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鋒
摘要:工業園區在管理中存在很多安全隱患,環境事件是環境風險中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對工業園區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我國相關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的法律、文件基礎上,對應急預案的提出與制定進行探討。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夠降低我國工業園區突發環境事件的概率與危害,促進我國工業園區的安全與穩定。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為我國工業園區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工業園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要點探討
我國為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都會在城市或者資源聚集的地方興建工業園區。在工業園區的發展中,向城市人口聚集區域的移動十分明顯,這就對人們的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影響。這些年工業園區的突發環境事件對我國社會造成極大不良影響與損失。位于江蘇省鹽城市陳家港化工園區的江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發生爆炸事故,不但對當地的環境造成極大影響,也對人們的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造成極大損害。因此工業園區的安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這就要求對工業園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進行科學的、合理的編制,這樣才能保證工業園區的安全運行。
1.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的相關法律及依據
我國工業園區在管理過程中時有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對當地的環境與人們的安全與健康造成極大影響。因此國家環保部門就積極出臺相關法律與文件,下面就對2007年以后的相關法律文件進行闡述:20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出臺、2008.6《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編制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出臺、2016.12《企業突發環境亊件降患排査和治理工作指南》(試行)出臺。本文只列舉幾個法律、文件,相關工作人員如果有需要可以到國家環保部門逛網進行查閱。
2.工業園區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本文分析是以廣西工業園區進行分析的,因此數據以廣西工業園區的為主。截止2010年,在相關部門備案的工業園區達到103個,到2015年達到116個。在園區中工業集中區、園中園已經超過200個。關系在整體發展上與沿海城市有較大差距,這就使得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理上相對比較滯后。
2.1基礎設施滯后
廣西工業園區在發展過程中資金籌措能力較低,這就使得對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相對比較滯后[1]。目前廣西的工業園區主要以政府主導為主,在這種單一的主導方式下,政府對工業園區的投入有限,這就使得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資金就更少,這就使得對工業園區的發展無法有效滿足。很多園區都會存在給排水系統能力不足、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等情況。所以工業園區在面對突發環境事件時,基礎設置是應急保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2.2人員編制數量不足
在工業園區管理過程中,廣西采取的方式是政府與企業合作的模式,也就是企業在市場經濟運行模式下對園區進行管理,政府對園區的運行與管理進行監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是政府派出的監督企業工作的機構,這就形成三層機構體系。在工業園區的突發環境應急工作中,管委會是責任主體,但由于管委會編制不足,使得很多工作人員為臨時工或者一人兼任多職,這就使得對突發環境事件的管理能力嚴重不足。所以很多情況下當工業園區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基本都要借助外部的力量來完成工作,這就對工業園區的應急管理工作造成極大影響[2]。
3.工業園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關注要點
3.1企業風險評估應為園區風險評估的前提
在預案制定要要做好風險評估工作,在風險評估過程中首先就要對風險源進行確認與評估,對項目的潛在環境危險、發生事故的概率、發生風險的登記等進行評估,這樣才能為應急預案的制定提供科學的、合理的參考意見[3]。國家對企業的生產、管理等工作進行明確的規定與約束,要求企業對化學品的環境風險進行合理的識別與評估,并對區域內的環境進行合理勘察,對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危害程度進行分析。
目前公園園區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中,對風險評估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在工作中調查重復現象嚴重、消耗的精力、物力與人力較大。同時由于工業園區內企業眾多,存在不同的行業,企業發展規模大小不統一,這就使得對風險評估采取調查的方法工作量過于龐大。所以,就要將這個工業園區看作一個整體,并將園區劃分為網格,對不同的網格風險進行科學評估,這樣就能對企業中的風險源進行合理確定,并針對風險源展開有效的應急處置[4]。
3.2重點關注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及園區周邊風險受體
就廣西的工業園區地理位置來看基本都是在城鄉結合部,這就使得園區與城市飲用水的距離很近,直接影響到附近居民與城市的飲水安全。在園區內很多突發環境風險都是由一些安全事故引發的。造成該事故的原因是由于在園區內易燃易爆的化學物質存儲與管理存在較多問題,當發生安全事故后一般會利用消防噴淋的方式進行處理。消防水池的合理設置能夠對安全事故進行合理防范與撲救,合理的容量設計范圍為3-6h的消防水量。但是當對一些危險的化學品進行消防處理時,很容易使危險化學品與消防廢水一起外流,這樣就會造成水污染事件。
所以工業園區一定要認識到給排水系統的重要性,并將雨水、污水進行分開處理,同時也要加強污水處理能力,提升污水處理技術。相關技術人員要對區域內的給排水系統管網進行合理勘察與分析,做好對化學泄漏物質、雨水、污水等的收集、攔截等方式,尤其是要做好污水、化學物質與當地河流的阻隔措施,這樣才能減少污水與化學物質對當地環境造成的影響。同時要在企業風險評估報告與應急報告,以及園區的實際情況,對園區內的事故應急處理設施進行完善,并將各種設施進行統籌協調,聯合使用,同時在附近做好安全隔離帶、緩沖帶的設置,這樣才能對附近群眾的保護,將事故的影響與損害降到最低。
3.3加強突發環境事件源的可操作性
在應急預案制定中,一定要對園區內發生突發環境事件后,處理步驟、救援任務、職責等內容進行明確,并對事件發生后的主要負責人與部門進行明確,這樣才能積極展開事件的處理,將事故的處理能力進行有效提升。但就實際來看,雖然管委會強制企業簽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但在預案的可操作性較低,當工業園區內發生突發環境事件后,很難進行及時的處置。在應急預案制定完成之后,要進行定期的演練,演練情況如圖所示:
3.3.1園區主管部門的應急職責混亂
由于管委會的編制較少,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使得管理機構與人數在園區內嚴重不足,雖然現場應急小組能夠達到7-8人,但很多都是兼職人員或者一人兼任多職,無法有效發揮應急小組的作用。在工業園區內,環境監測能力較低,也未能成立環境監測小組,這就使得組織機構出現混亂的情況,在實際的應急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并不大。
所以工業園區要對環境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的重要性進行充分的認識,并有效發揮管理機構與工作人員的作用,這就要求適當增加管理機構與工作人員數量,并對管理機構與工作人員的職責進行明確,保證工作人員都有效發揮應急作用。
3.3.2輕視園區環境應急資源的作用
環境應急資源在園區發生突發環境事件后,要及時對可調動的資源先進調動,充分將相關的資源應用到處置工作中,但是就目前來看在工業園區內相關資源的設置不夠充足,應急資源管理不到位等情況,這就使得在發生時間后無法有效發揮應急資源的作用。
這就要求工業園區、管委會與當地政府要認識到環境應急資源的作用,并對相關設備進行檢查,做好清理與維護工作,同時也要對相關責任人的聯系方式進行核實,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件后能夠及時調動資源,提升對環境風險的處置能力,保證人們的人身與財產安全,降低突發環境事件對當地的影響。
4.結語
工業園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能夠有效提升實踐處置能力,保證區域內人們的人身安全于財產安全,降低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因此在應急預案制定過程中要對相關要點進行合理分析,這樣才能提預案制定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提升預案的可操作性,這樣才能保證工業園區的安全運行,進而保證人們的人身與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劉占, 孫燕, 陳紅燕,等. 美國風險管理預案法規對我國環境風險管理的啟示[J]. 煤炭與化工, 2017, 40(05):163-166.
[2]陳拂曉, 李陽, 吳昌子. 關于大型石化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對能力提升的思考[J].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 2017, 35(9):118-119.
[3]張羽翔, 孫世軍, 崔朋. 遼源市攔河閘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數字化研究[J]. 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 2017, 49(2):157-162.
[4]盧文剛, 王雅萱. 社會治理視域下社會組織信任危機應對與品牌重塑 ——基于災害成因理論的分析[J]. 社會工作與管理, 2018, 18(1):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