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婷,黃愛松,江文平,李升泉
(玉林市衛生學校,廣西 玉林 537000)
中職護理專業的健康評估是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銜接基礎課與護理專業課必不可少的,其理論、實訓知識對學習和掌握護理專業課意義重大,特別是實訓知識尤其重要[1]。傳統的健康評估實訓課教學基本遵循教師示教—學生操作練習—教師糾錯指正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師示教、糾錯環節占用時間較多,留給學生操作練習的時間變少,使得學生學習興趣下降,不利于實訓操作知識的掌握。
翻轉課堂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倒置傳統教學模式,對教學過程重新整合,把知識傳遞和內化的順序進行顛倒,課前學生自主學習,課內師生互相交流,共同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重點問題。在這種模式下,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對教學良好的影響已經得到較多教育工作者的認可[2-3]。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目前較常用,特別在一些實訓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相關示教操作、操作的重難點拍成微課,在課前供學生自主學習,這樣在課堂中留給學生自主操作的時間增多了,有利于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在健康評估實訓課教學過程中,我校教師嘗試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探索適合中職護理專業的實訓課教學模式。
從我校2016級中職護理專業二年級13個班級中隨機選取4個班級共242人作為研究對象。4個班學生均為女生,隨機選取2個班共120人為實驗組,2個班共122人為對照組。4個班健康評估理論課、實訓課為同一教師,4個班學生年齡、在校成績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均采用相同的課本,理論課、實訓課時數完全一致,實訓內容均包括7項:健康史采集、生命體征檢查、頭頸部檢查、肺部檢查、心臟檢查、腹部與神經反射檢查、心電圖檢查操作。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帶教模式,即教師進行實訓操作示教—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視指正。課后學生可以自行到開放實訓室進行實訓操作,鞏固相關操作訓練。
1.2.2 實驗組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體實施過程見表1。

表1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過程
1.3.1 理論考核 采用閉卷筆試的考核方式,分段考和期末兩個階段性考試,每個階段性考試滿分100分。
1.3.2 實訓操作考核 操作考核采用統一的評分標準,7項實訓內容整合后考核5項操作,包括:健康史采集、生命體征與頭頸部檢查、心肺檢查、腹部與神經反射檢查和心電圖檢查操作。每項操作20分為滿分,5項操作總分100分。實驗組和對照組均進行考核,由相同教師進行評分。
1.3.3 學生問卷調查 問卷由項目組成員設計,在各項操作考核結束后發放。問卷調查主要針對喜歡此教學模式、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教學滿意度方面進行評價。采用2級評分法,即“是”和“否”評分。問卷在課程結束后發給學生,采取不記名的方式,當場發放,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242份,回收有效問卷24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各項實訓操作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實訓操作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2 兩組學生實訓操作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人數健康史采集生命體征與頭頸部檢查 心肺檢查1 7.3 2±1.6 8 1 4.0 8±1.4 2 1 6.2 1<0.0 1心電圖檢查操作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1 2 0 1 2 2--1 7.6 5±2.3 5 1 5.5 4±2.4 6 6.8 2<0.0 1 1 4.5 4±3.6 1 1 2.1 5±2.8 5 5.7 2<0.0 1腹部與神經反射檢查1 7.8 5±1.3 5 1 5.6 4±1.4 6 1 2.2 2<0.0 1 1 7.1 6±2.5 1 1 3.3 5±3.2 5 1 0.1 9<0.0 1
兩組學生段考理論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期末理論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3 兩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人數1 2 0 1 2 2--段考成績8 1.5 0±2.8 5 8 0.6 5±2.0 5 2.3 6 0.1 5期末成績8 6.4 2±2.2 3 7 8.9 5±3.2 5 1 2.9 5<0.0 1
實驗組對實訓教學效果的評價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4。

表4 兩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比較[n(%)]
翻轉課堂模式將傳統的“教師灌輸、學生接受”的單一知識傳遞模式轉變為“學生課前學習、師生課中探討”的雙向互動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1],對學生學習產生積極影響,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為健康評估實訓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本項目組研究的是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健康評估實訓課中的應用效果,研究數據顯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產生正面的影響。表2數據顯示,實驗組學生各項實訓操作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此教學模式相比傳統帶教模式更適合學生對健康評估課程實訓知識的掌握。健康評估實訓知識的牢固掌握和成績的提高也有利于理論知識的掌握。表3數據顯示,實驗組學生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P<0.01),與李曉薇等[4]研究結果一致;實驗組和對照組段考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原因是健康評估實訓課安排時間靠后,學生在段考前接觸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很少,因此在段考前其優勢未顯現出來。
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認可度高,由表4可見,實驗組90.0%的學生喜歡翻轉課堂模式,而對照組只有61.5%的學生喜歡傳統教學模式。從問卷調查結果看,實驗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教學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這與田志娟等[5]的調查結果一致:在護理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此外,本項目制作的微課主要針對健康評估實訓課設計的知識點和教學內容重、難點,是一種適合并支持學生多種學習方式的情景化資源,學生通過隨時、反復觀看這些微課,更容易掌握一些抽象的知識。如肺部叩診、心臟叩診等一些比較復雜的操作,學生通過反復觀看這些操作的微課,能加快對這些操作的掌握速度。微課彌補了健康評估實訓課教學課時不足的缺陷,提升了實訓效果和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各環節中,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制作相應的微課視頻,布置課前學習任務單,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教師密切觀察學生表現,及時進行答疑,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這不僅要求教師掌握相關內容重難點、熟悉教學各環節和教學內容,而且要求教師掌握和運用信息化知識制作出配套的微課視頻。運用翻轉課堂教學,為教師搭建了個性化的教學平臺,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形成個人獨特的教學風格。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進一步深化了專業知識,提高了信息化制作水平。此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促進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通過交流,教師能快速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引導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思考和內化,同時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也得到了鍛煉,這些都體現了翻轉課堂教學有利于構建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6]。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已經廣泛應用于中職教育教學,也取得讓人滿意的效果。但我們在研究過程中也發現這種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健康評估實訓課實訓內容較多,并不是所有的實訓操作都適合運用翻轉課堂教學,針對復雜的內容,運用傳統教學和翻轉課堂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目前大多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微課,微課制作的好壞直接影響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制作適合健康評估實訓課使用的微課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學科知識、一定的信息素養,掌握錄屏軟件、PPT制作、聲音和字幕處理等軟件的使用。此外,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把控全局,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引導能力和組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翻轉課堂在中職護理健康評估課程教學中的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