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奇俊
(貴州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4)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1]。
2017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9660元,貴州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7956元,貴陽市人均生產總值為74493元,按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計算,分別折合8836.16美元、5626.61美元、11033.06美元。據世界旅游組織測算,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旅游觀光將進入一個爆發式的增長時期,進入全域旅游時代。當前全國人均生產總值、貴州省人均生產總值、貴陽市人均生產總值,均已超過該閥值。
就行業環境而言,2017年我國、貴州省以及貴陽市旅游業都處在高速增長中。2017年我國旅游業共接待國內外游客51.39億人次,旅游業總收入達到53992.72億元。據《“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預計,在“十三五”期間,我國旅游業總收入將以11%以上的年均增速增長。2017年貴州省全年旅游總人數74417.4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0.0%。旅游總收入7116.81億元,增長41.6%。2017年貴陽市全年旅游總人數14877.5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4.1%,旅游總收入1871.95億元,比上年增長34.7%。
貴陽市地處云貴高原東部,氣候宜人,全年平均氣溫15.2℃,生態環境保存良好,建成區內森林覆蓋率達到48.88%,大氣環境優良,全年空氣質量為優和良的天數占全年天數的95.1%。在生態游、度假游、休閑游更多受到青睞的全域旅游時代,良好的氣候和生態環境是貴陽市發展全域旅游的有利條件之一。
貴陽市是貴州省的交通樞紐,多條高速公路和鐵路、高鐵在此匯聚。市內開通地鐵1號線和貴開城際鐵路,并有市域快速鐵路網在建。多條高鐵通車和在建,將為貴陽市帶來更多全國各地的旅客。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貴陽市居民具有較高的消費傾向。貴陽市2017年年末常住人口為480.20萬人,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6元,人均消費性支出26063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264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369元,城、鄉居民的人均消費收入比分別為80.98%和86.71%,遠高于國內的平均水平67.16%和81.56%。可以看出貴陽市居民具有較高的消費傾向,這對于發展全域旅游是一個利好。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貴州團開放日上,時任貴州省省長、全國人大代表孫志剛表示,“十三五”期間貴州旅游將實現“井噴式”增長。要實現“井噴式”的增長,就必須補足全域旅游市場各個環節的短板。
全域旅游要求對區域內的各種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和配置,第一步就是加強景點、景區資源的整合。貴陽市的18個4A級以上景區,在經營上處于各自為陣的分散狀態,景區之間幾乎沒有聯動合作。如果景區之間加強票務、信息、客源營銷、主題活動上的合作,可以有效增強對游客的整體黏性。
表1 貴陽市國家4A級以上景區
全域旅游的一個新特征是以旅游業為核心主導產業,帶動區域內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一種“旅游+產業”的發展態勢。目前貴陽全市18個4A級以上景區中,具備明顯“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特征的只有白云蓬萊仙界·休閑農業旅游景區,工業旅游、影視旅游、體育旅游等“旅游+產業”的互動互促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貴陽市目前有17個4A景區,1個5A景區,但從貴陽站、貴陽北站、貴陽東站、龍洞堡機場等大型交通樞紐開往這些景區的交通車次嚴重不足,很多景區沒有直達的車次。由于這些景區分布較散,專門的交通旅游車次也只覆蓋了其中一小部分,再加上運營成本難以降低,發車頻率上不去,以致搭乘間隔較長,影響了市場的培育和游客的交通體驗。此外,貴陽站、貴陽北站的的公共交通站臺指引存在一定的混亂之處,給乘客乘車帶來不少困難。交通基礎設施的薄弱,成為制約全域旅游發展的一個短板。
全域旅游的戰略轉變是全面小康社會人民旅游需求持續高速增長的直接要求,是針對大眾旅游時代旅游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的供給側改革,是傳統景點、景區旅游模式供給不足的解決方案。它的一個新特征是營造“處處是景觀、處處有體驗”的旅游模式,各種社會經濟要素、資源環境都可以用來為游客提供物質和精神文化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會形成大量的旅游新產品、新服務,這些新產品和新服務必然對旅游信息服務提出更多的要求。
目前貴陽市的4A級以上旅游景區,絕大部分品牌影響力有限,輻射范圍較小,傳播途徑狹窄,更多知名度不高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往往還依靠“口口相傳”的原始傳播模式,這些都不利于旅游市場的培育發展。在全域旅游時代,信息服務的不足與多元化、個性化的旅游體驗需求會產生更多的摩擦,成為全域旅游升級的瓶頸。
首先要解放思想,在貴陽市上下推廣普及全域旅游的新觀念,認識到全域旅游是為滿足大眾旅游新時代激增的旅游需求而進行的旅游市場供給側改革,旅游過程從發生在傳統意義上的景點、景區,轉為發生在貴陽市的全時間、全空間內,旅游產品和服務的內涵在數量和結構上將被極大地拓展。
在發展全域旅游時,貴陽市旅游管理部門、旅游從業者和廣大市民要牢記“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一方面,在全域旅游過程中,游客效用的主要來源會從傳統的“看景物”升華為尋找、發現全時空、全過程的美感,追求精神文明上的體驗,豐富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另一方面,在全域旅游過程中,全體貴陽居民的價值觀、生活方式、精神面貌,也會成為貴陽市全域旅游的重要文化要素并參與到游客體驗的塑造中去。
傳統旅游以景點、景區為主要旅游資源,全域旅游則可以把一切社會經濟要素、資源環境都作為旅游資源,來打造“處處是景點”的“全域景觀”。貴陽市既有眾多優美的自然地理風貌,也有豐富的歷史和少數民族文化傳統,既有紅色、愛國主義旅游地,也有開展生態游、休閑游、度假游的稟賦。貴陽市應以新觀念深入挖掘利用這些資源,讓各種要素充分地參與進旅游發展中來,共做貢獻,共享成果。此外,貴陽市還有農業、工業、文創、體育在內的各行各業,可以與旅游業積極融合,以“旅游+產業”的形式互促發展。
要發展好全域旅游,就必須做好交通、餐飲、住宿等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貴陽市應進一步發展市內交通,改善游客的交通體驗,提高游客在不同旅游點之間的周轉率;應進一步發展餐飲和住宿業,讓游客獲得更好的消費、休閑和休息體驗,增加游客黏性,提高貴陽旅游的美譽度,并擴大市場容量。此外,貴陽市還應積極做好旅游信息服務,降低游客獲取信息成本,提高貴陽市旅游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