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根,王 龍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
新定植苗木20~40cm平茬、中心主干立支柱、分枝連續摘心、加強土肥水管理、冬季修剪剃光桿等技術措施保障苗木定植后第1年樹體生長高度達到1.8m,離地高度1m位置樹體粗度達到2cm以上。
春季萌芽前,對中心主干上離地60cm以上的芽進行刻傷,深達木質部,刻傷長度達到樹干周長的1/2左右。新梢長到50cm左右,新梢半木質化時進行扭枝處理,使新梢呈水平向下,處理后10~20d再扭傷一次。
對于生長勢過旺或者成花較難的品種,如“中梨1號”“玉露香”可在5月至6月初進行促花處理。處理對象:在定植后第3年,樹干粗度達到5cm以上,且樹體生長過旺、上年未成花結果的單株。具體措施:主干環割2~3次,葉面噴施生長抑制劑,如多效唑100~300倍2~3次,間隔時間為10d左右。
主枝小型化多量化,拉大主枝角度,疏除粗度大于主干粗度1/3的主枝,主枝不留側枝(單軸延伸),主枝不短截也不要急于回縮,中心干延緩落頭。
6.67hm2以上的果園應鋪設“水肥一體化”設施,小面積果園可采用施肥槍進行施肥。水肥耦合技術可有效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降低勞動成本,肥效快。
把N、P、K、Ca、Mg、Fe、Zn、B、Mn、Cu等礦質元素按照一定比例進行配置,這十種元素配置比例一般為20∶10∶10∶2∶2∶1∶1∶1∶1∶1,根據測定的葉片營養值把這個比例進行調整,營養過剩的元素應減少施用次數,在正常范圍內的可根據結果量按照比值進行補充。
避免使用廣譜性殺蟲劑,保護天敵。通過行間生草為天敵提供有利棲息條件。
針對食心蟲類難以防治的蟲害,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綜合治理的辦法,采用釋放天敵赤眼蜂、掛糖醋液誘殺、迷向絲干擾正常交尾、防蟲網隔離等方法防治,梨小食心蟲成蟲第一次由桃轉移到梨產卵高峰期打一遍殺卵劑。
秋季9月中旬至10月底施有機肥,并追N、P、K肥2~3次,增加樹體貯藏營養,提高樹體抗病蟲能力。
根據樹冠大小選留基部4~6個主枝和中心干作為嫁接的砧木,主枝長度保留1~2.5m,中心干保留1~1.5m鋸掉,主枝和中心干上的各類枝全部去掉。使改造后的樹成“倒傘形”或“開心形”。
在主干和主枝兩側每隔20cm,用刀去除老樹皮,并切一個“丁”字形嫁接口。把接穗剪成帶有1個嫁接芽3cm左右嫁接枝,用嫁接刀在背芽一側削成2cm長的平滑斜面,芽側一面最下端削0.4cm的傷面,然后把接穗插入“丁”字形嫁接口,用3mm左右厚度的嫁接膜纏緊。萌芽后,待新梢長到2cm左右,利用針扎一個直徑2mm左右小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