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磊 ,龔 銳 ,陳志強 ,劉 順 ,沈海龍 ,章 燕
(1.安徽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2.安徽醫科大學,安徽 合肥 230032)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大學生必修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培養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要途徑之一[1]。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關乎國家發展的方向和步伐,因此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是各高校建設的重要課題之一。然而思想政治理論課可能因其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各高校普遍存在著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興趣不足等問題[2]。為了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狀況,根據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我們開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態度的調查研究。陶德清教授認為,學習態度就是學習者對學校學習活動中所涉及的各種對象的一種心理傾向,其由情感體驗、行為傾向和認知水平3種成分組成[3]。本調查以該理論為基礎,從大學生的認知水平(A)、情緒體驗(B)和行為傾向(C)三方面著手,在學習態度視角下研究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效果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現介紹如下。
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選取某醫科大學不同學院、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在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通過檢索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中文數據庫,并參照陶德清教授編制的《中小學生學習態度測量量表》,編制《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態度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水平(A)、情緒體驗(B)和行為傾向(C)。本問卷采用Likert自評式5點量表法計分,從“完全不是這樣”到“經常是這樣”,數字越大代表該答案越符合被調查者的真實情況。本調查問卷的題目類型分為順向題和逆向題,順向題得分越高表明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越好,相反,逆向題得分越低則表明學習態度越好。本調查問卷中,順向題一共31題,按照得分結果將學習態度分為“好”(115~155分)、“一般”(73~114分)和“差”(31~72分)3個等級。逆向題一共19題,按照得分結果將學習態度分為“好”(19~43分)、“一般”(44~69分)和“差”(70~95分)3個等級。
為了控制調查問卷的質量,在開展正式調查之前,首先開展預調查。在2017年10月至11月,預調查共發放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8.8%。通過對預調查結果的分析以及專家的論證,對《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態度調查問卷》進行了修改。通過SPSS 16.0軟件對預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得出調查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等于0.828,即調查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較好[4]。
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采取分層整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安徽醫科大學不同學院的在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550份,回收有效問卷51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3.3%。通過SPSS 16.0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得出Cronbach’s α系數等于0.869,再次證實調查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較高[4]。
調查結果輸入Excel 2016中,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包括百分比統計、兩獨立樣本資料的t檢驗。
從表1可以看出,在性別、生源地和是否獨生子女3個方面,被調查者的人數分布是均勻對稱的。在年齡、年級和政治面貌3個方面,被調查者的分布呈正態分布。所以,本調查所選取的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確保了調查結果的普遍性和結論的可推廣性。

表1 調查對象基本信息

表2 順、逆向題得分結果
從表2不難發現,只有小部分的被調查者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態度,大部分被調查者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一般”。上述結果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尚未端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在改善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方面,需要從各個角度剖析,找出原因,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態度的現狀。
表3 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態度的性別差異(±s,分)

表3 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態度的性別差異(±s,分)
題目類型順向題逆向題P 男生9 1.8 3±2 1.9 8 5 1.3 2±1 3.3 4女生8 8.7 6±1 9.8 0 5 2.2 4±1 1.5 5>0.0 5>0.0 5
在表3中,男生組的順向題得分平均值大于女生組,男生組的逆向題得分平均值小于女生組,但兩組之間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分析上述結果可以發現,男女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均“一般”,且無較大差異。隨著社會的發展,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改變,男女生都能受到同等良好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處于同一水平,所以性別因素對男女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態度影響較小。本結果提示我們,在后期制定相應的改善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態度的政策時,仍然要兼顧雙方,做到男女生教育的均衡性,從整體上改善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
表4 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態度的生源地差異(±s,分)

表4 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態度的生源地差異(±s,分)
P 題目類型順向題逆向題農村9 2.3 6±2 0.6 6 5 2.2 7±1 2.0 9城鎮8 9.2 3±2 1.7 9 5 1.0 3±1 3.3 0>0.0 5>0.0 5
在表4中,農村組的順向題和逆向題得分平均值都大于城鎮組,但兩組之間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說明,農村和城鎮出身的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沒有太大差別,均為“一般”。由于城鎮化速度的加快,不同地區的學生均能受到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國民素質總體上得到很大提升,這是農村和城鎮生源的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態度差別很小的一個原因。綜合分析可以發現,農村和城鎮生源的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均為一般,說明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從各個方面綜合分析并制訂出相應的對策,同時要兼顧農村和城鎮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均衡性。
表5 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態度的獨生子女差異(±s,分)

表5 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態度的獨生子女差異(±s,分)
題目類型順向題逆向題是否P 8 9.0 8±2 2.0 7 5 0.3 0±1 3.4 1 9 2.0 0±2 0.6 3 5 2.6 2±1 2.1 7>0.0 5<0.0 5
在表5中,獨生子女組順向題和逆向題得分平均值均小于非獨生子女組,兩組順向題之間的得分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逆向題之間的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上述結果可以發現,是否獨生子女的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沒有太大差別,兩組的得分結果均提示其學習態度“一般”。雖然目前我國大部分為獨生子女家庭,但在重視家庭教育的今天,對獨生子女過分溺愛的現象正在減少,獨生子女自立自強的性格也在逐漸養成,在享受豐富物質的同時也不忘補充精神食糧,使得獨生子女在各個方面的表現并不比非獨生子女差。
認知水平即學生對學習活動中所涉及的特定對象的價值判斷,如對自己以及教師的認識和理解[5],也可以說是學生認為自身可以從這項課程中獲得什么,從教師的身上獲得什么,學生明確了學習的價值,這就是學習態度的認知基礎和認知水平,即學生對學習中的一切進行自己的價值判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水平主要體現在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是否有明確的目標、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等方面的認知程度[6]。調查結果顯示,關于“是否應該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學好”的問題上,59.26%的學生認為應該將其學好,23.39%的學生持中立態度,有17.35%的學生持反對態度。由此可見,大多數的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并不是排斥的態度。但在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好壞對自身的重要性”這個問題上,45.81%的學生認為學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對自己并不重要,26.32%的學生則認為學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對自己很重要。綜合分析以上兩項問題后我們不難看出,雖然現今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并不排斥,但同樣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其根源在于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價值的認識不足,造成了“大多數學生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去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現狀。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知識性、科學性、學理性和實踐性,其承擔著政治導向、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的責任,肩負著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任務[7]。要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水平,關鍵在于提升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自身價值的認識,使其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際價值、理論價值和精神價值等,從而改變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
情感體驗,即學生對學習活動中所涉及的對象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其中個性傾向對其起主導作用。對一件事物的情感體驗是建立在對這件事物的認知之上,因此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可以影響其情緒體驗。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情緒體驗主要包括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興趣,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課程考核方式的滿意程度[6]。在“如果有機會不需要上思想政治理論課,你是否感到高興”這個問題上,35.48%的學生會因此感到高興,37.23%的學生對此并不感到高興,27.29%的學生對此持中立態度。由此可見,現今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態度整體中立。同時我們要清楚該調查結果是建立在高校將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考試課的背景之上,因為大多數學生對傳統的應試教育持反對態度,導致其不喜歡上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如何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上,可以從改變課程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出發,提高該課程的受歡迎程度。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有20.66%的學生表示害怕上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如何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從高高在上、威嚴無比的境地轉換成寓教于樂、親民的狀態,消除大學生對其的懼怕成為重要問題。
行為傾向,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和情緒的外在體現,也就是具體的個人行為。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傾向主要體現在是否逃課、課上是否認真參與課堂討論、課后是否認真預習和復習所學的內容。調查顯示,關于“能預習第二天思想政治理論課上要講的內容”問題,60.62%的學生表示基本不會預習,僅20.67%的學生表示會認真預習。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此外,大學生對思想政治問題的鉆研力度不夠,只有34.69%的學生會竭盡全力去解決遇到的問題。綜合分析之后不難發現,大部分大學生不愿意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預習,且沒有鉆研問題的精神,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僅停留于表面。因此,現今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其根源在于大學生對其的認知水平和情緒體驗不夠高。行為傾向的調查讓我們更加直觀地了解了當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水平和情緒體驗,也說明要促進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需要從認知水平、情緒體驗和行為傾向3個方面著手。
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思想等方面處于塑形和矯正階段,正確的引導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校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基本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要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嚴格把關,通過大學生及時反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而進行不斷調整,達到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目的。此外,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也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本調查從大學生的角度出發,明確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態度的現狀,并分析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態度的因素,從不同角度提出相應的對策,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大學生的思想尚不成熟,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的引導才能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充分發揮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其成人、成長、成才,積極迎接挑戰、克服困難,實現生命的價值,創造輝煌的人生,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家庭引導主要受父母的素質水平、家庭一般情況等方面的影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也告訴我們,家庭對于孩子的影響力和重要性。在學校層面上,加強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學風校風是最重要的,比如舉辦關于思想政治方面的課外活動和教育活動等。良好的校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對大學生產生巨大的約束力和監督作用,促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社會層面出發,改良社會風氣作為重中之重的任務,需要政府發揮主導功能,即政府通過調整和制定相關的政策,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沒有正確掌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方法,如沒有及時預習和復習、沒有制訂學習計劃、對困難問題沒有鉆研的毅力等,導致其難以很好地理解授課內容,久而久之就對該門課程失去了興趣和學習動力,從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變差。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轉變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就要向其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使其深刻理解該課程的內容,從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重拾信心。教師在課程開設之初向學生傳授一些有用的學習方法,并建立學習經驗交流群,可以及時幫助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有助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學習心得與體會,討論相關的疑難問題,從而促進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教師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授課者,在教學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但調查發現,當前的教學方式存在著單一、說教性強等特點,可以通過提高教師的教學技巧改善教學效果。首先,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好感”,即在情緒體驗層面發揮作用。教師不應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上,還要走進學生的生活學習中進行溝通交流,以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從而保障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次,教師應不斷增強自身的“硬”本領,提高和豐富專業知識,并不斷更新專業和非專業知識,樹立新的教學觀念,在大學生中建立自己的學術威信,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習態度。最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可以吸引大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方式優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說教式教學,通過調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避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此外,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如果將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應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會增強教學效果。如用課件代替傳統的板書,在課件中加入課程相關的視頻、音頻、圖片等,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消化、吸收。再如教師可以建立自己的網上教學評價系統,根據學生提出的意見,不斷改正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提高教學技能。
雖然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在學生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但關于應試教育的利弊一直是大家爭論的問題,部分人持支持態度,部分人則反對。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方式上,要采取多種考核方式進行評價。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注重開展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在實踐中進行考核。如在學習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時,教師可以給出具體的實際案例,讓學生討論分析、查閱相關資料后,采用分組匯報或辯論等方式展示對所學習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在最后進行總結,并根據每位學生的表現打分。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不應僅僅局限于期末考試,還要結合學生平時在課堂上和課后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分。
良好的學習態度可以促進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進一步理解與應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其健康成長。然而,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處于一般水平,存在著逃課、不按時完成作業等情況。因此,需要從社會、家庭、學校和個人的角度來制訂對策,改善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促進其保質保量地完成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