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靜
摘要:最大誠信原則是保險法的基本原則之一,要求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必須信守承諾,互不欺瞞,否則將承擔不利法律后果。本文在分析最大誠信原則內涵的基礎上,闡述了最大誠信原則在保險法中的具體表現及違法后果,以期指導保險法司法實踐活動。
關鍵詞:最大誠信原則,如實告知,明確說明
被奉為民法中“帝王條款”的誠實信用原則起源于羅馬法。誠實信用是指當事人在從事民商事活動時,應當奉行誠實,格守信用,善意地、全面地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我國《民法總則》第7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由于保險法律關系自身具有的特點,對法律關系各方主體誠實信用的要求更高,當事人必須遵守最大誠實信用原則。
一、最大誠信原則的含義
我國《保險法》第5條規定“保險活動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保險合同較一般的商事合同更加重視善意與誠信,如果違反最大誠信原則,往往直接導致合同的無效和解除。保險法上最大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指保險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保險合同的訂立和履行過程中,必須以最大的誠意,履行自己的義務,互不欺騙和隱瞞,悟守合同的約定,否則保險合同無效。
最大誠信原則作為保險法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原則,其理論基礎在于:一方面,就保險關系本身是一種民商事法律關系,作為民商法律關系基本準則的誠實信用原則同樣適用于保險法律關系;另一方面,保險法律關系又是一種特殊的民商事法律關系,在建立法律關系時雙方具有極大的信息不對稱性,保險人必須基于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陳述來決定是否需要承保,同時投保人由于缺乏保險法律方面的專業性知識也有賴于保險人的明確相告。因此要求保險合同當事人要向對方充分而準確地告知有關保險的所有重要事實,不允許存在任何的隱瞞和欺詐行為。
二、最大誠信原則在保險法中的表現
(一)如實告知
1.如實告知義務的含義。如實告知義務是指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投保人應當將有關保險標的的重要事項向保險人做出如實陳述的義務。我國《保險法》第16條第1款明確規定:“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
2.如實告知的方式。由于各國的法律傳統和保險業的發展水平不同,告知存在兩種制度:一種是詢問告知制,即只有在保險公司詢問的情況下,投保人才有義務如實告知;另一種是主動告知制,即不經過詢問,投保人也應當將與保險公司決定是否承保及費率高低有關的重要情況告知保險公司,我國適用的是詢問告知方式。這種詢問告知通常是通過保險人事先將需要投保人如實告知的事項先印就在投保單上,由投保人如實填寫來完成的。投保人必須如實填寫,否則就要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
3.如實告知的范圍。如實告知的范圍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的重要事實;第二種是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提高保險費率的重要事實。保險公司對影響承保的重要事項會在投保單中以詢問方式要求投保人如實回答。在實踐中保險公司往往會在詢問事項的最后一欄設置“”概況性條款”,概況性條款一般是以“其他”、“除此以外”等兜底條款的方式出現,已涵蓋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所謂概況性條款,是指缺乏具體內涵、外延難以界定的條款。保險人采取“其他”、“除此以外”等概況性條款進行的詢問視為沒有詢問,否定了概況性條款的法律效力。
(二)保證
1.保證的含義。保證,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向保險人做特定的承諾,擔保為某一項作為或不作為,或某一事實狀態的存在。產生保證通常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確保“良好管理”的某方面能得以貫徹,如在盜竊險中,保證使報警系統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另一方面是為了確保未經保險人同意不得進行某些風險較大的活動,如在火災保險中,保證不得儲存易燃物品。
2.保證的形式。保證通??煞譃槊魇颈WC和默示保證兩種形式。
明示保證,是指在保險合同明確記載的、成為合同組成部分的保證條款和其他保證事項。明示保證又分為確認保證和承諾保證。確認保證是指對過去已經發生和現在正在發生的事實進行明確認可的保證方式。承諾保證是指對未來發生的事實進行明承諾的保證方式。例如,投保人在投保單“是否吸煙”一欄中勾選否,即是對過去及現在吸煙情況的確認,屬于確認保證;投保人在投保單備注欄中明確寫明在保險期限內不會吸煙的行為即屬于對未來行為的承諾,即承諾保證。
默示保證,是指保險合同沒有記載保證內容,但基于貿易管理、社會公俗或法律規定投保人必須保證的事項。海上保險中的適航要求就是典型的默示保證,保險合同中雖然沒有記載適航的條款,但保險船舶需要具有適當的設備、燃料、給養和人員配備,同時具有適當的裝載能力和運送設備。如果因船舶不適航導致的風險事故發生,保險人將有權根據默示保證的要求拒絕給予賠償。
(三)明確說明
1.明確說明的含義。明確說明是指訂立保險合同時保險人應當就保險合同條款內容向投保人進行詳細、認真說明。相對于保險人而言,社會公眾對保險專業知識比較欠缺,在專業性方面居于弱勢地位,對于保險合同這種典型的格式合同也應給予特殊的規制,使投保人在完全明確保險合同的內容和重要事項的基礎上,完全自愿的接受保險合同的約束,確保投保人的合法權益。
2.明確說明的內容和方式。保險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必須對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以擴大字體、加粗、添加下滑線、斜體字等方式提示投保人要特別注意,并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如果保險人沒有盡到上述義務,一旦發生免責條款項下的保險事故,該條款無效,保險人仍要賠償。而對于責任條款的范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第9條第1款進行了補充規定,將責任“免除條款、免賠額、免賠率、比例賠付或者給付等免除或者減輕保險人責任的條款”均視為免責條款。保險人應當說明的內容范圍,限于保險合同條款規定的有關事項,特別是合同中的免責條款的明確說明,因為免責條款中詳細規定了在何種情況下保險人將不承擔保險責任,直接關系到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應當細致、耐心地為投保人進行說明。
3.保險人明確說明義務的例外。實踐中,有些保險合同將法律、行政法規中的禁止性規定情形作為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免責事由,例如,有不少保險條款載明,被保險人無證駕駛、酒后駕車,保險人免責。在保險人未對這些條款明確說明的情況下,保險人是否可以依據這類免責條款拒賠,存在不同認識。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保險法司法解釋(二)》10條規定,保險人將法律、行政法規中的禁止性規定情形作為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免責事由,保險人對該條款作出提示后,視為保險人完成了明確說明義務。法律、行政法規中的禁止性規定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任何人都應當遵守,投保人不能以不知道禁止性規定的而主張不適用該法律,據此可以減輕保險人對該類條款說明義務的的舉證責任。
(四)棄權和禁反言
棄權是指保險合同的當事人放棄其在保險合同中的本來享有的相關權利的行為。禁反言是指保險合同的當事人因棄權行為而導致的禁止再否認合同的效力的法律后果。棄權和禁反言的主體均為保險人,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約束保險人的行為。在保險人明確放棄了某些合同權利后,禁止保險人反悔,從而維護合同的穩定性。切實保護合同相對方的權益。保險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知道投保人未如實告知,即喪失了合同解除權,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可以要求保險人繼續承擔賠償或給付責任。但實踐中,有些保險人為了獲取保險費,即使明知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仍然繼續收取保險費,給投保人或被保險人造成其已經原諒投保人未如實告知的表象,此種情形下的保險人是否仍然可以投保人違反如實告知義務為由解除合同,拒絕給付保險金或者要求被保人、受益人返還已經支付的保險金?按照法律規定,保險人在明知投保人違反如實告知義務的情況下仍然收取保費的,保險合同有效,保險人已經放棄了解除合同的權利,不能再以此為由要求解除合同。
三、違反最大誠信原則的法律后果
(一)違反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
按照投保人主觀過錯狀態,可將投保人違反如實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分為兩種情況:投保人故意隱瞞事實,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拒絕賠償并不退還保險費;投保人因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事故的發生有嚴重影響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拒絕賠償,但可以退還保險費。
(二)違反保證的法律后果
違反保證的行為,包括違反明示保證的行為和違反默示保證的行為。違反明示保證的行為主要有確認保證的事項虛假、未按承諾保證完成某種作為或不作為;違反默示保證內容主要有違反行業習慣和交易慣例完成某種作為或不作為。投保人或被保險人違反保證的事項,不論其主觀是否具有過錯,保險人均有權解除保險合同并不承擔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三)違反明確說明義務的法律后果
保險人未就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進行法定形式的說明時,該免責條款不發生法律效力,發生免責條款涉及的保險事故時,保險人應當賠償。同時《保險法》第116條、162條對于保險人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的法律后果也作出了相應規定,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五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限制其業務范圍、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或者吊銷業務許可證。
(四)違反棄權和禁反言的法律后果
保險人可以放棄的權利內容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在保險合同基礎上產生的部分權利,例如保險合同的解除權、抗辯權。但是,如果保
險人放棄某項權利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或者公序良俗,則不能棄權。棄權和禁反言的法律后果主要是保險人一旦明示或默示放棄了某項合同權利,在保險合同履行過程中如果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
存在相關違約行為時,保險人不得再主張已放棄的合同解除權或抗辯權,保險人放棄權利后無權反悔,從而切實保護投保人的合法權益。例如在海上保險中,保險人已知被保險船舶改變航道而沒有提出解除合同,則視為保險人放棄對不能改變航道這一要求的權利,因改變航道而發生的保險事故造成的損失,保險人就要賠償。
四、結術語
最大誠信原則作為保險法的一項重要原則,要求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應當秉持誠實守信的法治精神,坦誠相待,投保人對于保險人詢問的重要事項如實告知,保險人對于專業的保險合同條款,特別是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進行詳盡的說明,以使合同雙方當時的權益受到最大保護,在彰顯法律效力的同時,也傳遞著誠實信用原則這一社會基本準則的時代內涵。
參考文獻:
[1]桂裕:《保險法論》,臺灣三民書局1981年版。
[2]溫世揚主編:《保險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9月版。
[3]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11月版。
[4]劉軼:《保險最大誠信原則的實踐問題研究》,載《現代國企研究》2017年8月。
[5]荀雪:《最大誠信原則——構建和諧保險法的基礎》,載《人力資源管理》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