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亮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近年,在國家西部大開發及區內各項政策的引導下,寧夏經濟發展水平穩中向好,區內城鄉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2017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6%,居民消費成為區內經濟轉型發展的一大動力。寧夏各級金融機構通過健全機制、創新模式、精準施策,圍繞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認真落實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支持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影響居民消費需求方面,金融發展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因素,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研究金融發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在分析二者現狀的基礎上,擬采用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建立居民消費水平影響效用模型,分析寧夏地區金融發展對寧夏城鄉各類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效用并提出金融發展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意見與建議。
在全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帶動下,近年寧夏區內城鄉居民消費水平顯著增強,消費能力不斷增長,無論是消費方式還是消費能力和消費觀念均呈現出顯著變化。從消費結構方面來看,伴隨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區內居民經常性消費、服務性消費和居住性消費需求不斷增長:一是消費能力顯著增強,2000年以來,城鄉居民在生活耐用品、交通、娛樂和居住服務等方面均有較快增長;二是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和教育娛樂文化服務支出呈逐年上升趨勢,而在衣著消費和服務性支出方面的占比逐年下降,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是消費觀念進一步轉變,由原來的節儉和量入為出轉變為更加開放,個人消費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大幅增長;四是消費能力顯著增強,近年區內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逐年增長,2017年寧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72元,比上年增加2319元,從全國來看,寧夏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絕對值居全國第25位,名義增幅高于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幅0.2個百分點,位列全國第9,為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的提升打下了基礎。
作為西部內陸省份,寧夏經濟發展水平穩定增長,金融運行效率不斷提高,金融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各級金融機構積極貫徹國家及當地政府號召,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主,不斷加大對當地的金融投入,2018年上半年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達到5995.9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了2.3%,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達到6692.6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9.5%,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從近年寧夏金融發展來看,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金融機構數量逐年增加,資產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6年末,全區金融機構數量達到了1333個,從業人員23466人,資產總額達到8309億元,資產和負債總額較2015年分別增長了9.5%、9.3%,現有的金融機構類別包括了大型國有銀行、政策性銀行、城商行、小型農村金融機構、財務公司以及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類型趨向多元化發展。二是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進一步加快建設速度,在政策引導下,上市企業不斷增多,新三板市場交易活躍,有30余家企業進入了主板上市企業備選庫,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增幅明顯,全年新增了20家,多家區外證券期貨公司也紛紛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寧夏證券公司分公司增至9家,證券營業部增至38家,期貨營業部3家,使得資本市場進一步活躍。三是保險業產品不斷創新,發展水平進一步加快,寧夏各級保險公司分支機構480家,年內新增32家。建信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填補了寧夏地方法人保險機構的空白,同時針對建檔立卡戶退出的扶貧保等創新金融產品,有力地支持了當地農村經濟發展。
寧夏金融發展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勢必會對居民消費水平產生影響,本節通過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從實證角度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一是被解釋變量指標的選取,為了細化分析金融發展對城鎮和農村居民不同類型消費的影響作用,分別選取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經常性消費(C1、N1)、服務性消費(C2、N2)、居住性消費(C3、N3)作為被解釋變量,具體數據選取分別為歷年城鄉居民食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人均消費之和代表經常性消費,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服務人均消費之和代表服務性消費,居住支出代表居住性消費。二是解釋變量指標的選取,該變量的選取要能夠代表當地的金融發展水平,本文運用金融相關比率(FB)和金融效率(FX)來反映。三是控制變量的選取,僅僅設置代表金融發展水平的2個解釋變量不能完全反映消費的棘輪效應,因此在考慮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因素除了金融發展水平外,還需加入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本文將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CS、NS)、城鎮化水平(CH)、政府財政支出(GB)、對外開放程度(OP)4個指標作為控制變量。
本文實證研究的數據均來源于寧夏歷年統計年鑒,數據取值區間為2000-2016年,為了統一量綱,對所有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后分析,分析軟件為Eviews7.0。
本文采用多元線性回歸進行數據分析,具體模型如下:
城鄉居民各類消費水平=C+a1*FB+a2*FX+a3*城鄉居民各類消費水平(-1)+a4*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a5*CH+a6*GB+a7*OP+e
由于通常經濟變量數據都是非平穩數據,因此,在進行軟件分析時,首先對各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本文采用ADF檢驗對各變量進行檢驗,因各變量均為非平穩序列,而其一階差分為平穩序列,對各數據進行一階差分處理。同時為了避免為回歸的出現,本為對各變量運用JoHansen協整檢驗進行檢驗,最終得到的回歸結果如下:
?
上表可反映各解釋變量對城鄉不同消費類別下的人均消費水平是否具有影響作用及具體作用大小,其中P值小于0.05我們認為可通過顯著性檢驗。
由上表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從金融發展水平對各類消費水平的影響作用快來看,金融發展水平對城鎮居民的經常性支出有顯著的負向影響作用,具體為金融相關比率每提升1%,導致經常性消費支出減少0.2716,金融效率每提升1%,導致經常性消費支出減少0.5473;金融效率的提高對其服務性消費產生正的影響作用,金融效率每提升1%,導致經常性消費支出增加0.5777;無論是金融相關比率的提升還是金融效率的提升對居住性消費無顯著地影響作用。即伴隨金融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城鎮居民的經常性消費反而是下降的,而對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服務性支出會投入更多,反映出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從實證結果來看,金融相關比率的提高對農村經常性消費支出和居住性消費支出產生負的影響作用,具體為金融相關比率每提升1%,導致經常性消費支出減少0.0671;無論是金融相關比率的提升還是金融效率的提升對其服務性消費支出無顯著影響作用;而金融相關比率的提升對農村居民居住性消費支出會產生負的影響作用,即金融效率每提升1%,導致經常性消費支出減少0.1475。綜合來看,寧夏地區金融發展水平的提升對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作用不顯著,主要原因在于金融知識的普及在農村地區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金融服務農村的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2.從其他解釋變量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作用來看,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各解釋變量對城鄉居民不同消費種類的消費水平的影響效用且存在顯著差異性。但是總體來說,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對城鄉居民的經常性消費、服務性消費和居住性消費均會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但是作用大小不同,城市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將會帶動城鎮居民經常性消費支出增加0.85,帶動服務性消費支出增加0.78,帶動居民行支出帶動0.4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將會帶動農村居民經常性消費支出增加0.02,帶動服務性消費支出增加0.67,帶動居民行支出帶動0.15。無論是對城市居民來說,還是對農村居民來說,收入對經常性消費的影響作用大于對服務性消費的影響作用,對居住性消費的影響作用最小,這也與現有區內實際情況相符。政府購買的變化對各類消費水平無顯著的影響作用。
3.從其他解釋對城鎮居民的經常性消費水平的影響效用來看,城鎮化水平、對外開放程度及滯后一期的消費水平變化會對該類消費水平產生一定影響。從其他解釋對城鎮居民的服務性消費水平的影響效用來看,城鎮化水平、對外開放程度及滯后一期的消費水平變化對該類消費不產生影響作用。從其他解釋對城鎮居民的居住性消費水平的影響效用來看,城鎮化水平、對外開放程度及滯后一期的消費水平變化對該類消費不產生影響作用。
4.從其他解釋對農村居民的經常性消費水平的影響效用來看,城鎮化水平及滯后一期的消費水平變化會對該類消費水平產生一定影響,對外開放程度不產生影響。從其他解釋對農村居民的服務性消費水平的影響效用來看,城鎮化水平、對外開放程度及滯后一期的消費水平變化對該類消費不產生影響作用。從其他解釋對農村居民的居住性消費水平的影響效用來看,城鎮化水平、對外開放程度及滯后一期的消費水平變化對該類消費不產生影響作用。
綜上來看,由于寧夏屬于西部偏遠地區,雖然近幾年在西部大開發及各項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不斷提升,但是城鎮化率水平依然不高,偏遠地區農村人口占比達到50%以上,而當地農村居民的收入主要依賴于第一產業,城鄉二元化還需進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鼓勵各類新型金融機構進入農村地區服務農村居民,填補農村金融空白,但是伴隨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進入,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卻在逐步退出農村地區,金融發展服務農村經濟發展也成為提升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重要因素。
目前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證券業、保險業機構不斷增長,從業人員數量不斷增加,活躍了金融市場,為中小企業經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融資渠道,為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上市提供了通道、為居民生活提供了保險保障,金融市場體系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建議一是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引進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為當地金融發展帶來先進的經驗。二是出臺更為優厚的條件,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到農村金融空白鄉鎮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處,實現金融機構空白鄉鎮全覆蓋,以多種形式加大對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
從實證結果來看,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增加對各類消費水平的拉動作用明顯。一是相關部門應積極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二是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對高校科研經費的投入,提高區內城鄉居民的教育水平;三是深入農村,引導農民積極開展二次創業創收,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四是建立健全保險機制,使居民得到更多的權益保障。
在當前脫貧攻堅時期,一是各金融機構要持續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創新金融產品,對接建檔立卡戶、農村貧困人口的特定金融需求,金融機構駐點扶貧干部應做好本機構金融產品的宣傳工作,在農村地區普及金融知識,提高農村居民的運用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意識。二是從區內目前情況來看,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及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村鎮銀行能夠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推出特色服務產品,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及政策性銀行在精準對接當地金融服務需求,特色產品開發方面較為滯后,建議該類金融機構應轉變經營理念,推出本土化的金融產品,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發展,帶動當地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
從實證結論可以看出,金融發展水平對城鄉居民的影響作用不同。一是從城鎮居民消費水平來看,金融發展對經常性消費的影響作用并不顯著,建議出臺相關政策,如提高居民消費貸款額度、降低融資利率等方式引導城鎮居民加大對食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服務等方面的消費支出。二是從現階段來看,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鎮居民服務性消費水平,應制定更為健全的金融服務配套措施,不斷優化服務水平,實現金融發展與居民消費水平的均衡發展,防止出現金融抑制或金融過度。三是從農村居民消費水平來看,目前當地金融發展水平的提升對農村各類消費水平的提升影響作用不大,主要原因在于當地農村地區較為偏遠,且當地金融服務方式、服務產品有限,農村居民獲取的金融知識有限,應加大對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金融產品的宣傳力度,普及金融知識,逐步提升農村居民金融發展水平,從而帶動消費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