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莉 楚慧姝 楊帥 馬英杰 高吉程
摘要:本文以微膠囊的包埋率及山茶籽油的抗氧化性作為性能指標,選取阿拉伯膠與乳清分離蛋白作為壁材,設計單因素實驗篩選出對微膠囊性能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正交實驗確定出山茶籽油微膠囊最理想的制備工藝:芯壁比0.8:1、反應溫度40℃、pH值4.2、攪拌速度400r/min。通過檢測,山茶籽油的抗氧化性明顯提高。
關鍵詞:微膠囊;山茶籽油;復凝聚法;抗氧化性
山茶籽油是我國極為古老的綠色天然有機食用油,有著“液體黃金”的美譽[1]。不飽和脂肪酸在山茶籽油中的含量在90%以上,因此在生產、加工、貯藏、運輸的工程中極易氧化變質[2],對其營養價值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通過一定的方法來提高山茶籽油的穩定性。于是,人們引入微膠囊技術,通過微膠囊化對山茶籽油加以包埋和保護后能使各方面的性能保持穩定,并且流動性好,方便添加于各類產品中,給產品帶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目前微膠囊的制備方法有噴霧干燥法、噴霧冷凝法等。本文以乳清分離蛋白和阿拉伯膠為壁材,以山茶籽油為芯材,通過復凝聚法制備微膠囊,實現對山茶籽油的保護,提高其穩定性與抗氧化性。
1.實驗方法
1.1 山茶籽油微膠囊制備工藝
分別將山茶籽油與復合壁材乳化均質10min后,均勻混合,靜止放置30min,加入10%的冰醋酸調節PH值,通過復凝聚法凝聚30min,再加入谷氨酸酶固化,冷凍干燥后獲得山茶籽油微膠囊。
設計單因素實驗,對芯壁比、復凝聚PH值、反應溫度、反應時間、攪拌速度等因素進行分析,確定最佳微膠囊制備參數。
1.2 正交實驗設計
根據單因素實驗結果,由于反應時間的影響,對微膠囊的成囊效果及包埋率比較小,故排除。選取芯壁比、復凝聚pH值、反應溫度、攪拌速度四個因素,進行正交實驗。
1.3 山茶籽油微膠囊穩定性研究
由于山茶籽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非常高,易發生氧化變質,降低山茶籽油的營養價值。通過微膠囊對其加以保護后,可以降低氧化變質的現象。利用碘量法測其過氧化值,比較山茶籽油包裹微膠囊前后抗氧化性的能力。
2 結果分析
2.1 正交實驗結果與分析
通過正交實驗,山茶籽油微膠囊優化后的制備條件為:芯壁比0.8:1、反應溫度40℃、PH值4.2、攪拌速度400r/min。得到平均包埋率為84.45%,高于其他組合。
2.2 穩定性分析
氧化7分鐘后,山茶籽油和山茶籽油微膠囊的過氧化值都增大,實驗初期,雖二者過氧化值值都有增長但增長趨勢不明顯,隨著實驗的進行山茶籽油微膠囊的過氧化值迅速增大,山茶籽油過氧化值走勢平穩稍有增長,以至于山茶籽油微膠囊的過氧化值遠大于山茶籽油,因此說明微膠囊能夠很好的阻止山茶籽油的氧化,抗氧化性明顯高于山茶籽油。
3 結論
山茶籽油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具有食療雙重功能,但由于山茶籽油在運輸和貯藏的過程中易發生氧化變質,使得山茶籽油在使用中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通過制備山茶籽油微膠囊的方法,提高山茶籽油的穩定性,擴寬山茶籽油的使用范圍。
本文通過復凝聚法制備山茶籽油微膠囊,利用單因素實驗確定各影響因素的最佳指標,再根據正交實驗確定出一套最合適的制備方案。
最終,通過實驗發現,山茶籽油微膠囊的抗氧化性大大提高,這一成果,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山茶籽油不穩定的屬性,使山茶籽油可以發揮其價值,更大程度的被利用。
參考文獻:
[1]李麗, 吳雪輝, 寇巧花. 茶油的研究現狀及應用前景[J]. 中國油脂, 2010, 35(03): 10-14.
[2]廖書娟, 吉當玲, 童華榮. 茶油脂肪酸組成及其營養保健功能[J]. 糧食與油脂, 2005, (06): 7-9.
作者簡介:劉德莉(1998-),女,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校區本科生。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810214108,20181021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