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成
【摘要】閱讀有效教學課堂是教師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學習從學習結構上可以劃分為基礎知識學習、閱讀學習、寫作訓練,其中閱讀處于承上啟下的過渡學習環節,對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和學習品質塑造有著重要意義。初中語文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情感的黃金時期,學生在不斷深入的語文學習中可以進一步結合基礎知識來增強自己對作者的創作思路感悟和情感體驗,同時在寫作的素材和靈感上也可以充分借鑒不同作者的文章;來逐漸完善自我。在此,僅以本文探討下初中語文教師如何構建語文閱讀有效教學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課堂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084-02
一、現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因各地區的教育差異性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性也是參差不齊、有高有低,綜合全國的語文教學現狀和態勢來看,現階段我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以下幾點不足之處:第一、缺乏對學生閱讀情感的培養和重視,過度追求知識形式化;第二、教師缺乏針對性、系統性、科學性的課堂及習題訓練。很多教師都是在課本教學的基礎上展開閱讀教學,而對于真正的閱讀定向課堂沒有概念;第三、在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評價機制上缺乏一定的策略。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對于學生的學習反饋也要及時進行總結和指導。
二、探究式學習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注重學生的閱讀情感培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情感就好比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之后的對電影的直觀感受,是喜歡再想看一次,還是從中引發了我們自我的反思和思考。在閱讀中學生感受到了什么樣的情感,結合文章,聯系自我受到怎樣的啟發,這就是閱讀情感。
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觀滄海》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閱讀情感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培養:第一、讓學生通過多次閱讀來嘗試自我進行詩詞翻譯和填充,將簡短的詩歌寫成200字左右的美文;第二、讓學生在閱讀文章后,課下通過自我理解找一篇和本詩歌題材、表達情感、寫作手法類似的詩歌。
學生在反復多次的閱讀中對作者的表達情感和文字進行分析、直譯,隨著誦讀逐漸熟練,學生對基本的文字表面含義有著深刻的理解;在掌握文字表面含義的基礎上再誦讀,學生的情緒將會被充分調動,聲調及聲腔也會隨之打開,情感便通過聲音表達了出來。
課下搜集是基于課上自我對文章的理解進行的二次課外知識拓展,沒有充分的情感感悟和知識理解,學生課下搜集則會漏洞百出,反之,學生的閱讀情感十分到位,搜集起來則會非常容易。
2.打造定向的系統、科學、有針對性的閱讀教學課堂
過去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都是在教材文章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而類似專業、定向的閱讀教學課堂,多數教師表示從來沒有開展過。新課改教育下教師在教學的結構和進度上可以結合新的思路進行創新,在初中語文教學的課堂結構上開設專節閱讀教學課,對于閱讀中的寫作手法、寫作題材、情感表達方式等知識點進行總結性和針對性的講解,力求細節完整、科學,這樣學生對于閱讀學習的重視度才會得到提升,其閱讀能力才會得到訓練,而不是延續以往的課堂教材式教學。
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四節課目教學中,我們不難看出本單元的閱讀文章都屬于人物傳記形式的文章,那教師在課前或單元結束后可以任選一節課對人物傳記型的文章閱讀學習進行知識講解,如人物傳記的寫作通用寫作手法、寫作風格、寫作格式等。
同時教師可以搜集相同題材的課外閱讀文章對學生進行人物閱讀學習訓練,結合習題加強學生對人物傳記文章的閱讀知識理解和運用,提升學生的閱讀知識專業性。
3.做好學生的閱讀學習評價機制,結合課下進一步做好學生的閱讀教學
完善的教學體系講究教學和評價指導相結合,學生在課上學習的知識通過習題訓練得到鞏固,教師根據習題來進一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進行指導和幫助。閱讀教學是常態化教學歷程,教師可以在評價機制上做好兩點:第一、公平公正對待所有學生。學生學習接受能力因人而異,但是教師的幫助卻要一視同仁,能力強的教師幫助其走的更遠一些,能力弱一些的教師要幫助其夯實基礎,做好知識教育;第二、結合習題和活動來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心。題海戰術對于集中性的學習沖刺還是有一定的作用,教師可以適量的加強習題訓練,同時鼓勵學生參加校內組織的寫作競賽或閱讀機構舉辦的興趣班,近一步完善學生的閱讀知識拓展和訓練。
結語
綜合上述,打造初中閱讀有效課堂,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情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教師要結合新教育理念,打造科學、系統、針對性的閱讀教學課堂;最后,教師要做好閱讀課下評價機制,一視同仁,建立學生的閱讀學習信心,進一步完善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永忠.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課堂[J].中小學教學研究, 2010(6)
[2]吳曉飛.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課堂[J].考試周刊, 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