time?”(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時間)。這兩個演講用鮮活的事例和生動的語言闡述了:(1)二十幾歲的時光是人生最黃金的時代,這個階段的發展將對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2)掌控時間不是分秒必爭去做每一件事,而是摒棄無意義的消耗生命,將所有時間投入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的事情上。在課堂呈現環節,教師提取演講中的事例,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從自身出發進行總結,這種真實的情境會引發學生的興趣并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教師在此基礎上通過審定一系列問題,從易到難、層層深入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利用課前視頻中獲得的信息輸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輸出,有效完成知識的內化。
4.課后評價
翻轉課堂的課后評價體系分為對教師的評價和對學生的評價兩部分。學校的管理層通過收集學生對教師的反饋對教師進行評價和考核,確定獎懲措施,教師根據學生的評價進行教學反思,發現不足并加以改進,實現教學相長。教師記錄日常學生課前和課中的表現,結合測試結果對學生長短處進行總結和分析,只有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才能鼓勵學生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并針對自己的薄弱處不斷提高自己。要將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能納入評價范圍,采用多樣化的評價設計,保證評價結果客觀公正。諸如平時出勤率,課前預習情況,課后作業,課堂表現及測驗和期末成績等都要考慮在內;還要考慮將階段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生相結合并且盡可能地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以便學生了解學習效果,進行優化和調整。在評價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有科技,充分發揮各種教學輔助工具的效用,比如雨課堂,這是一款功能強大的教學軟件,可以授課、限時發題、彈幕、投稿互動、隨機點名并查看預習情況。尤其是這款應用可以實現在課堂上隨時發送測驗題目并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并提交,充分提高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度,因為所有學生的答題情況都可以即時傳遞到教師端,教師對于學生的掌握情況一目了然。在學期結束的時候,應用可以自動生成某個學生的所有答題情況和測驗結果的總結,對于人數較多的大學英語課堂,無疑給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提供了最客觀、準確和完整的信息,評價的客觀和有效性是不言而喻的。
四、結語
翻轉課堂是順應發展潮流的新型教學模式,與傳統模式相比,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參與度和自由度,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調整學習進度,有利于“因材施教”,加強各方面互動,提高教學效率,但是這一模式產生的局限性不容忽視。翻轉課堂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于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弱的學生而言,離開了教師面對面的監管和督促,可能出現放任自流的狀況,無疑會進一步拉大學生之間的差距,造成兩極分化。其次,對于自控能力和自學學習動機比較強的學生而言,他們執行力強,學習行為表現良好,但可能存在自我效能感弱而導致自我懷疑和焦慮的狀況。所以,對學生功能進行自主學習策略的指導,幫助學生進行學習規劃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及時監控和反饋就非常必要。教師在翻轉課堂主體地位的弱化并不意味著工作量減少了,事實上,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參與度提升了。再次,翻轉課堂上大量電子產品的使用給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打開了大門,學生很容易迷失在這些信息中,教師要在這些信息中尋求正面、有效和真實的部分并非易事,教師不僅要學會運用批判性思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更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判斷性思維訓練,讓翻轉課堂向著教學目標翻轉。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2]李賽男.大學英語口語翻轉課堂的可行性研究[J].英語廣場,2019(6).
[3]邱敏.翻轉課堂教學中提升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
[4]王輝.翻轉課堂理念下的大學英語聽說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新西部,2019(6).
[5]李瀟.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翻譯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2019(6).
[6]許偉.大數據背景下大學英語移動教學互動模式探討[J].才智,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