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
(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是在內鏡下黏膜切除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是指利用各種電刀對>2cm病變進行黏膜下剝離的內鏡微創技術。具有整片完整切除率高、復發率低、患者痛苦少、恢復快、費用低等優勢,且可達到外科手術相似的療效[1]。ESD 并發癥發生率為 10%~30%不等,主要是出血和穿孔。但是內鏡直視下肛管放置對于減少出血,穿孔等并發癥的發生,取得良好效果。現將其臨床應用報道如下。
2016年5月-2017年3月在我院消化內鏡中心行ESD術治療患者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齡37歲~80歲,平均年齡58.3歲(37歲~80歲),病灶平均大小2.7CM(1.9CM ~3.8CM),平均手術時間56.7min(43min~71min),平均住院時間3.65d(2d~9d),使用器械數量6.3件(6~9件),本組病人均放置肛管,無遲發性出血及穿孔。
(1)患者準備 評估患者一般情況,有無使用抗凝藥,各項檢查指標都在正常值之內方可進行手術;若患者在口服抗凝藥,應停藥一周。做好心理護理,使患者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若服用降壓藥,于手術當天清晨含服。并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確認無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無安裝心臟起搏器、無鋼釘鋼板等植入物;患者術前3天進食無渣半流質飲食,手術當天禁食,術前6小時服用清腸劑以清潔腸道。(2)藥物準備,術前15min遵醫囑肌肉注射或靜脈推注丁溴東莨菪堿10mg,減少胃腸蠕動;西甲硅油,止血藥物,黏膜下注射液,急救藥物。(3)物品準備,準備好術中所需物品,并檢查各個器材是否可正常工作。
(1)ESD術術中配合,手術護士根據操作流程,快速,準確為醫生提供所需器械。(2)留置肛管的護理配合,檢查一次性肛管尺寸、規格、包裝有無破損、是否在有效期內。使用20ml注射器抽取無菌蒸餾水20ml,從肛管肛側注入,推入速度與流出速度相當,用石蠟油潤滑插入部。將活檢鉗從一次性肛管肛側插入,活檢鉗不超出一次性肛管為宜。待操作者將內窺鏡插入直腸后,將一次性肛管緩慢插入直腸。與操作者配合,在內窺鏡直視下緩慢推送一次性肛管。避開手術部位輕度旋轉一次性肛管。待超出手術部位約4ml~5ml后,保持肛管在患者直腸位置。操作者緩慢退鏡時,用雙手頂住肛管,防止肛管移位。用紗布清理患者肛門周圍及肛管。用膠布交叉固定肛管于雙側臀部。
(1)病情觀察,加強生命體征監測,術后24小時內嚴密觀察血壓、脈搏、呼吸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注意觀察有無腸鳴音亢進、反跳痛、嘔血、黑便等癥狀。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通知醫生,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快速補液、止血、配血,并做好手術準備。(2)飲食護理,術后常規禁食1d~2d。遵醫囑按時按量使用抗生素和止血藥物。2d后如無并發癥,首先飲少量溫開水,無不適后進牛奶、稀飯,逐步過渡到普通飲食;少食多餐,忌過熱、過飽及辛辣、堅硬及油膩食品,若有腹痛立即停止進食并報告醫生。㈢肛管減壓的護理,妥善放置及固定肛管。注意觀察患者肛管有無脫出,是否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及氣體的色、質、量。出血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㈣出院指導和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專人隨訪。告知患者減少劇烈運動,飲食應規律、宜清淡、易消化,忌油炸、辛辣刺激、堅硬的食物。強調有發生遲發性出血的可能,注意觀察大便的顏色,凡出現與飲食無關的黑便、持續性腹痛、便血立即聯系醫生及立即急診就醫。注意休息、加強營養,3個月后復查。
23例患者病灶平均大小2.7CM(1.9CM~3.8CM),平均手術時間56.7min(43min~71min),使用器械數量6.3件(6~9件),平均住院時間3.65d(2d~9d)。術后,無遲發性出血及穿孔。患及其他消化道不適癥狀,痊愈出院,隨訪過程中的局部復發情況未見復發。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微創治療早期消化道腫瘤和黏膜下腫瘤的新技術,能安全地將較大的病灶完整、大塊切除,且具有與外科手術相同的治療效果[2]。但是對于病變面積過大,手術時間較長的患者有穿孔、出血等并發癥的風險。術后一次性肛管的放置,便于患者排氣,增加患者舒適感。減少遲發性出血,穿孔等并發癥的發生,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患者住院費用。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具有獨特的治療優勢[3],目前已經成為衡量一家醫院內鏡水平高低的標志,在治療消化道疾病中應用非常廣泛,但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本文對23例下消化道巨大黏膜病變患者ESD術后留置肛管,均取得良好效果,在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的同時,也加快患者術后排氣的速度,方便觀察下消化道引流液及氣體的色、質、量。增加患者舒適度,減少患者住院時間。但是留置肛管給患者帶來不便,如:肛門異物感、行動不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