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琴 陳嘉佳 梅朱佳
復雜性尿路感染患者常因持續、反復尿路感染入院,臨床表現以下尿路癥狀為主,常伴有獲得感染或治療失敗風險增加的其他疾病,合并解剖結構和功能性異常或其他慢性神經系統疾病,或有手術失敗史擬行進一步手術治療,其臨床診斷較為困難。國際尿控協會(ICS)推薦影像尿動力學(VUD)作為明確診斷復雜性尿路感染的重要檢查方法,但VUD是一項侵入性檢查,操作程序復雜,精準性要求高,檢查費用較高,且需要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才能一次性順利完成。因此,VUD檢查是否順利進行以及檢查結果是否真實,做好檢查前、中、后的充分準備和護理配合是關鍵。本文總結了103例行VUD檢查的女性復雜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專科程序化護理過程,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對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3例女性復雜性尿路感染患者進行專科程序化護理,所有患者行 VUD 檢查。年齡 28~80(35±5)歲;病程 1~50(5.0±1.6)年;膀胱出口梗阻78例,膀胱尿道移動過度13例,尿道憩室10例,逼尿肌無自主收縮2例;臨床表現主要有尿頻、尿急、尿痛、夜尿增多、排尿不暢、尿線變細、下腹墜脹感等。納入標準:(1)意識清楚,無聽力、語言溝通、理解認知能力障礙;(2)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糖尿病以及身體狀況較差、妊娠、腹瀉、月經期等不宜檢查者。
2.1 一般護理 (1)個人護理:囑患者多飲水(飲水量>2 000ml/d)、勤排尿、不憋尿、不久坐;保持會陰部清潔,勤換內褲,避免坐浴;性生活前后洗凈,感染期停止性生活;指導患者便后使用清潔衛生紙從前往后擦拭,養成便后認真沖洗肛門口的習慣;囑患者勞逸結合,適當鍛煉身體,提高免疫力。(2)飲食護理:囑患者清淡、易消化飲食,多吃新鮮瓜果、蔬菜等。(3)用藥護理:根據尿細菌培養+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抗菌藥物,見效后不宜馬上停藥,繼續服藥3~7d;反復、持續發作的尿路感染不宜使用同一類抗菌藥物。多數患者病程長、用藥種類較多,應強調按時、按量、按療程服藥,同時密切觀察藥物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VUD檢查前3d停用對膀胱功能有影響的藥物,對于補充雌激素治療的患者,應做好說明和解釋工作。
2.2 心理護理 由于復雜性尿路感染患者病程長、癥狀反復持續發作、疾病部位私密等,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1]。入院時,護士要仔細評估患者的認知程度及心理狀態,并給予個性化、針對性、多模式的心理護理。
2.3 及時留取尿標本 在使用抗菌藥物前及時留取尿標本。充分清潔外陰,消毒尿道口,在嚴格無菌下操作;用手指將陰唇分開排尿,避免混入白帶;留取清晨第1次中段尿液10~15ml,常溫1h內盡快送檢,4℃保存不超過24h。
3.1 心理護理 為避免心理壓力對真實排尿狀態的影響,VUD檢查前的心理護理十分重要。VUD檢查需要暴露患者私密部位進行侵入性操作,患者往往心理壓力大、情緒易焦慮,從而可能影響機體的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等,嚴重時會影響檢查的順利進行[2]。護士應詳細介紹檢查目的、檢查過程、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預防措施等;安排與已檢查的患者進行交流,配合醫生向患者講解VUD檢查對疾病診斷的重要性,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
3.2 站立位排尿訓練護理 因女性坐位或蹲位排尿時,尿道受腹部脂肪、臀部肌肉、盆骨、股骨影響,對尿道狹窄、尿道憩室、膀胱形態、位置影響明顯。在VUD檢查過程中膀胱灌注對比劑達到患者排尿狀態時拔除導管,使排尿過程接近于自然狀態,使尿道顯示清晰、完全;同時可觀察站立位排尿姿勢下盆腔臟器肌肉原有位置相互作用改變對排尿的影響。VUD檢查前耐心指導患者練習 30°~45°左前斜位,右腳擱起外展站立排尿[3]。
3.3 強力閉呼動作(Valsalva)訓練護理 囑患者深呼吸3次,再深吸一口氣后屏氣并用力鼓氣,直至無力鼓氣為止。在患者增加腹腔內壓力下,觀察并記錄其靜息狀態和最大Valsalva動作時膀胱頸移動度、膀胱膨出程度、尿道傾斜等。
3.4 排尿日記護理 向患者講解排尿日記的目的及方法;記錄排尿日記時,要求患者正常飲水排尿,準確記錄飲水時間、飲水量、排尿時間、排尿量、伴隨癥狀及殘余尿量等內容。
3.5 腸道準備 由于需要將直腸測壓管置于直腸內來測量直腸內壓力,檢查當日晨囑患者排空大便,以便檢查時獲得穩定準確的曲線及數值;若患者便秘則予以灌腸。
3.6 環境準備 檢查室環境要安靜、舒適、通風、溫度(28℃)適宜、屏風遮擋。
3.7 物品準備 MMS影像尿動力儀(荷蘭,solar型)及攝影檢查床(西門子,Lconos MD)性能完好;尿動力雙腔測壓管、直腸測壓管、一次性使用連接管、無菌手套、換藥碗、一次性20ml注射器、0.5%碘伏、0.9%氯化鈉溶液、76%泛影葡胺、利多卡因膠漿、膠貼;一次性中單、厚棉墊、集尿器;檢查室內備有氧氣裝置及各種搶救物品、藥品。
4.1 VUD檢查 所有患者均未留置尿管,檢查前行自由尿流率檢測(分析尿量、最大尿流率及排尿曲線形狀,要求尿量>150ml),測定殘余尿量。使用MMS尿動力儀及攝影檢查床進行VUD檢查。囑患者排空膀胱,平躺于檢查床上。取截石位,常規尿道口消毒、麻醉。在無菌操作下經尿道插入7F雙腔測壓管,抽空殘余尿液,固定于大腿一側,經肛門置入10F直腸測壓管5~10cm,固定于大腿另一側,同時貼肌電圖。遵循ICS尿動力學技術規范進行質量控制,采用ICS規定的大氣壓下恥骨聯合平面進行壓力調零標準,對體外傳感器進行調零,將膀胱灌注端和測壓系統端分別與測壓導管連接,囑患者咳嗽以檢查壓力傳導的準確性。為減少環境、導管不適等因素對患者產生的影響,分兩次進行測定。第1次使用0.9%氯化鈉溶液進行膀胱灌注,記錄膀胱初始感覺、順應性、穩定性和容量,觀察有無逼尿肌不穩定;患者達到排尿狀態時,取坐位排尿,同步測定膀胱壓、腹壓、逼尿肌壓、肌電圖。抽盡膀胱殘余尿量,第2次使用20%~30%的泛影葡胺0.9%氯化鈉溶液以20~50ml/min的速度進行膀胱灌注,再次記錄膀胱初始感覺、順應性、穩定性和容量,觀察有無逼尿肌不穩定;患者達到排尿狀態時,拔除尿道及直腸導管,保留肌電貼,調整影像檢查床患者取30°~45°站立位排尿,同步儲尿期和排尿期、靜息期和應力期適時透視,拍攝膀胱尿道實時影像,觀察膀胱形態、位置變化、膀胱頸開放程度、尿道形態,明確尿道狹窄的部位、逼尿肌-尿道括約肌協調性、有無尿液反流現象等。
4.2 心理護理 護士應充分理解患者處于密閉檢查室的感受,講解其他檢查者的經歷,消除患者疑慮,指導患者放松心情[4]。
4.3 醫護患配合 護士要熟知VUD檢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充分做好檢查過程中醫護患協同配合。檢查前護士連接尿動力儀各線路,開啟電源,排凈與傳感器連接的各管道內氣泡;協助醫生檢查儀器運行是否正常;鋪好中單和集尿厚棉墊,調整檢查床的高度。插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插管時動作要輕柔嫻熟,導管膠布固定穩妥,防止滑脫,同時注意保暖。兩次檢查過程中預先放置好集尿器,囑患者雙手固定在檢查床兩側,注意安全。密切觀察患者面部表情、意識、冷暖、有無腳麻感。若患者出現面色蒼白、頭暈、心慌、口麻、嘔吐等情況,應考慮為碘過敏反應,立即停止檢查并進行對癥處理。
5.1 尿液觀察 由于導管會刺激尿道黏膜,囑患者注意觀察血尿情況,多喝溫開水,及時排尿。檢查后1~2d可能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一般可自行緩解,及時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若上述癥狀不能緩解,患者出現排尿困難,應及時告知醫生對癥處理。檢查后留置導尿者,應妥善固定引流袋,保持引流通暢,及時傾倒尿液。
5.2 體溫觀察 測量患者體溫3次/d。對于發熱患者,應及時報告醫生對癥處理。對于易感者,VUD檢查后應用抗生素24~48h。囑患者注意休息,清淡飲食,保持會陰部清潔,1周內避免性生活。
5.3 環境處理和儀器消毒 對醫療垃圾進行嚴格的分類管理,使用過的導管要銷毀。檢查室通風,紫外線消毒30min。積極配合醫生定期檢查和維護儀器。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泌尿外科的檢查、治療、手術、護理都需要患者暴露私密部位,會使患者產生不安、抵觸或尷尬的情緒;加上泌尿外科醫生以男性為主,而本組患者均為女性,由于疾病部位的私密性、病程時間長、持續反復發作,患者的心理壓力往往較大。因此,評估患者的認知程度,制定個性化、多模式的宣教,給予積極有效的心理干預,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檢查是護理人員的重要工作[5-6]。
排尿是較為復雜的反射活動,這一生理活動過程需要膀胱、尿道與調控排尿的神經中樞協同作用。在整個反射弧中,環境因素、患者心理恐懼、導管導致不適、排尿姿勢改變等都會影響排尿活動,引起尿頻、尿急、排尿困難或尿潴留,最終影響VUD檢查的真實性和客觀性[7]。因此,護理人員要讓患者認識到積極主動配合VUD檢查的重要性,同時給予專科程序化護理,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在醫患護緊密協作下順利完成VUD檢查,獲得客觀、真實的檢查數據,為明確診斷提供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專科程序化護理下,103例女性復雜性尿路感染患者均一次性順利完成VUD檢查,檢查后均無發熱、尿潴留等并發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