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秀煥 項蘭婷 姚麗平 李敏 盧星梅 余霞 陳國榮
卵巢Sertoli-Leydig細胞瘤(Sertoli-Leydig cell tumours,SLCT)十分罕見,占所有原發性卵巢腫瘤的比例不到0.2%[1]。SLCT可發生在所有年齡段的女性,但在40歲以下的女性中更常見。SLCT通常是單側腫瘤,只有1.5%發生在雙側[1]。臨床上,SLCT的癥狀和體征主要與內分泌表現有關。由于SLCT腫瘤的發病隱匿,不易被察覺,故術前難以被確診,多數卵巢SLCT患者依靠術后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確診。目前對于該病的相關文獻報道較少,多為臨床個案報道。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8例SLCT患者的臨床資料、病理學特征、免疫組化結果、治療及預后,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回顧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溫州地區多家醫院收治的SLCT患者共28例,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齡、癥狀和體征、術前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手術方式、臨床分期、病理類型、術后輔助治療及隨訪情況等。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 手術治療 根據患者年齡、生育情況、病理分級等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包括患側卵巢腫瘤剜除術、患側附件切除術、患側附件切除術加標準分期手術(包括腹膜活檢、大網膜切除、闌尾切除及盆腔淋巴結切除)、兩側附件切除術加子宮全切除術、完全分期手術即子宮全切除及雙側附件切除、腹膜活檢、大網膜切除、闌尾切除、盆腔淋巴結切除術及腹腔沖洗液細胞學檢查。手術途徑分為開腹和腹腔鏡下手術。28例SLCT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術前FIGO分期Ⅰa 25例,Ⅰb(另一側卵巢伴環小管的性索腫瘤及囊性成熟性畸胎瘤)1例,Ⅰc(腹水中找到腫瘤細胞)1例,Ⅲc(大網膜、結腸系膜、盆腔及腹腔腹膜及肝表面腫瘤結節)1例。其中腹腔鏡下手術14例,經腹手術13例,腹腔鏡加經腹手術1例。患側卵巢腫瘤術5例,患側附件切除術9例,患側附件切除術加標準的分期手術3例,患側附件切除術加子宮全切除術1例,子宮全切除術及雙側附件切除術4例,行完全分期術6例,6例中因家族性息肉病行完全分期術加小腸切除手術1例。
1.3 SLCT病理及分期 所有患者均通過術中冷凍切片或術后石蠟切片檢查證實為SLCT。復查所有患者的石蠟切片、冷凍切片及免疫組化切片,由2位或以上病理醫師閱片,根據WHO(2014年)女性生殖器官腫瘤組織學分類的病理診斷及分期標準[2]統一分類,選取和借閱代表性蠟塊行HE染色及免疫組化染色。免疫組化采用EnVision兩步法。結合臨床資料和病理特點,分析卵巢SLCT的臨床病理特征。
1.4 術后輔助化療 術后根據病理檢查結果及患者意愿進行聯合輔助化療。化療主要有BEP方案,藥物包括博來霉素、依托泊甙、順鉑等;其次還有TP化療方案,藥物以紫杉醇加順鉑為主。28例患者中中/低分化接受輔助化療7例,其中接受BEP方案化療4個療程3例,接受TP方案化療2~4個療程不等4例。所有接受化療的患者,隨訪至今均無病情進展跡象。
1.5 隨訪 所有患者均采用電子病例結合電話方式隨訪,截止至2018年12月,隨訪時間21~137個月,中位隨訪時間66個月。死亡4例,失訪2例,其中因其他疾病死亡3例,另1例Ⅲc晚期患者隨訪至6個月時因本病死亡。其余22例患者均無瘤生存至末次隨訪日期,未發現復發。術后完成生育7例,其中術前繼發性閉經4例,原發不孕1例,盆腔包塊2例。
2.1 臨床特征 28例卵巢SLCT患者的發病年齡為16~82(43.86±17.61)歲。術前行超聲檢查 24 例,提示囊實混合性腫塊5例,囊性腫塊9例,實質性腫塊7例,分隔或多房性囊性腫塊3例。術前行CT檢查2例,均顯示實質性腫塊,占位,卵巢癌首先考慮。術前行MRI檢查1例,顯示實質性腫塊,卵巢性索-間質腫瘤首先考慮。另1例影像學檢查情況不詳。術前接受血清睪酮水平檢查17例,升高14例,正常范圍3例;其中10例術后復查血清睪酮,1~3個月后均恢復至正常水平。出現激素相關臨床表現19例,其中高雄激素血癥表現11例(平均年齡31歲),表現為男性化體征(聲音變粗和多毛癥)、經量減少、經期延長、繼發性閉經和不孕,停經時間從6個月~1年不等,術前檢測血睪酮值升高7例,術后恢復至正常水平;高雌激素血癥表現8例(平均年齡63歲),包括絕經后陰道流血7例(其中4例形成子宮內膜息肉,1例局灶區域呈復雜性不典型增生,但均未發現惡性病變),陰道不規則流血1例。另9例患者(平均年齡42歲)臨床上無內分泌異常表現,其中1例因腹痛3個月、加重1d就診;1例腹脹20余天就診,其余7例影像學檢查發現盆腔腫塊就診。
2.2 病理特征
2.2.1 大體形態 28例卵巢SLCT患者均發生于單側,其中左側 15 例,右側 13 例。腫瘤最大徑 1.0~17.0(6.43±3.75)cm。腫瘤實質性腫塊10例,囊實混合性腫塊5例,囊性腫塊9例,分隔或多房性囊性腫塊3例。切面囊內壁光滑,實性區淡黃色,呈分葉狀,質嫩,似魚肉狀,偶見出血及壞死,見插頁圖1。
2.2.2 術中冷凍切片檢查 17例患者行術中冷凍切片檢查。診斷為性索-間質腫瘤10例,其中6例首先考慮SLCT,4例首先考慮顆粒細胞瘤(術后石蠟切片檢查均提示為高分化SLCT);首先考慮生殖細胞來源腫瘤3例;診斷為惡性腫瘤4例,具體類型待石蠟切片及免疫組化進一步確定。
2.2.3 術后石蠟切片檢查 診斷為高分化SLCT 6例(21%),高-中分化SLCT 1例(4%),中分化 SLCT 10例(36%),低分化SLCT 11例(39%),無網狀型類型。中分化和低分化各2例伴有異源性分化,異源性成分均為良性胃腸型黏液上皮成分。鏡下見SLCT由不同比例的Sertoli細胞和Leydig細胞組成,在中/低分化的腫瘤中可有異源性成分。Sertoli細胞核圓或瓜子形,胞質淡染或略嗜酸性;Leydig細胞常散布或成簇分布于腫瘤的纖維間質內,核圓,位于中央,具有豐富的嗜酸性胞質。低倍鏡下高分化SLCT的Sertoli細胞排列成中空小管樣結構,少數以實性管狀結構為主,管間的成熟纖維組織內可見不等量散在或簇狀分布的Leydig細胞(插頁圖2a)。中分化SLCT的Sertoli細胞排列成片狀、不規則狀或條索樣,部分患者可見到中空或實性小管,大多數有輕度異型性(核分裂象<5個/10HPF);間質疏松水腫或黏液樣,Leydig細胞多散在分布于纖維間質內(插頁圖2b)。低分化SLCT的Sertoli細胞主要為梭形,呈束狀或彌漫浸潤性生長,可伴有出血壞死,均有中到重度的核異型性,核分裂象易見(>10個/10HPF),部分病例中可找到Leydig細胞(插頁圖2c)。
2.3 免疫組化染色 28例患者卵巢SLCT均呈不同程度 α-Inhibin表達(插頁圖 3a),CD99表達 20例,Vimentin表達 26例,Calretinin表達26例(插頁圖3b),AE1/AE3表達 17例,Leydig細胞Melan-A表達17例(插頁圖3c);其中伴有異源分化者腸上皮成分CDX2表達4例(插頁圖3d);檢測Ki-67增殖指數15例,其中≤10%的11例,Leydig細胞不同程度Syn表達 4例;標志物CgA和EMA均呈陰性。
SLCT是一種罕見的卵巢腫瘤,屬于性索-間質腫瘤的亞型,可表現為良性或惡性。雖然SLCT會發生在所有年齡段的女性,但超過75%的SLCT更常見于25~28歲的年輕女性[3]。本研究28例卵巢SLCT發病年齡16~82(43.86±17.61)歲,分布呈 25 歲及 55 歲 2 個發病高峰,提示在臨床工作中,對年齡較大女性也應注意SLCT可能。SLCT通常單側發生,大多數局限于卵巢。雙側卵巢SLCT很罕見,約占所有SLCT的1.5%[3]。本研究28例卵巢SLCT全部發生于單側卵巢。大約60%的卵巢SLCT中最常見囊實混合性成分。大約10%的患者會發生囊壁破裂,并且有時4%伴有腹水[4]。本研究腫瘤實質性腫塊10例,囊實混合性腫塊5例,囊性9例,分隔或多房性囊性腫塊3例,實性區呈灰白、灰黃、灰紅色,呈分葉狀、似魚肉狀,質嫩,囊內壁光滑,術前和術中均無破裂。
SLCT臨床表現主要為激素相關癥狀和腹部癥狀。SLCT是最常見的致男性化腫瘤,多數分泌雄激素和雄激素前體,少數也分泌雌激素。大約50%卵巢SLCT沒有產生激素,僅出現非特異性腹部腫塊、疼痛和腹脹等[3]。僅有約33%~38%的SLCT患者有雄激素過多癥的表現,如出現月經稀少、閉經、乳房萎縮、不孕等去女性化表現,或出現多毛、聲音低啞、痤瘡、脫發、喉結增大、聲調低沉、陰蒂肥大等一系列男性化體征[3]。部分卵巢SLCT患者表現為雌激素過高的體征,如性早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絕經后陰道出血等[5-7]。同時因為雌激素對內膜的刺激作用,可合并子宮內膜增生或子宮內膜癌[3]。有文獻報道,具有雄激素表現的卵巢SLCT在年輕女性中更常見,而具有雌激素表現的在老年女性中更常見[8]。本研究高雄激素血癥11例(平均年齡31歲),高雌激素血癥8例(平均年齡63歲),年齡分布趨勢和文獻報道相符。多數卵巢SLCT患者的血清睪酮及雄烯二酮濃度可有明顯升高,少數患者雌激素水平升高。雄激素升高經常是卵巢SLCT術前唯一的實驗室檢查異常項目[3]。大多數學者認為睪酮由腫瘤中萊迪細胞成分分泌,但也有研究者推測睪酮也可由支持細胞分泌[9];而雌激素可由腫瘤直接分泌或雄激素在外周轉化而來。在本研究中,術前檢測血睪酮值16例,升高14例,其中術后復查10例,1~3個月后均恢復正常,提示血睪酮值作為腫瘤標志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測量血清睪酮水平被推薦為常規檢查程序之一,有助于此類腫瘤的診斷、病情監測及隨訪。
在組織學上,SLCT的特征在于Sertoli和Leydig細胞以不同比例、不同程度增殖分化。根據Sertoli細胞呈腺管狀分化程度及原始性腺間質的數量,可分為高、中、低分化及網狀型4類,中/低分化及網狀型SLCT可伴有異源分化。Gui等[10]報道40例卵巢SLCT,其中高分化占10%,中分化占35%,低分化占50%,其余5%分化程度無法確定,這組病例的腫瘤分化程度與本研究有相似的分布趨勢。中/低分化的SLCT可見異源性成分和網狀結構,易與卵巢類癌、內胚竇瘤、顆粒細胞瘤及卵巢子宮內膜樣癌等混淆,易發生病理誤診。約20%的SLCT中含有異源成分,異源成分主要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內胚層成分,以分泌黏液的胃腸型上皮組織為代表,此類異源性成分表現為部分或全部囊腔為黏液性時,需與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鑒別;一類是異質間充質成分,以軟骨島、骨骼肌或神經母細胞瘤為代表。據文獻報道,具有異質間充質成分(即骨骼肌或軟骨)的腫瘤與不良預后相關;相反,胃腸上皮或類癌成分的存在不會改變預后[3]。本組28例患者中,以中/低分化腫瘤為主,約占75%(21/28),4例異源性成分均為良性腸上皮。
SLCT的免疫組化表達與支持細胞的不同比例和原始性腺間質組成有關。α-Inhibin和calretinin是兩種常用的卵巢性索間質腫瘤特征性的標志物。α-Inhibin與SLCT的相關性最強。calretinin是較α-Inhibin更敏感的免疫組化標記,特異性低于α-Inhibin,有助于監測患有卵巢性索-間質腫瘤的患者。研究證實Sertoli細胞中vimentin、α-Inhibin、WT-1、CD99 及 calretinin 呈陽性表達,Leydig 細胞中 vimentin、α-Inhibin、calretinin、Melan-A表達陽性,網狀區表達keratin、α-Inhibin、CD99和vimentin[11]。本組28例卵巢SLCT患者免疫組化表達與文獻基本相符。最近發現,FOXL2的免疫組化染色也將有助于鑒別診斷[11]。然而,這些腫瘤的標志物在鑒定亞型方面幾乎沒有幫助。
先前的研究表明,約60%的SLCT可能伴有DICER1的體細胞突變[11]。最近的研究發現49%的中/低分化SLCT具有DICER1突變,并在19%的患者中度分化SLCT發現FOXL2突變[12]。同時鑒定SLCT存在(至少)3種分子亞型,即DICER1突變體,DICER1/FOXL2野生型和新型FOXL2突變體亞型,每種亞型均具有獨特的臨床病理特征。DICER1突變型SLCT患者通常更年輕,并且更常出現雄激素癥狀;中/低分化程度,具有異源性元素或網狀形式的腫瘤。DICER1突變型SLCT的臨床病理學發現與以前的報道一致,表明CYP19A1的mRNA水平較低[13],CYP19A1編碼芳香化酶,該芳香化酶是將睪丸激素轉化為雌二醇的細胞色素P450酶家族的成員[14]。FOXL2突變型SLCT常發生在絕經后患者,這些患者更容易出現異常出血,并且缺乏雄激素癥狀;中/低分化程度,但不具有異源性元素或網狀形式;并且Leydig細胞不那么明顯。DICER1/FOXL2野生型SLCT患者年齡介于前兩者之間,比DICER1突變患者大,而比FOXL2突變患者年輕;不具有異源性元素或網狀形式,常常分化良好。以往報道未發現任何高分化的SCLT具有DICER1突變,大部分中/低分化的SCLT存在DICER1突變基本相符[15-16]。鑒于最近有研究發現所有3種分子亞型都存在于中/低分化的SLCT中[14],因此提議將SLCT分為低級別/高級別腫瘤2個疾病組:高度腫瘤(中度和低度分化腫瘤;DICER1突變體,FOXL2突變體和DICER1/FOXL2野生型,均具有獨特的臨床病理特征)和低度腫瘤(即分化良好的腫瘤,突變特征未知)。類似與卵巢高級別漿液性癌和低級漿液性癌,前者常見TP53和BRCA1/2異常,后者很少突變。雖然SLCT不同分子亞型是否具有預后意義尚待確定,但證明了至少3種SLCT分子亞型具有典型的臨床病理特征,這對患者和家屬的基因檢測和對遺傳咨詢具有重要意義。
SLCT治療應綜合考慮患者年齡、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異源成分等來選擇最優化的方案。FIGO推薦高分化的Ⅰa或Ⅰb期患者可行患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或加對側卵巢探查。中分化、低分化、含異源成分或其他特殊組織類型的Ⅰc期患者,行患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加標準的分期手術。無生育要求的年齡較大的女性患者或Ⅰ期以上的患者,建議行完全的分期手術。目前對于是否進行盆腔淋巴結切除存在爭議[14]。結合文獻報道,淋巴結轉移罕見,分期手術期間可省略淋巴結切除術[14]。腹腔沖洗液細胞學檢查仍建議保留,研究顯示該檢查可作為腹腔轉移的證據,對判斷疾病轉歸及指導術后的治療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2012年發布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指南建議,對于所有Ⅰ期疾病(不區分Ⅰa和Ⅰc期),在分化差和/或異源成分的情況下應考慮輔助化療[17]。文獻報道,患有高風險因素(分化差,超過Ⅰ期,術中或術前破裂,異源因素)的患者應該接受輔助化療和長期隨訪[1]。BEP方案是現在公認的一線聯合化療方案。Brown等[18]曾比較了TP方案和PEB方案在治療性索間質卵巢腫瘤的療效和不良反應,認為TP方案對于治療晚期及復發性卵巢SLCT同樣有效且毒性反應較低。本組中/低分化患者7例(其中6例Ⅰa,1例Ⅰb)接受輔助化療,其中接受BEP方案化療4個療程3例;接受TP方案化療2~4個療程不等4例。所有接受化療的患者7例,隨訪至今均無復發或病情進展跡象。FIGO為Ⅰa期的25例患者中,除了死亡(其他疾病)3例,失訪1例,其余21例隨訪至今均無病情進展跡象。一般而言,Ⅰc期與高復發風險(約30%)和高死亡風險(約 54%)相關[3]。在本研究中,Ⅰc期SLCT患者1例,行患側附件切除術加標準分期手術;術后也沒有接受輔助化療,該患者聯系方式中斷,失訪。晚期疾病(Ⅱ期及以上)的預后很差;晚期階段與高病死率有關。在本研究中,Ⅲc期SLCT患者1例,手術后沒有接受輔助化療,隨訪至6個月時因本病死亡。
總之,SLCT是一種罕見的卵巢性索-間質腫瘤組織學亞型,表現為激素相關癥狀或非激素癥狀。鑒于難以診斷,需要進一步研究輔助診斷方法,例如FOXL2免疫組化染色表達。對于FIGO為Ⅰa期年輕患者,合適的手術即可,患有高風險因素(分化差,超過Ⅰ期,術中或術前破裂,異源成分)的患者應該接受規范化輔助化療和長期隨訪。對年輕患者應行進一步的DICER1基因檢測,不僅對患者和家屬的基因檢測和遺傳咨詢具有重要意義,還可以更好地了解SLCT潛在的分子發病機制可幫助改善腫瘤分類和疾病預后,并有可能導致發現更有效的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