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中包含的元素蘊含著及其豐富的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藝術靈感的發源之所,動畫作品的創作,應該從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入手,汲取優秀的創作思源,要想創造出具有民族韻味的動畫造型,需要創造者從中國傳統文化入手,通過借鑒和提煉,把握傳統文化內涵的精神內核,才能讓動畫作品具有自身獨特的鮮明的藝術神韻。而當下的教師在教學及指導學生作品設計時,也應先從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入手,在創作動畫造型設計時,借鑒中國傳統文化“形體”、“色彩”等多個民族化的方面進行整體塑造。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動畫造型;形體;色彩
一、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已經展示其地位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積淀形成了及其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及民間傳統藝術,如國畫、水墨畫、陶藝、京劇臉譜、皮影、壁畫藝術、剪紙、祥云圖案、瓷器、敦煌壁畫等,絢麗而豐富的表現元素和表現形式為中國動畫的創作提供了生動的素材,中國動畫史出現了許多吸收傳統文化元素應用于動畫片造型設計的例子。如動畫片《驕傲的將軍》中的人物造型、動作、聲音等都借鑒國粹京劇的表現形式,《九色鹿》則完好的融合了敦煌壁畫藝術,1961年萬氏兄弟制作的動畫片《大鬧天宮》,其主角孫悟空、玉皇大帝、巨靈神和四大天王等角色的造型設計借鑒了中國傳統藝術,如京劇臉譜、民間年畫、門神等,通俗易懂,富含民族特色。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改變的是技術,不變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如何將古老的傳統藝術應用于動畫創作、把傳統的水墨畫與三維技術與VR相結合制作新動畫片,必將賦予動畫造型及動畫片強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二、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在教學及指導學生作品設計中的應用
民族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核心文化價值,在其基礎上延伸的動畫是一個極為特殊的產業,關系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在國家當前大力發展民族化產業的大背景下,對于文化的解析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在動畫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文化內涵教育更能提高學生的審美,從思維上改變學生對動畫角色設計的認知,這樣他們設計出來的角色才有靈魂。教師應該將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與實際教學和指導學生作品設計有機融合,指導學生設計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動畫造型。
1、以形傳神,形成中國式藝術形神并茂的審美表達形式
中國人受儒家、道家、佛家哲學影響比較深厚,使得中國的傳統造型藝術具有獨特的東方魅力,幾千年的文化積淀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民族心理。
中國傳統藝術采用“散點透視”,講究“氣韻生動”,重視線的運用,以線條塑造物象的形體結構和體積,對線的把握和運用爐火純青,在造型上更注重平面化和裝飾性的處理,使形象富于形式美感和裝飾意味。力求“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這些傳統的造型觀念對于動畫角色造型設計有著很深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中可供我們傳承和借鑒的風格有很多,繪畫、建筑、雕塑、壁畫、服飾、乃至戲曲、民樂、剪紙、皮影戲、年畫等,都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借鑒素材。而在世界教學過程中,老師完全可以指導學生將國畫、水墨畫、陶藝、京劇臉譜、皮影、壁畫藝術、剪紙、祥云圖案、瓷器、敦煌壁畫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來形成學生自身作品造型的設計,設計出符合中國傳統形式的動畫造型。
2、以“色”傳神,形成中國式藝術色神并茂的審美表達形式
在動畫造型設計中,色彩對于塑造角色個性心理、渲染神韻、表現動畫角色的個性特征和傳情達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中國傳統藝術中,我們看到更多的藝術家們對色彩的主觀把握。中國傳統藝術更加重視韻味的主觀表達。我國早期直接以“水墨”的形式來表現的動畫片以獨特的民族特色和嫻熟的表現技巧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小蝌蚪找媽媽》就利用了傳統水墨畫元素,將游動的小蝌蚪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結束語
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不是從技法角度來解析如何將動畫角色創作完善,而是從人物的精神層面來完善動畫角色形象的人性化,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分析能力,讓他們的作品不再是冰冷的動態圖畫,而是具有真實的人物性格的形象。雖然現在大家都在關注這個方面,但是還可以更深入,就像魯迅筆下的阿Q一樣,讓我們笑著哭,記憶深刻。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王曉勇(1978-),男,漢族,碩士,安徽淮南人,淮南聯合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
*本研究課題也是淮南聯合大學校級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