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
摘要: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新媒體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新媒體有其獨有的特征,如何更好地運用新媒體技術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成為了當下研究的熱門。本論文從不同方面闡述新媒體平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希望為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專家和學者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新媒體平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出現以及影響力的日益擴大,是當代大學生成長環境的一個新的特征。面對“網絡一代”新群體,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勇于面對挑戰,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與方法,做到主動引領,有的放矢,順勢而為。
1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工作的運用背景和意義
1.1運用新媒體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是思想政治教育
發展的客觀要求。信息時代的來臨,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模式,存在著缺乏敏銳性,不能積極應對大學生熱點問題; 大學生自主、平等意識的增強,導致傳統的社會調控系統失靈; 單項的灌輸方式,教育效果低下; 教育者感召力、吸引力減弱等不適應問題。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緊抱固有的模式不放,不加思考、不加證實、不求突破的話,將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以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的出現,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了創新和改革,新媒體以其資源的豐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和追捧,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環境和良好的機遇。
1.2運用新媒體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響力、實效力的迫切需要。
1.2.1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和引導方式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大學生成為青年使用新媒體的主力軍,但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擴招,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價值多元社會的不斷沖擊,教育引導工作實效性逐漸減弱。與傳統方式相比,網絡新媒體在教育模式、互動交流方面存在三大優勢,極大地提高了青年大學生在網絡新媒體中交流、互動的積極程度以及對其思想引導的必要性。
1.2.2新媒體能夠快速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
影響力。在當代大學生中,“95后”、“98后”為中堅力量。他們享受著前輩從未經歷過的物質成果,在思想空前解放的環境中成長,更加重視自我發展,追求個性和自由。他們享受著快速發展的科技帶來的成果,所以視野開闊、思維敏捷、崇尚創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利用好網絡新媒體這一最受青年人推崇的交流、互動平臺,擴大工作的影響范圍,增強大學生凝聚力、向心力。
2以“媒”為介,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適應新媒體互動性強、交流便捷的特點,通過個人、集體博客,留言板、QQ群等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教師開通博客,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談天說地,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往往起到課堂教學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受歡迎的此類博客一般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博主知識淵博,專業基礎扎實;二是語言風趣流暢,易于為學生所接受。教師集體博客的設置常常以某一任務事項為契機,運用新媒介的傳播形式,一方面展示這一群體的風采,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示范引導。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某高校派出了一支由防震抗震、土木結構、規劃建筑方面的專業教師組成的專家志愿隊赴災區進行災害勘測、評估工作。專家志隊及時開通了前方博客,第一時間傳回了志愿隊在災區工作、生活情況,并配以圖片,內容翔實生動,在全校師生中引起強烈反響。很多學生———尤其是土木和建筑專業的學生深受感動與鼓舞,他們自覺成為前方老師的“粉絲”和后援,紛紛在博客上跟帖和留言,為自己的老師、專業感到驕傲與自豪,許多同學表示要學好專業本領,今后要像老師們那樣報效社會。博客開通的過程不啻是一次生動而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課。
3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3.1轉變教育觀念和思維方式,創新教育方法和途徑
不同于傳統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新媒體技術環境下的教育更加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掌握新媒體技術的功能,利用新媒體技術的特有的優勢,再結合傳統的教育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有用”,更要 “有趣”。公開個人的QQ、微博等,并通過 QQ、微博這些新媒體與學生進行真誠有效的對話。同時,通過QQ、微博這些社交平臺,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以便更加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一對一、點對點”式的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2提高新媒體技術的操作和運用能力
隨著現代科技手段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也更加的現代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更應該認真學習新媒體的相關知識,提高對于新媒體的操作和運用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利用新媒體技術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3.3掌握新媒體語言,開展創新性工作
新媒體語言使用多種組合方式,使得它們呈現出混雜性、簡潔性、直觀性、詼諧性、模糊性等特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一味的采用傳統的說教式的教育,便難以與青年學生較好的溝通,有時甚至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因此,應該要了解當代青年人群體的網絡語言體系,要巧妙的結合新媒體語言,適應他們在網上的交流方式,在實際工作中,既注重口頭語言的通俗生動,又保持書面語言的嚴謹規范,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準確的把握青年人思想行為的發展和變化。
3.4強化對新媒體的使用行為的規范
由于新媒體技術自身存在的缺陷,在新媒體使用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新媒體失范的現象,因此,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自律。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強化對校園新媒體的管理,另一方面運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強化對校園新媒體的管理。
總之,網絡新媒體正在潛移默化地沖擊和改變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理念、環境等,因此,運用網絡新媒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工作的方式方法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應結合當前“95 后”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借助網絡新媒體平臺,引領潮流,搶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進一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影響及對策研究[J]. 樊家軍.中國報業.2016(22)
[2]充分利用新媒體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微信為例[J]. 武崢,趙耀.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12)
[3]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思考[J].邢大海.才智.2017(21)
[4]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影響——評《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創新》[J].吳健.新聞戰線.2017(06)
[5]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與影響——評《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創新》[J].曾乾輝.中國教育學刊.2017(09)
[6]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何海闊,崔鳳華.新媒體研究.2016(02)
[7]利用微信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探析[J].姜萬蘭.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7)
[8]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與對策[J].王謙,賈巳夢,陳彩,王飛,魏冬梅.采寫編.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