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丙雪
(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教育局教研室 河北 滄州 061100)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寫作時思維狹窄,鑒于此,我們提出了作文與其他學科間相互融合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在其他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對于自己親身體會的學習過程、思維的發展路徑、思考的軌跡等印象深刻,也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要引導學生將這些學習經歷以及感受和看法表達出來,善于記錄,勤于寫作,進而達到會寫作文的目的。下面,筆者就如何引導學生將各學科學習與作文寫作相互融合談一些做法和體會。
小學數學是以計算為主的學科,同時又是動手操作的學科。數學知識規律性很強,數學試題靈活多變。針對數學學科的這些特點,教師應該在學生學習數學的同時,引導學生撰寫數學日記,將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感受和體會,或者解題過程中的一些情節記錄下來,例如如何做好數學預習、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數學題要細心、數學期中考試總結、有意思的數學故事會、數學童話故事會有感、我的數學學習法、我是如何提高數學成績的、動手操作使我的數學思維更靈敏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學生寫作的素材,而且都是學生深有體會的,學生寫起來會特別真實,因此,把數學與寫作相關聯,對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非常有效果的。
音樂課是很多學生都喜歡的學科之一,無論是學唱歌,還是欣賞課,學生感受很深刻。特別是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往往都會產生聯想,思緒隨著樂曲會飄向田野,繞過青山,飛到田間地頭,縈繞在美麗的鄉間小路。在加上聯想到的陽光普照、大地飛歌、大自然的美好……一瞬間的回憶和想象又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繁花似錦的花園,走進花的海洋,有時還會勾起兒時的夢。教師要抓住有利時機引導學生從說到寫。即先讓學生說出自己學習和欣賞音樂的感受和體會,然后指導學生組織材料寫下來,這樣的作文感情真摯,內容真實,學生也喜歡反復閱讀,感覺是自己的真實感受。
小學美術課接近學生的生活,折紙、剪紙、手工制作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藝術修養。兒童簡筆畫、素描、寫生等課程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而且更加熱愛藝術,對學生的美育教育也是一個很好的提升。說一說折紙、剪紙、手工制作的操作步驟和感受、體驗,然后寫下來就是一篇篇情真意濃的美文。一次次美術創作寫生,校園的美景、家鄉熱鬧的豐收畫面、大自然美不勝收的美景,都是學生習作的極好素材,何愁寫文章無話可說。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在科學學習過程中,每一次小實驗都是寫作的好素材。例如 《磁鐵的奇妙》 《覆杯的水為什么不會流出來》 《雞蛋為什么會浮上來》 《打雷時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 《鐵釘為什么會生銹》 《開水壺的壺蓋為什么會叫》等等,在科學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有利時機積極引導學生把看到的實驗現象、實驗過程記錄下來,等等,都是一次一次的作文訓練。
無論是小學 《品德與生活》,還是 《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加強學生的品質道德教育,使學生具有正確的思想觀念、先進的思想認識、優秀的品質特征、高尚的道德風尚。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中的教育故事、先進事例、優秀人物都是比較典型的,是品德教育的精華。這些重要的教育內容,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提高潛能、提升思想的重要途徑,每一次的學習都會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表達素材的豐富,認識能力的提高。每一次受教育的過程就是難能可貴的教育素材。教學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來豐富寫作內容,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