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波霖
摘要:坭興陶是廣西特有的民族文化產品,京族特色元素由于其具有較強的表現能力,充滿魅力的藝術化語言在藝術屆占有一席之地,形成了獨屬于自己的風格和文化,表現了廣西京族人在臨海捕魚的生產、生活方式。在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京族的特色元素也有了新的時代表現力。在坭興陶裝飾設計的過程當中,京族元素能夠提供較有表現力的特殊造型,也能夠通過京族元素展示中國文化的底蘊和特色,在坭興陶裝飾設計當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好評,應用日益廣泛。本文通過對京族特色元素在坭興陶裝飾設計中的表現,了解京族特色元素的發展歷程,對未來坭興陶裝飾設計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京族特色元素;坭興陶裝飾設計;設計發展;裝飾應用
一、廣西坭興陶的概況
自古以來,京族特色元素在廣西坭興陶裝飾設計方面都有重要地位,京族作為我國特有的少數民族,京族特色元素的技術傳承已經延續千年。京族特色元素的坭興陶擁有許多優點,包括坭興陶的制成品光潤柔和,古色古香,產生獨有的質感和色彩,具有較強的可觀賞性和實用性,所以在我國的工藝歷史上,京族特色元素坭興陶具有悠久的歷史。同時在坭興陶裝飾設計環節,京族特色元素坭興陶早在1300年前就已經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坭興陶的土質細膩,有利于雕刻各種手法的創作,雕刻的作品造型各異,栩栩如生,呈現多彩的顏色,具有較高的藝術收藏價值。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社會對于坭興陶的審美需求日益增加,傳統的坭興陶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需要吸收京族特有的元素融入坭興陶的制作過程當中,為這項工藝的傳承和保護增添動力。
二、京族特色元素在坭興陶裝飾設計中的作用
第一造型元素。京族特色元素的坭興陶裝飾作品與生活結合緊密,描繪了京族社會的固有形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出現了許多不同的技法和表現形式,比如在坭興陶上描繪、填涂、上漆等多種技法,或者在器胎上增加一定的厚度,或者是在坭興陶上通過京族特色元素工藝表達京族人民的生活狀態,比如將京族特有的服飾元素與坭興陶造型設計有機結合,體現京族的民族風情。只有京族特色元素與現代坭興陶工藝有機結合,才能夠將京族特色元素的效果發揮到極致,提升造型的創意性。
二是顏色元素。坭興陶主要顏色為紅色、青色、金黃、墨綠等色澤,這些顏色簡約不簡單,互相組合調配就能夠產生較好的視覺效果,但是如果用的太多就會導致暗沉,不符合現代審美。所以可以在坭興陶設計的過程中加入京族特色元素,例如在京族婦女的服飾上有斗笠的黃色、頭巾的紅色、褲帶的藍色等,同時加上各種海洋的色彩進行豐富性創造,只有這樣,不僅能夠保持京族特色元素的中國風傳統,也能夠豐富坭興陶的造型要求。
三、京族特色元素在坭興陶裝飾設計中的應用
(一)提升坭興陶肌理紋路
京族特色元素能夠融合進設計當中做出很多的不同效果,為坭興陶提供不同表現力,其中對于坭興陶肌理的提升作用巨大。在坭興陶當中,有些不同的紋理能夠給觀賞者帶來不同美的體驗,京族特色元素能夠給坭興陶提供更多處理的思路,比如在燒制的過程當中進行色彩疊加,這樣就能夠通過輕重緩和的處理讓坭興陶呈現不同的效果,防腐創造出與京族服飾類似的層次感。京族特色元素對于坭興陶肌理的改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需要深入了解京族的歷史和文化才能做到活學活用,這就對坭興陶裝飾設計的藝術涵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賦予坭興陶更加豐富內涵
隨著京族上千年的發展歷程,已經形成了獨有的藝術內涵,只有京族特色元素和坭興陶進一步結合,才能夠更加豐富坭興陶的內涵,為坭興陶帶來更加濃厚的京族特色。京族的歷史超過1300年,隨著歷史發展程度較深,京族特色元素正好符合中國人對于民族化審美的需要。融入京族特色元素的坭興陶發展是必然趨勢,不斷探索如何將現代坭興陶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更有深度地表現京族的內斂和渾厚的底蘊,這也是新時代對于坭興陶發展的要求。
(三)提升造型結構的整體性
坭興陶創作過程復雜,需要大量人工操作,在近年來雖然得到了社會的重視和肯定,但是依然還有很多問題。坭興陶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到局部的變化,更多要考慮整體的統一。與現在快餐式的社會節奏存在不同,許多消費者不懂欣賞京族特色元素坭興陶導致購買市場較小。加上現在由于技術的發展,機械制作技術進步,會影響傳統京族特色坭興陶的繼續傳承。所以為了進一步保護京族特色元素工藝,提升京族特色元素坭興陶的市場肯定度,重要的環節就是要提升坭興陶造型的整體性和統一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京族特色元素運用到坭興陶裝飾設計當中歷史悠久,作為中國文化的傳人,需要將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工藝保持下去,發揚光大。對于坭興陶來說,京族特色元素的結合是一種巨大的突破,增添了陶器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我們需要進一步提升對于京族特色元素的坭興陶研究,分析京族特色元素的融入方式,尋找京族特色元素坭興陶的發展趨勢,這樣才能夠提升京族特色元素坭興陶的文化底蘊,開辟新的發展局面。
參考文獻:
[1]趙亞麗,吳力菡.京漢民間文學的互動融合研究——以京漢民歌中“愛情”概念的隱喻構建為例[J].黑河學刊,2019(02):28-32.
[2]黃勤,藍長龍.回顧與反思:中國京族文化保護與開發研究述評[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8,33(06):8-13+7.
[3]黃家慶.京族傳統文化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的化解策略——京族傳統文化開發利用研究之五[J].欽州學院學報,2018,33(09):8-12.
[4]黃荷.當代京族環境保護習慣法研究——以東興巫頭村為考察對象[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29(02):88-91+112.
[5]馬玉山.京族特色元素在坭興陶裝飾設計初探[J].中國陶瓷,2015,51(06):77-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