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明暉
摘? ? 要: 豐富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源,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蘊含的價值可以賦予中國文化產品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市場競爭力,發揚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和發展文化產業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相得益彰,優秀傳統文化才能重新煥發新的生機,文化產業發展才能拓展新領域和新途徑。
關鍵詞: 傳統文化元素? ? 資源? ? 產業發展
一、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沃土
文化差異帶來了繽紛多彩、和而不同的大千世界。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當今文化產業發展的沃土,各類傳承至今的優秀傳統文化項目的內容中都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淀,其中蘊含的斑斕多姿的文化元素是我們發展現代文化產業的重要源泉。文化在繼承過程中需要不斷更新才能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遺產只有通過再生產才能真正實現傳承,只有在發展中保持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才能維護文化的活力,使文化獲得長久的生命力,生生不息。
(一)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特征
美國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認為:“所謂文化就是這樣一些由人類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因此,對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種尋求規律的實驗科學,而是一種探求意義的解釋科學。”[1]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積淀,也是構成一國文化元素的重要內容。文化元素不僅是民族的個性化表達,民族的繁衍和歷史的演變也是在文化元素中實現傳承和發展的。由我國文化元素累積而成的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資源,是華夏民族的精神體現,也是中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凝聚,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離不開基本元素的傳承。文化元素是民族得以生存的土壤和根基,中華傳統文化只有在中華民族的心目中形成向心力才能產生合力,才能形成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才能使中華民族的文化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亙古長青。
(二)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內涵
作為我國傳統文化元素組成的優秀文化遺產資源有獨特的形態,外化可感知的是文化的物質層面,內化層面是文化的內涵和個性,也是文化元素的精神傳承。每項優秀傳統的內容都由中國文化的各種基本元素構成,以元宵、端午、七夕等傳統節日為例,其中元宵的花燈、燈謎、龍燈,端午的屈子、粽子和龍舟文化,七夕的鵲橋、牛郎和織女等都通過獨特的節日文化傳承至今,并以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文化產業形式展現出來,成了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現象。凡此種種,歷久彌新,各種有著獨特的中國文化內涵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存在,顯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淵源,也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價值及價值轉化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我們發展文化產業的資源,繼承和發展傳統民族文化可以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文化元素的社會價值引領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符號豐富多彩,呈現出獨特的民族性特征,這些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的中國元素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彰顯出獨一無二的價值,民族文化元素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價值引領的意義。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這些在集體詮釋中生長而來的民族文化符號,是民族共同體的心理歸依,可以使民族大家庭的成員產生強烈的情感認同和身份認同,也是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社會價值所在”[2]。優秀傳統文化遺產豐富的精神內涵包含珍貴的文化體驗,組成了中華文化價值的中樞和根基,傳承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可以促進當代中國社會和諧,實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可以讓群眾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我們應當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價值,使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不斷更新、發展和壯大。
(二)文化元素的符號消費導向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一日千里,文化消費逐漸多樣化和差異化。法國學者讓·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指出:“人們就是通過消費不同的物品界定自己與物品相符的身份,將自己與某種類型等同而與其他人相區別,即人們現在消費的不是物品的使用價值而是符號價值,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符號消費時代。”[3]符號消費作為一種差異性消費是使人們等通過消費尋找和確認自我的價值,不同的人群在消費過程中尋求并實現文化認同。消費文化同時為各種文化的展示和爭奪提供了擂臺,越是具有民族性的文化,越具有世界認可的價值,或者說越是具有獨特性的個性化的文化,更有消費價值。它為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的優秀文化元素轉化為文化資本提供了土壤。優秀傳統文化遺產應當變身成為文化符號,采取市場化、產業化的方式,走上產業化發展之路,真正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發掘優秀傳統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元素,使其在文化產業中得到利用,可以更好地保護優秀傳統文化。創造出現代文化產業與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的新型文化模式,結合時代要求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中的營養成分創造性轉化為現代文化消費產品,文化基因與文化產業融合一體并協調發展。文化產業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消費,文化的消費源自文化品牌的凝聚力,文化產品的特殊的魅力和市場競爭力均離不開文化產品獨特的文化價值,挖掘和利用文化產業的文化元素,凸顯產品的文化內涵更能夠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發揚光大,因此,中華民族文化元素在消費時代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
三、文化產業發展與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化
當今時代,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現代轉化應當順應時代要求,文化元素的當代轉化需要開掘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中的獨特的價值,尋找文化元素中能夠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的發展需求、與時共進的因子,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社會發展同步共進。文化產業發展應當在文化傳承中轉化、發展優秀文化元素。與此同時,在文化元素的轉化、發展中傳承文化的優秀基因。文化產業創新應當在全面認識我國傳統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構建順應時代潮流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文化的傳承實踐具有自我更新的屬性,文化元素的生命體現在創新發展中,應當形成良性發展的、科學的文化產品開發機制,保持文化元素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中心地位并使之不斷鞏固。
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為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帶來了重生的機遇,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機遇發展包含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文化產業,為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開拓寬廣的道路,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用現代產業理念觀照文化的方方面面,用活潑開闊、用戶樂于接受和參與的多種多樣的形式包裝,使之適應時代的形象,使文化產業立足于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土壤生根發芽,開放出為現代大眾所喜愛的文化產業之花。
文化產品需要適應社會的需要,滿足主體受眾的需要,“今天的主體受眾是以‘90后‘00后為代表的年輕人,他們崇尚自由和多元,傳統傳播模式遇到了全新的接收對象需要與時共進。因此,需要重新審視和打造全新的載體模式來吸引主體受眾的注意力”[4]。推行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產業的順利轉化,需要在傳承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結合,將保護和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特色結合,通過創新文化傳承和保護機制,以發展創新促進保護和傳承,不斷探索新方法開拓新領域,拓展文化產業保護與創新的新模式,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的特性,開掘優秀傳統文化在民族文化與全球文化溝通方面的巨大潛力,適應當代社會和現代傳媒的巨大轉變。
在移動互聯網的大環境下探討文化傳播的方式、特點、意義,使各民族國家在全球文化傳播中擁有更多的發展機遇并推動文化全球化邁向嶄新階段。主體受眾需求的年輕化和多元化,對文化產業的傳播提出了新的標準,文化傳播要適應智能化和社交化的場景,符合移動互聯的特點。將傳統技藝和現代形式相結合,將優秀傳統文化項目資源豐富和技藝獨特的特點和滿足受眾喜新求變的特性相結合,將文化產業涉及面廣泛、體量大的特性和各地希望快速發展的訴求相結合,文化作為產業發展的支撐,讓公眾全身心投入和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利用現代傳媒技術的優勢的同時,關注移動互聯網對民族傳統文化帶來的不利影響,繼而采取相應的傳播策略,將中華傳統文化精神與時代發展相結合,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傳統與當代社會環境相結合,將中華傳統文化因素融入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融入普通百姓的所思所感之中,在發展文化產業中潛移默化地融入文化,如春風化雨般潛移默化地感染受眾,積極發揮新時代精英的力量,激發受眾積極向上的精神,以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更好地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元素,使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走進百姓生活,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與此同時文化產業發展也能夠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文化產業發展中可持續傳播,重新煥發新的生機。
文化產業發展不能離開歷史傳統,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失去了依托的文化產業只會隨波逐流而漸漸失去生命的活力。文本層面的文化創新發展離不開實踐層面的文化創新,推動傳統文化與創意產業融合,與現代傳媒融合,與科技融合,提高傳統文化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使傳統文化更容易被大眾認同和接受。文化產業發展要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與當今時代發展的發展和需求結合,將時代發展內容融入傳統文化,使文化產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只有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統文化,才能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可持續傳播,不斷適應、引導和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參考文獻:
[1]克利福德·格爾茨.韓莉,譯.文化的解釋[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5.
[2]黃永林,紀明明.論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在文化產業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5):24.
[3]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0:25.
[4]馮麗君.挖掘傳統文化資源? 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經濟研究導刊,2019(8):15.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2018年度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資助,項目名稱: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項目批準號:18ZD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