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莉
摘要:我國是玉米生產大國,生產技術不斷提高,同時與玉米有關的生產和經營企業也在不斷增多。因此,有必要搞好玉米種子的栽培工作,促進玉米質量和產量的提高。我國玉米種子種類繁多,但質量卻得不到保證,種子栽培過程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產量難以得到提高。玉米的栽培和生長具有一定的特性,需要在了解這些特性的基礎上認識到我國當前玉米種子栽培的不足,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來加以改進。為了提高玉米產量,就要從選種、耕地、施肥等各個環節入手,不斷提高玉米種子的栽培技術。
關鍵詞:玉米種子;栽培技術;優質;高產
農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農業的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要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必須要具備先進的農作物栽培技術。玉米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品種之一,我國要著力提高玉米的生長質量和產量,促進玉米生產和經營的快速發展。在玉米種子的培育過程中,土壤、光照、溫度、水等多種自然因素會共同影響植物的生長。現如今,我國玉米種子培育的一些環節十分薄弱,急需進行優化與提升。
1.玉米種子栽培容易出現的問題
1.1玉米種子對病蟲害的抵抗性較差
受到經濟發展以及區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發展水平還處于較低水平,農業現代化程度不高,使用的玉米種子都是品種較差的類型,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對病蟲害的抵抗性較差,并且這些玉米種子的產量也不高,容易對農作物的收益造成不利影響。
1.2玉米種子栽培過程中肥料供應不科學
玉米種子的生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其對于肥料的要求也較高。當前,我國玉米種子栽培中有很多地區的肥料供應和施肥方法都存在問題。在玉米種子生長的不同階段需要注意對玉米施肥的種類和施肥量,注重玉米所需養分的合理搭配。但是很多地區的栽培者在給玉米消費的時候往往根據以往的經驗,具有較大的盲目性。
1.3玉米種子栽培的土壤條件不充足
玉米成熟后植株比其他農作物要高大,所以需要根系能夠牢固地生長在土壤中。在實際栽培過程中,如果不科學地進行表層翻耕,將會造成玉米種子不能將根系牢固地扎在土壤中。另外,由于有些地區土壤密度大,土質硬,翻耕力度不夠,導致玉米種子的根系很難往下生長,從而導致根系發育不良,對植株的吸收能力造成很大的影響。
2.提高玉米種子產量的措施
2.1從遺傳學角度來提高玉米種子的產量
首先是根據當地的環境狀況來選取合適的玉米品種。由于我國各地區的環境差異很大,氣候復雜多變,因此每個地區都應該選擇適合該地區生長的玉米品種,以確保玉米的產量。玉米的品種按生長周期來劃分可分為四種:早熟品種;早中熟品種;中晚熟品種;晚熟品種。這些品種可以通過雜交技術批量生產,并且可以通過遺傳和變異的方式來保留和獲取新品種。有些地區光熱充足,但是光照時間短。為了充分利用該地區的光熱條件,應選取那些生長周期短的品種來種植,應該選擇早熟品種的玉米。我國南方地區降水量很大,日照充足,我們就可以選擇中晚熟品種和晚熟品種,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該地區的優勢,雖然延長了玉米的生長周期,但是玉米的單位時間產量提高了,并且還能生產出優質玉米。至于玉米播種的最佳時期,在南方由于一年四季變化不大,所以可以根據實際氣候狀況隨時播種。在北方,清明之后種植比較好。因為清明往往會下一場雨,有利于玉米的萌發。
其次,可以利用去雄技術提高玉米種子的產量。玉米在生長過程中由于雄蕊和雌蕊之間會競爭光合作用的產物,不利于雌蕊的發育,所以玉米去雄工作可以大大提高玉米的生產量。去雄工作非常重要,雖然其操作復雜,但是去雄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玉米種子的產量和質量,所以要重視玉米的去雄工作。傳統的去雄方式有帶葉摸頂葉方式和剖腹產的方式,這兩種方法非常實用,而且去除得很干凈,極大的保證了玉米的去雄質量。原理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去雄后,葉片的光合作用產物直接由葉片頂轉移到雌蕊,雌蕊的發育就會很快,玉米的果實就更加飽滿。去掉頂葉以后,植株的高度就會降低,有利于植物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一般情況下頂葉上的蚜蟲居多,合理地去除頂葉有利于減少蚜蟲,進而降低了病蟲害。
最后就是砍除父本玉米。砍除父本玉米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的主要技術原理就是切除父本,保留母本,盡可能地提高玉米的純度,而且能夠將父本吸收的肥料全部給予母本,促進母本的發育,達到了玉米增產之目的。
2.2從田間管理方面提高玉米種子產量
首先就是要通過合理密植提高玉米產量。合理地進行玉米密集種植有利于提高玉米的產量,但是密集種植也是有一定的限度,這種限度就是不能影響玉米進行正常的養料吸收、光合作用和母本授粉,即單位面積內玉米產量最高的值就是最佳種植密度。不同的地形條件,最佳種植密度也不盡相同。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區應該適當緊湊一些,淺山腰區可以略微緊湊一些。貧瘠的山區要給玉米留出足夠的生長空間,以便有足夠的養料被玉米吸收。如果玉米種植密度過小的話,雖然授粉好,玉米籽粒更加飽滿,但是單位面積內玉米種植數量少,影響到了玉米的產量。如果玉米種植密度過大的話,葉片之間相互遮擋,不僅影響到正常授粉,而光和作用效率也將大大降低。而且長時間處在黑暗條件下的葉片呼吸作用比較強,這樣反而不利于玉米光合作用的積累,會造成玉米的減產。
其次,還可以通過使用地膜技術以及合理的施肥技術提高玉米產量。地膜技術能夠縮短玉米的生長周期,促進玉米的早熟。主要應用于氣候寒冷的山區。在鋪地膜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由于地膜技術不利于施肥,所以在鋪地膜前要準備出足夠的肥料,不要讓玉米斷肥。鋪地膜要鋪得平整一些,確保能夠吸收大量的光照,保證地膜的增溫效果。收獲過后應該及時收苗、翻土,確保土地不會板結。施肥技術也是一項關鍵的技術。施肥過程首先要施底肥,施足底肥有利于玉米幼苗的快速生長,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在幼苗破土而出之時要進行拔節肥的施放,拔節肥有利玉米的莖稈發育,減少了倒伏的現象。然后再施攻穗肥,玉米在穗部發育的時候需要大量的肥料,在此期間不能斷肥,最后就是葉面噴肥,防止黃葉病。最后是病蟲害防治技術。病蟲害對于玉米種子的破壞非常嚴重,玉米的病害疾病主要包括大小斑病、矮花葉病和穗粒腐病。這些疾病是由于玉米體內水分過高而引起的,要想解決這些疾病,就要拔出受感染植株,防止疾病的蔓延。然后再使用一些葉面的藥物來殺死細菌。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降低玉米體內水分的方式來預防此類疾病。在母本授粉過后及時砍掉父本,以改善玉米田間的通風情況,降低田間的溫度和濕度,防止病菌的侵入。玉米的蟲害主要包括粘蟲、玉米螟、蚜蟲等。它們對于玉米的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程度的破壞,在防治的過程中可以使用辛硫酸和氧化樂果在玉米易受蟲害的部位噴灑,從而有效控制蟲害。
3.結語
綜上所述,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在全國各地種植廣泛,產量較高。玉米種子的栽培過程是一項艱難的過程,在此期間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為了解決當前玉米種子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從種子培育的各個關鍵環節入手,探索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并在全國范圍內予以推廣,從而實現玉米的高產,促進農業以及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金寶昌,郭呈財,王淑玲,趙淑杰.玉米新品種撫玉8號高產栽培技術口.中國種業,2011,(09):34-36.
[2]楊邦民,朱愛榮,田冬梅.渭北旱源玉米高產栽培七項關健技術.陜西農業科學,2011,(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