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宇
摘 要 績效考核是組織管理目標得以實現的有效手段,在組織管理中發揮著核心控制作用。目前績效考核在企事業單位得到廣泛的應用,作為公益類事業單位也應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績效考核實施措施,提高績效考核水平,為實現自身管理目標提供保障。
關鍵詞 公益類事業單位 績效考核 實施措施
公益類事業單位實施績效考核是其貫徹落實《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的現實需求,是提高單位活力的客觀需要,事關滿足大眾及經濟社會發展對公益服務需求的大局。公共服務是公益類事業單位的固有屬性、職能,其長期圍繞行政管理運行,使用等級工資制,職工依靠責任心履行職責,形成晉升論資排輩、干好干壞一個樣等心理態勢,績效考核的實施必然面臨諸多難題,主要包括工資制度建設落后、忽視運用考核結果、配套制度不完善等,急需改進和強化。
一、調整工資制度,奠定績效考核實施基礎
公益類事業單位應逐步調整直接規定單位職工工資模塊和工資標準的傳統做法,從管個人向管單位轉變,走上一條在激勵模式上和公務員工資制度區別開來的新道路。國家針對大部分公益類事業單位不再制定其職工工資模塊與標準,更關鍵的是單位要制定工資分配制度,密切結合可以分配的工資資源及自身面臨的公益性、效率等業務產出要求,強化本單位職工作為公職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例如在職工績效考核評估中要把其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與否、完成崗位任務與否作為主要的績效衡量依據,預防對崗位職責不同的人員實施片面的量化考核,或一味用經濟指標衡量其績效的優劣。與此同時,注重對少數人的罰懶獎勤,也就是對問題者要施以恰當的懲罰,對優秀者要予以較大的激勵,從而在大多數中間者心里形成績效激勵共識。在發放績效工資時也不能過度追求精細化的等級差異,避免加劇內部矛盾,嚴重時引發組織渙散。因為實施績效考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職工能力,提升單位整體效益,特別是提升社會公益效益。[1]
二、加強結果運用,發揮好績效考核的功能
在實施績效考核的過程中,只有合理有效地使用績效考核結果,賞罰分明,公益類事業單位才能激勵職工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使其自覺提高工作效率,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即把績效考核結果視作調整職工薪酬福利、選拔、晉升、培訓等的重要依據,實現對考核結果的高效利用,發揮績效考核的功效。在此基礎上要體現績效考核對職工的激勵作用,不僅是績效工資的發放,還可利用非經濟手段強化績效管理。例如授予職工優秀黨員、優秀業務能手、優秀工作者等稱號,或部門領導、單位領導予以正式、非正式的口頭獎勵或表揚,或讓職工進行崗位輪換,接受多崗位鍛煉,成為單位后備干部加強考查與培養等,彌補績效工資考核的不足。并且績效考核結果要作為重要數據備案,為今后開展單位的人事調動、人才培訓等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依據。根據績效考核結果,單位還可以明確職工的優缺點,按照其實際情況安排不同的工作,發揮他們的優勢,幫助他們實現人生價值。
對于公益類事業單位來說,在績效考核中達到合格以上標準的享有職務晉升、薪級晉升的資格,根據相關規定提升其工資檔次,發放獎金,并享受績效工資分配,預防再次出現老好人現象和輪流坐莊的平均主義,在發放績效工資方面強化績效考核結果的作用;單位職工如果連續兩年以上在績效考核結果中處于優秀的標準,享有優先的晉升管理職務資格;專業技術人員如果在年度考核里達到合格以上標準,享有優先晉升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技術工人連續兩年達到優秀標準的,享有優先聘任技師崗位的資格;如果在績效考核結果中不合格,就不能發放獎金,并進行批評教育;如果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要根據情況降職或調整工作,甚至是解聘,遇到不服從組織安排或之后考核依舊不合格者,應予以辭退。
三、完善配套措施,提供績效考核工作保障
第一,科學設置崗位。崗位管理和績效考核可謂相輔相成,完善單位崗位管理進一步促進績效考核的順利實施,兩者共同推動職工提高能力與素質,逐步實現最優化的人才配置。公益類事業單位應根據分類管理要求設置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工勤崗,對于管理崗實施職員管理,對于專業技術崗實行專業技術聘任、崗位聘任的雙通道,對于工勤崗實行崗位等級管理,達到按需設崗和按崗聘用、擇優上崗的目的。
第二,建立健全薪酬制度。單位要依托績效考核成績建立科學的薪酬制度,促使職工提升績效水平,得到相應的獎勵。在薪酬制度的完善中應重視職工報酬的內部公平性,融入寬帶薪酬理念,關注職工的全面報酬。因為對單位職工來說不僅有貨幣薪酬,還要輔以優于組織非物質、非經濟報酬的刺激,例如為國家公共利益服務的榮譽感和工作產生社會效益的成就感、職業歸屬感等。
第三,促進人員聘用制度的推行。單位固定用人制度應轉變為合同用人制度,實現人員優勝劣汰,促進人才流動,提高人員工作積極性。并且要促進從身份管理到崗位管理的改變,打破待遇和身份終身制,鼓勵人員競爭,激發他們的進取精神;打破單位與原有職工的依附關系,讓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基于平等協商建立單位和職工之間的人事關系,單位獲得更多用人主動權,個人明確崗位職責與權利,通過合同制提高單位績效。
總而言之,公益類事業單位實施績效考核是現階段深化組織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人力資源管理的熱點和難點,單位在實際工作中務必要科學調整職工工資制度,注重將績效考核結果運用于實踐,同時建立健全崗位設置、薪酬、聘用等配套制度,保證制度完善、措施得力,提高實施績效考核的效果,為公益類事業單位的運行與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參考文獻
[1] 嚴國興.公益類事業單位績效管理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市場,2017(13):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