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 騰 內蒙古自治區食品檢驗檢測中心
稱取植物甾醇0.0、5.0、10.0、15.0 mg,分別加到50.0 g花生油中,攪拌1 min,制備成含植物甾醇質量濃度分別為0.00%、0.01%、0.02%、0.03%的油脂。采用Schaal烘箱貯藏法,將油脂敞口放置于70 ℃烘箱,每隔24 h攪拌一次,分別測定第5 、10、15、20、30 d的酸價和過氧化值。對大豆油、菜籽油的操作重復以上步驟。
1.1.1 不同含量植物甾醇對花生油的抗氧化作用
花生油的酸價在第30 d,空白試驗組含量已達到3.89 mg/g,接近標準值4.00 mg/g,0.01%組的酸價為3.02 mg/g,0.02%組為2.57 mg/g,0.03%組為2.08 mg/g。花生油過氧化值空白試驗組和對照試驗組均低于國家標準(7.00 mmol/kg),相同天數,花生油的過氧化值隨添加量增多而減小,抗氧化能力與植物甾醇用量成正比。從感官分析,與試驗初期相比,試驗后期油脂香味不明顯,顏色稍淺。
1.1.2 不同含量植物甾醇對大豆油的抗氧化作用
植物甾醇的抑制氧化作用在第20 d后油脂氧化速率明顯加快,抗氧化作用明顯。空白試驗組酸價為4.26 mg/g,超出國家標準;植物甾醇組在后期能較好地抑制大豆油氧化速率,酸價值均小于國家標準,隨劑量增加效應明顯。從感官分析,與試驗初期相比,試驗后期色澤變淺,油脂黏稠度變差,散發哈敗味。
1.1.3 不同含量植物甾醇對菜籽油的抗氧化作用
花生油和大豆油相比較,菜籽油酸價和過氧化值的變化范圍比較大(酸價1.37~4.75 mg/g,過氧化值2.19~7.84 mmol/kg),空白試驗組均已超標,添加植物甾醇后能明顯地抑制菜籽油的氧化酸敗反應。但抗氧化作用不明顯,0.01% 組和0.02% 組已超出或近于國家標準。從感官分析,與試驗初期相比,試驗后期油脂的顏色變淡,黏度變差。
從脂肪酸角度分析,花生油中含有單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性質較穩定,相對不易被氧化,酸價和過氧化值變化較小,植物甾醇的抗氧化作用比較突出;大豆油的脂肪酸含量與花生油的脂肪酸含量相近,亞油酸含量比例最高;菜籽油的芥酸含量較多,理化指標變化大,植物甾醇對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較差,可能是含有芥酸的原因,油酸含量少,容易被氧化。
抗氧化劑質量濃度控制在0.01%~0.02%,以BHT和VE作比較。分別稱取10.0 mg植物甾醇、BHT和VE,加入50.0 g花生油中,混勻60 s。空白試驗組不添加任何抗氧化劑。將所有樣品放入70 ℃烘箱,每隔24 h混勻一次,測定酸價和過氧化值在第5、10、15、20、30 d的含量。對大豆油、菜籽油進行相同操作。
添加了植物甾醇組的理化指標變化 量 較 小( 酸 價 0.89~2.19 mg/g,過氧化值 2.13~5.53 mmol/kg),抗氧化作用的效果優于BHT組(酸價0.77~2.68 mg/g,過氧化值 2.06~6.06 mmol/kg)和VE組(酸價0.81~3.33 mg/g, 過 氧 化 值 2.34~7.13 mmol/kg),VE組對花生油的抗氧化作用效果較差,酸價隨天數變化幾乎與空白試驗組重合,過氧化值已超標。抗氧化作用強弱為植物甾醇>BHT>VE。
試驗說明三種抗氧化劑對大豆油的氧化作用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抗氧化作用強弱是植物甾醇>BHT>VE,BHT和VE對大豆油的抗氧化能力效果相似。
菜籽油的氧化速度較快,空白試驗組的酸價和過氧化值都發生較大變化(酸價1.05~4.46 mg/g,過氧化值2.76~8.14 mmol/kg),超出國家標準。抗氧化作用的能力強弱依次為植物甾醇>BHT>VE。
(1)添加了植物甾醇的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酸價和過氧化值在同一時間內均比空白試驗組低,表明植物甾醇對三種植物油油脂的氧化反應均有明顯的抑制效果,并且抗氧化的能力與植物甾醇的用量成正比關系。
(2)三種植物油油脂由于脂肪酸含量的不同,植物甾醇抗氧化作用也不相同。對于三種植物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強弱依次為: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
(3)通過對植物甾醇、BHT、VE在油脂中的抗氧化作用的比較,發現三種抗氧化劑均能清除油脂氧化反應所產生的自由基,終止或延長鏈式反應,植物甾醇的抗氧化作用最好,BHT抗氧化作用次之,VE抗氧化作用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