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妮
摘? ? 要: 湘商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湘商表達。本文從湘商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涵、辯證關系,以及湘商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三個方面,論述湘商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影響。
關鍵詞: 湘商文化?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辯證關系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很多場合發表了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講話。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湘商文化一直以來都以隱性或顯性的形態影響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湘商文化進行發掘整理,對其文化內核進行凝練提升,開展教育傳承,深入把握其文化形態并用以指導社會實踐,對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一、湘商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商業文化中,湘商文化可以展開歷史與現實的對話,與時代主題互動并形成交互與融匯的辯證關系,推進文化自信,復興傳統優秀文化,真正夯實當代社會人文精神的基石。
1.湘商文化的內涵
湘商文化是在一定地域內人們長期實踐探索積淀形成的鮮明的特殊(商人)的傳統文化。這種文化既有外顯的器物層面的建筑、招牌、語言、組織等特色,又有內隱的文化層面的觀念體系和價值體系,并融入表征為商業行為過程中的思想、情感、行為方式、道德規范和價值觀。這兩部分同時經由歷史的傳承和發展。作為一種文化類型,湘商文化有核心的情感、行為和價值模式,并型塑了身份征象和社會、歷史形象。
湘商文化與楚文化同時興起,明清時期的商業輝煌助推了湘商的發展與壯大。在悠久的中原商業發展史上,出現了一大批聲名遠播的大商人和商幫,他們對加強各地間商品的交換和互通有無,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創造了許多極具價值的經營之法。“心憂天下、敢為人先、兼容并蓄、實事求是、經世致用”是湘商文化的精神。“心憂天下”說明湘商的視野不僅僅局限于個人與地方的發展,更放眼天下,以天下責任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敢為人先”意味著湘商應該有舍我其誰的創新精神與承擔意識;“兼容并蓄”說明湘商應該以博大的胸懷海納百川,擁有大的氣魄與胸襟;“實事求是”意味著誠實守信是湘商必須具備的品質;“經世致用”意味著湘商必須腳踏實地,求真務實。“責任、創新、和諧、誠信、務實”正是湘商文化的精髓所在。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人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適應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適應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要求,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居統治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價值理念”。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了精準的闡釋,說明了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體現了與時俱進的先進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方面展開。就國家層面而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就社會層面而言,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個人層面而言,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一個國家,國富民強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憑證。國家富裕,人民安居樂業,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民主是一個文明社會的基本標志。只有人民真正做主,成為國家的主人,才會使人民的美好生活有了政治保證。文明是一個社會由野蠻進入規范的標志,意味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同時它現代化國家的基本特征。一個社會如果失去了文明,是很難實現一個民族的復興的。
和諧既包括了社會的安定團結和睦,又包含了人與自然、自然萬物的和諧共生。自由是人的意志自由、是人的存在和發展的自由。當然,不論是個體自由、精神自由還是政治自由,都應該遵循一定的規律。平等是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不論身份、職位高低,人人都享有平等競爭發展的機會,也是最基本的人權體現。公正是社會公平和正義,只有公正的社會,才能為個人的自由平等提供基礎,每個國家都應該以此作為根本的價值標準。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框架中運行。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對于每一個中國人而言,愛國對國家飽含深厚的情感,熱愛本民族的文化。這是各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主要的部分。敬業是敬畏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工作能夠盡職盡責。忠于職守、服務人民、服務社會,是敬業的內涵所在。誠信是指誠實守信,答應的事情一定履行承諾。為人處事真誠可信,尊重事實,實事求是。誠信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友善是人們相互關心、相互尊重,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生活化、大眾化的重要體現。
二、湘商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辯證關系
1.湘商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關系
從古到今,湖南商人從未停止為國奔走、為民請命的步伐。追求國家富強是歷代湖南商人的共同旨歸。不論是早期倡導變法、力推洋務運動的魏源、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還是今天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大展拳腳的張躍、徐少春、馮毅、戴立忠……湖南商人前仆后繼,在振興中華經濟的道路上留下了痕跡。不少湘軍領袖曾大力推動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1860年,曾國藩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這是中國近代的第一家新式兵工廠,具有一定的開創意義。當時安慶軍械所集結了華蘅芳、徐壽、徐建寅、李善蘭等一大批國內最頂尖的技術人才,他們用智慧與汗水譜寫了中國近代軍事工業的篇章。左宗棠也是近代工業發展的推動者。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馬尾籌建船廠。他認為:“輪船成則漕政興,軍政舉,商民之困紓,海關之稅旺,一時之費,數世之利也。”郭嵩燾第一個出使西洋走向世界,提出“中國當三百年強盛,第一個百年器物,第二個百年學制度,第三個百年改人心”的驚世夢想。李燭塵是中國化學工業的開拓者,梁煥奎、梁煥彝是民族礦業的先驅,范旭東更是“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他們積極發展實業,以實現國富民強。前輩湘商以包裹的心態創建和經營企業,舍棄一己之私而服務大眾、經營天下。這種心懷天下的湘商精神與追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
“和諧社會”的提出,為中國社會轉型提出了新的目標。在這場日新月異的社會改革大潮中,作為經濟轉型的推動者和踐行者的湘商,繼續發揚著“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湘商精神,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強大的組織創新能力,以商會建設為契機和樞紐,實踐著和諧社會建設的偉大使命。二十一世紀初,天下湘商紛紛自發組織起來,開始以商會的形式組成合法社團,交流鄉情,互通信息,互助合作,共謀發展,打出“湘商”的旗號,希望實現共贏,和諧并進。重慶湖南商會在2003年成立之初,就明確了回無公開、管理規范、制度民主、和諧共享的辦會宗旨,這與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如何將商會這個市場經濟的新生兒盡快培養成在“和諧社會”建設中承擔重要職責的青年,更進一步成長為中國民主政治建設中負責任的成年人,是我們需要繼續探索的課題。
2.湘商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關系
自由平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重要元素,也是湘商文化的重要內涵所在。自由是人類的終極向往。裴多菲有句盡人皆知的詠自由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中國古人很早就在追求自由,莊子寫《逍遙游》,他認為自由的境界就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這只是道家理論上一種精神的自由,一種被想象出來的虛幻自由。“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形象地描述了自然法則的公理:鷹和魚各有其精神價值、生活方式。各種生物都在自然的天地爭取個體的自由,這是理想的社會狀態。湖南人數百年來一直有追求民主自由的風氣。從王船山喊出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功,天下非夷狄盜逆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后起者不乏其人,其中以黃興、蔡鍔的追求行動最突出。
湖南商人的追求,更多時候是一種積極的自由。商場的“競自由”即是對平等公正的最好詮釋。這是真正的自然法則也是商業法則。萬類霜天競自由既中肯又有深度,是湖南前人留下的亙古不磨的精神價值,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終體現。
公正法治也是湖南商人信奉的準則。廣大商幫在完成復興地域文化、促進家鄉發展的同時,更應直面加入WTO之后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世界競爭,在更廣泛的基礎上抱團發展,為復興中華文化和發展中國經濟這個更根本的目標奮斗。只有加強公正合法的經營理念,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保證廣大人民的利益,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的和諧社會。
3.湘商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關系
從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到王夫之的“六經責我開生面”,從耕讀傳家的湖湘學人曾國藩發出衛道保國的吶喊,從左宗棠打出“富國強民”的旗號到此后百余年,愛國護國、傳道濟民的湘商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經世之才。“中興將相、什九湖湘”“楚才蔚起、奮志安壤”。前仆后繼的湘南商人在不同時代都呼應踐行了愛國這一永恒主題。
誠信是歷代湘商最看重的品質。不弄虛作假,誠實守信;不以次充好,老實經營;不變相漲價,童叟無欺是湖南商人共奉的準則。在古洪江商城,靖港商街的遺留招牌、匾額中,可以看到信、誠、仁、和、徳等字樣,無一不昭示著店鋪以誠信經營,以守諾立身。
湘商的“誠信”,一方面強調了湘商的本體特征為“誠”,以及湘商本體與他者之間的主體性特征,即“信”。另一方面,不僅僅將誠信作為修身的底線,更強調將誠信不斷體現在個體的動態行為中。因此,實事求是的誠信意識體現了湘商精神中的本體與現象、主體與主體間、內在與外化、靜態與動態的有機統一。
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樂善好施成為許多湖南商人的做人準則。被譽為“中國首善”的婁底人余彭年一生樂善,善行不勝枚舉。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他在內地從事慈善捐贈,成為專職慈善家。他的捐贈全部用于白內障病人的復明手術。他將自己投資的近20億元興建的深圳彭年廣場和五星級深圳彭年酒店的經營所得永久捐獻給中國科技、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全部財產不留給后人。在轟動世界的“巴比慈善晚宴”中國行中,他現場宣布將所有財產共93億港元委托香港匯豐銀行托管,在他百年后全部用于慈善事業,成為中國“裸捐”第一人。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很多內容在湘商文化中都有著理論的表述與實際的踐行,湘商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相契合。這種心憂天下的忠誠情懷,使湘人在近代史中國大舞臺上守道救時,很好地結合內圣與外王的傳統觀念,積極開眼看世界。發揚光大這種忠誠情懷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表現,能夠為當代湖南發展“凝神”。
三、湘商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核心價值觀來源于民族文化的根本。作為一種地域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湘商文化既有基于歷史的發展成果,又在繼續發展、進化和完善。探究湘商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的互動融合,就企業而言,有助于打造湘商文化品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來自市場主體的思想保證及精神動力;就學校而言,有助于引導青年學生建立科學的核心價值觀,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培養具備湘商文化底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湘商新人,為建設新湖南貢獻智慧和力量。
湘商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湘商表達。以價值觀教育為導向,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湘商文化,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素養提升,可以豐富和發展教育人才培養的理論體系,為切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供堅實的實踐基礎,并解決商科專業中“重專業輕綜合,重智育輕德育”“重智商輕情商、重眼前輕長遠”“重做事輕做人,重就業輕創業”等傾向性問題。
對學校而言,通過“文化育人”的模式和途徑,推進湘商文化教育的高度、深度和廣度,把湘商文化的職業意識、職業價值觀、職業素養展示在學生面前,并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將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浸入學生的意識中。對企業而言,將湘商文化精神融入企業文化,形成企業特色文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擎和統領,將其融入企業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之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企業文化建設二者有機融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企業鑄魂。
參考文獻:
[1]劉厚見.論湖湘文化的品質與湘商的塑造[J]民族論壇,2012(12).
[2]廖佚.湘商文化的內涵研究[J].全國商情,2015(10).
[3]劉愛國.湖湘文化融入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研究意義與方法[J].現代交際,2016(9).
課題號:2018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湘商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辯證關系研究》18YBA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