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冬

1995-08
何享健感慨地說:“美的能有今天,要感恩國家的繁榮富強,感恩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的正確領導。美的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見證者和參與者,也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美的。”
在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76歲的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憑借“鄉鎮企業改組上市的先行者”獲得改革先鋒稱號。
何享健很感慨:“美的能有今天,要感恩國家的繁榮富強,感恩黨的正確領導。美的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見證者和參與者,也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美的。”
1942年出生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的何享健,平時說一口“德語”(順德話),“我的普通話說不好……所以,我不如不講,少講多干,把企業做大了,讓企業賺錢了,比什么都強。”正因為“少講多干”。何享健創辦了中國市值最高的家電上市公司美的集團。
小學畢業的何享健,1968年帶領順德北溶公社23個居民創業時,開始只是為了解決北滘居民就業難問題。那時的合作組(美的前身)生產塑料瓶蓋,后來生產發電機、汽車配件,在改革開放后的1981年進入家電業。美的因此成為第一批以改革開放為契機成立的企業之一。
26歲之前,何享健的履歷幾乎可以一句話概括:高小畢業,輟學務農,工廠學徒、工人、出納,公社干部。
何享健曾回顧說:“雖然美的是從1968年開始創業的,但前10年只算是小孩子,搞不出什么名堂。美的真正發展起步。還是得靠改革開放。”
中國拉開改革開放序幕時,何享健發現了電風扇里的商機,帶領企業進入風扇這一領域,并啟用了“美的”商標,正式進入家電業。1985年4月,成立“美的空調設備廠”,正式進入空調行業。
1992年,美的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讓美的在體制、機制上具備先發優勢。上市之后,1994年美的主營業務增長近60%,但是高速發展也暴露了集權式管理的弊端。1996年。美的已生產包括空調、電風扇、電飯煲在內的五大類1500個品種的產品,總部統一管理生產、銷售,導致基層缺乏動力和壓力。因此,1997年,美的的銷售收入在上半年突破25億元后大幅跌落到20億元左右。
互聯網在中國起步時,中國家電業進入“微利時代”,高速發展的汽車業吸引了不少家電企業涉足其中。2003年,美的進入汽車業。但是,公司由于沒找到優質標的和操盤者,又缺乏產業鏈沉淀,損失慘重。
折戟汽車也成為美的無關多元化的一個經典教訓。在今天的美的歷史館中,何享健刻意讓人把進軍客車的歷史概況放在醒目位置,作為警鐘,時刻警示著美的人。
選擇職業經理人而不是兒子,來接手打理美的千億產業,何享健書寫了中國民營企業傳承佳話。花十年時間來準備交接班。可見何享健的深謀遠慮與穩健風格。
如今,美的集團已發展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營業收入和市值最高的企業。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超2407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團營收突破2000億元,達到2057.6億元,凈利潤179億元。在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美的排名第323位。
《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何享健、何劍鋒父子以1850億元財富位列大中華區第七名。
“做企業,活下去,活得好,才是根本”,基于這一理念,美的為了更好地活著,進行了許多大膽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