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軍
(遼寧省建平縣林業和草原局 遼寧 建平 122400)
近年來,位于遼寧省西北部的建平縣在林業生態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林業生態在建平縣的經濟可持續發展中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但是,由于建平縣某一些地區也存在著過度采伐的現象,使林業生態的自然生態環境優化和經濟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了建平縣春旱程度增加及夏旱的發生次數上升,給建平縣環境、經濟、社會造成了不利的影響。為此,正確分析建平縣林業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克服對策至關重要。
1.1 建平縣林業生態污染現象比較嚴重。一個時期以來,建平縣由于大量實施鐵礦、膨潤土礦的開發,造成了建平縣的林業生態環境普遍被污染。主要表現:溪水河床不見了,河岸兩側濕地灘涂消失了,春季干旱加劇了,大旱之后出現大澇、大澇之后又發生大旱的現象增多了。建平縣的大氣環境處于污染比較嚴重的狀態。
1.2 建平縣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在建平縣所處的半干旱地區來說,林業資源不僅是一種經濟收入渠道,更是一種生態優化渠道。建平縣個別地區只注重本區域內林業建設的短期效益,由于過度采伐,加劇了建平縣的生態環境的惡化。森林林分質量下降,草場退化嚴重,草地沙漠化的速度加快。林地(同期有林)的單位面積木材積蓄量下降趨勢極為明顯。
1.3 建平縣出現了突出的結構性林產品供需矛盾。就林業產品而言,林產品供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林產品及其附屬產品作為人民日常生活和政府經濟建設的重要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建平縣多數的林產品以低檔人造板、紙制品、松香和少數品種的經濟林產品供求大體平衡外,整體林產品的供求都存在著很大供求矛盾,并且隨著時間推移,還會不斷呈現加劇的趨勢,林產品木材及林產品結構性短缺現象加劇。
2.1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需要加強。人類生存依賴于自然環境,經濟長遠發展更要求注重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實現生態經濟發展、可持續經濟發展,必須強化建平縣林業生態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步伐;實現林業生態建設的目標,要在規劃重點和步驟實施上做到林業可持續管理,優化林業結構、推進林業產業化,提高建平縣森林生態建設的綜合效益。
2.2 合理規劃的環節要緊抓不放。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與建平縣經濟的整體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林業生態建設首先應從科學規劃上下功夫,力爭林業生態建設規劃合理、科學,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不同地區的生態項目要以生態保護為重點、為基礎加以規劃。在設計上,需要首先研究不同流域、不同林區的綜合環境因素,結合建平縣整體經濟發展方面的評價,使設計具有更為科學、更為嚴密的的生態模式。
2.3 增加建平縣林業生態建設的資金投入。建平縣的林業生態建設與國家的林業生態建設是一致的,是一項社會公益性事業,因此需要加大資金投入,以保障建平縣林業生態建設事業的有序開展。要建立健全政府與各種非公有制經濟并存的投資渠道,實施多元化、多渠道、多部門的投入主體。不僅如此,還要堅持造林營林并重、栽樹與管護同重,從林木撫育技術、保護野生動植物、森林病蟲害防治、林業科技推廣、森林防災防火等關鍵性工作介入,奠定良好的林業生態建設資金基礎。
2.4 進一步提高建平縣林業生態建設上的科技比重。要積極引進、推廣、應用新的林業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專注林業新技術的關鍵點,不斷提高林業技術的應用,關注高新技術的發展動態,提高建平縣林業科學技術發散與輻射效能,積極發展養林輔林的相關產業,推廣林業間作、套作,促進林業生態建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