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凡紅
【摘要】幼兒小學化教育的傾向問題日益明顯,究其原因還是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大多數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孩子一種成長、發展的障礙。其實,科學研究表明,三到六歲的孩子正是玩樂中增長見識,提高認識,也是增長知識,發展智力的關鍵階段,過早地對于他們實行小學化教育,反而不利小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對學生心理健康也不利,所以如何解決幼教的小學化發展趨勢,使幼兒教育回歸到幼教本身,是每個幼教老師關注的重點和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幼兒教育 ?小學化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2-0048-02
其實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我們都知道幼兒教育就要有幼兒的內容,要符合孩子們智力成長和認知規律的發展。可是由于現在社會競爭越來越激勵,造成了家長的焦慮,使家長產生急于求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樣一個潛在的心理認識。不但是幼兒園的教育家長要求融入相應的識字、算術,而且節假日大多數孩子也是被父母送進了這樣那樣的輔導班,讓孩子在五花八門的輔班里進進出出,孩子過著不是在輔導班,就是在去輔導班的路上的生活。孩子的精神和智力應付來應付不來暫且不說,就是內容的“豐富性”“密集性”讓孩子根本無法理解和判斷。他們的學習似乎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父母安心、放心。顯然,這種無形的,巨大的壓力,要是長期存在,不但會對孩子學習心理造成影響,而且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對孩子的成長不但不利,而且有害。
三到六歲的小孩子,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如果老師、家長過早地給他們灌輸一些他們不能理解,超過他們承受力的學習任務,只會摧毀孩子對學習這件事情本身的認知,影響幼兒教育的健康發展,也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幼兒教育,一定要擺脫小學化教育的影響,真真正正根據幼兒教育大綱和目標,為孩子設計內容,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就能使幼教簡單化,純粹化,為孩子更好服務,使孩子更好的發展而奠定堅實的基礎。
1.幼教小學化傾向的現狀
1.1融入了小學教學內容。雖然我們知道幼兒教育有幼兒教育的要求,意在發展幼兒的智力,并通過一些活動增強孩子肢體動作的協調性,孩子通過游戲等一些娛樂形式,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可是在實施教學中,大多數老師有意無意地為孩子的小學學習打基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培養和提升幼兒語言、數學等小學學科基礎教育上。比如,幼兒還在小班,就要求孩子要能從1數到10,還要孩子會寫1到10的數字;中班階段要求孩子寫漢字,每天晚上還有家庭作業,寫幾個漢字或者寫幾行數學;大班階段,孩子不但要會寫1到100的數字,還要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加減,讓孩子會寫會讀26個字母等等。顯然,這完全違背了幼兒教育以玩為學,以引導增長孩子見識的初衷,于孩子學習和成長毫無益處。
1.2教學形式的小學化。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學形式的單一、老套,都會引起他們的反感,使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幼兒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過早地讓他們進入小學化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采用小學化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端坐,聽老師滔滔不絕,沒完沒了的講解,不但抑制了孩的天性,影響了他們的發展,而且也不利于智力的開發和增長。比如,有些老師在上課時,讓孩子集中在課堂上,實施小組化的教學和學習,使孩子很容易對內容失去興趣。尤其是在認識或者小學化的漢字筆畫教學中,更是遠離了幼兒教學模式的靈活性、多樣性,使幼兒教育課堂失去色彩和歡樂不說,也沒有教育效果,更不利于幼兒個性、個體的發展。
1.3給孩子設置小學化作業。現在幼兒園給孩子布置家庭作業是常事,尤其是中班和大班。作業不但有數量,而且難度近似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作業,從寫字到算數題,無一例外。比如,給孩子布置幾道算術題、讓孩子寫幾個拼音字母、寫幾行認識的漢字等等。這雖然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父母的焦慮,也滿足了父母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心理需求,可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非常不利于他們的成長。一來會讓孩子還未入學就產生厭學的心態;二來對孩子身心發展不利;三來會誤導孩子對學習的產生錯誤認識等等。總之,幼兒作業的小學化,不利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長和需求,對于孩子的成長不是促進,反而是抑制。
2.改變幼兒小學化教育的策略
2.1要積極轉變家長的觀念。萬物的成長和發展有它的規律,孩子的成長也是。因此,在幼教過程中,老師一定要讓家長認識到幼兒的成長和規律,放下急于求成的心理,讓孩子自然成長。首先,老師可能通過家長會,給家長傳授一些幼兒教育的方法和正確理念,要讓家長認識幼兒成長的規律,給孩子營造輕松、良好的成長環境,讓他能在玩中學,學中長,并在各種游戲娛樂中增長見識;其次,建立家園共育的模式,要讓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也放下焦慮感,不要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增強孩子各方面的協調性,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性格;第三,要舉行一些家長教育講座,邀請一些育兒方面的專家,傳授給家長育兒方式,消除家長的急切心理,并讓家長認識到孩子成長的客觀規律,不要給孩子過多地報班,尤其是文化方面的所為謂的興趣班。比如,數學、英語演講、語言表達等,這些都會讓孩子過早地進入學習狀態,讓他們對學習產生反感、排斥,讓對孩子即將要開始的小學系統學習形成障礙。要讓幼兒教育回歸幼兒客觀的發展規律,一定要家長對幼兒本質的教育有所認識,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轉變家長觀念,促進幼兒良好教育,為幼兒更好的成長打好基礎。
2.2為孩子設置科學的學習內容。幼兒工作的發展,其根本就在于教育的內容。如果幼兒教育一直傾向于小學化,似乎幼教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不但孩子少了在游戲娛樂中學習、成長的過程,他們失去了快樂童年的一部分,而且也會無意中使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于孩子成長無益。所以,要想保證幼教順利、科學地發展,為孩子設計適合他們的學習內容是最最關鍵的。首先,內容設計要結合德育、智育,要讓孩子在學習相應的,極簡單的一些故事和內容時,使他們的受到德育,并啟發他們智力;其次,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美育教育,通過一些兒童繪畫的欣賞、小故事的朗讀、音樂的學習等等,讓孩子的審美能力和對美的了解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第三,對于幼兒的教育還要結合勞動。比如,在游戲中,給孩子設計情境,讓孩子進行搬運勞動,把堆在一邊的東西都運到老師要求的地方或者引導孩子把老師事先故意弄亂的活動室收拾整齊等等。這樣德、智、體、美、勞等相結合的教育,才能培養孩子的健康心智,保證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2.3合理利用游戲教育。游戲是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少手段,它既能讓孩子更好的參與,也能使孩子在參與中得到智力的啟發,興趣的發現和培養。所以,作為幼教老師,在教育教學中要結合幼兒不斷成長的心智,結合他們認識水平不足這個特點,采用一些有趣的游戲,激發孩子參與的意識和活動的積極性,提升幼教質量。比如 ,根據小、中、大不同階段的孩子,給他們設計適應他們益智游戲,如認識四季、給動物分類、畫水果等等。只要結合孩子的不同的年齡,給他們設計相應的游戲,無論是對于孩子智力還是身心健康的成長,都是有益的。
3.結尾
總之,幼教小學化傾向的發展,大大影響到了幼兒教育的正常發展,不但拔苗助長,更是急于求成,對于幼兒教育,幼兒成長與發展都非常不利。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從認識上有所改變,使幼教回歸單純的幼教,讓孩子在客觀規律下自然成長,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安麗婭.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教育觀察,2017(20):143-144.
[2]王桂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狀分析及現實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6).
[3]楊麗莉.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231
[4]于琬馨.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及解決對策[J].職業技術,2017(07):99-101.
[5]李康耀.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