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睿珈
(南京市中華中學 江蘇南京 210019)
垃圾分類,是指將性質相同或相近的垃圾分類收集,按照指定時間、種類,將分類后的垃圾放置于指定地點,由垃圾車予以收取,或投入適當回收系統。垃圾的科學分類是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的基礎[1-3],實現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是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的重點。
2000年以來,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深圳、杭州、廈門、桂林等8個城市作為國內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探索和嘗試,將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進行分類收集。
南京市于2011年底啟動了垃圾分類試點,為了了解城市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實施的效果,促進市民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的建設工作,中國南京網于2016年9月9日至2016年10月8日就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問題進行了調查[4],調查情況見表1和圖1-4所示。

表1 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問題調查人員基本情況表
調查參與人數共計319人,其中男性151人,女性168人,分別占總人數的47.34%和52.66%。文化程度方面統計調查了314人,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222人,占調查總數的70.7%,其余92人為高中及大專文化程度,占29.30%。被調查人群在南京長期居住生活的人數(時間5年以上)占比達到75%以上,如表1所示,說明本次調查的具有充分的居民代表性。
所有參與調查的人對垃圾分類管理都持積極肯定的態度,如圖1所示。但圖2調查結果表明,對生活垃圾分類非常了解的人數只有24.84%,導致大多數人在生活中并不能完全準確地判斷垃圾的類別,使得垃圾分類收集的實施效果有限。另外,圖3對垃圾分類回收裝置的調查說明,垃圾分類回收設施配置沒有及時跟上,不利于垃圾分類回收的實施效果。

圖1 生活垃圾分類的管理調查
日常生活中,個人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習慣性處理的調查統計如圖4,調查表明:良好的垃圾分類回收習慣還完全沒有成為城市居民的自覺行為。

圖2 生活垃圾分類的了解調查

圖3 垃圾分類回收裝置了解調查

圖4 個人垃圾回收分類習慣調查
城市居民的絕大多數都對垃圾分類持支持態度。但垃圾分類收集進展緩慢,分類回收的效果還不如人意,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們難以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其中垃圾回收的硬件設施不匹配是妨礙垃圾分類收集實施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
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的意識和習慣養成及實施效果,與垃圾的源頭分類和設施設備的合理配置有著密切的聯系,但目前在源頭分類收集存在的問題有:
(1)家庭與社區垃圾分類裝置的缺乏和配置不合理。目前居民家庭中基本都使用無分類功能的垃圾桶,難以引導和培養家庭對生活垃圾的分類意識和習慣,也無法保證在家庭源頭做到垃圾分類。另外,分類垃圾桶多分布在市中心等公共場所,在社區、居民小區等場所相對較少,造成垃圾分類與垃圾的收運相脫節。
(2)生活垃圾的源頭分類意識和知識有待提升。相當大比例的城市居民家庭對垃圾分類知識掌握不充分,以致放棄對家庭生活垃圾的分類堆放,難以在源頭保證垃圾的分類效果。
因此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城市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有助于城市居民在源頭進行正確的垃圾分類投放,保證垃圾分類回收的實施效果。
加強生活垃圾的源頭分類和收集,是實現垃圾分類回收的重要保證,因此建議:
(1)持續加強對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的宣傳引導,讓越來越多的居民了解垃圾分類的知識,知道垃圾該如何分類,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形成對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共識。
(2)提供家用分類垃圾回收裝置,改進社區垃圾分類裝置的配置。探索利用政府補貼的形式,通過小區物業發放家用垃圾分類回收桶,實現家庭生活垃圾的源頭分類。另外,通過政府補貼,由城管與社區負責對居民小區配備垃圾分類回收設施,保證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轉運的分類。
通過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的源頭加強和提升垃圾分類收集的實施效果,再結合垃圾分類的轉運、處理等環節的統籌協調推進,將會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的實施效果,實現垃圾分類回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