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紅
(邯鄲市永年區大北汪農技推廣綜合區域站 河北 永年 057150)
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生產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暴發流行,不僅造成小麥嚴重減產,且病菌產生多種真菌毒素,尤其是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影響人畜健康,我國規定小麥赤霉病病粒不得超過4%。
小麥赤霉病別名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是一種真菌性病害。赤霉病發生的癥狀表現為發病植株在干燥環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氣候潮濕時,病穗穎片合縫處或小穗基部產生粉紅色霉層。
小麥赤霉病是一種典型的氣候型病害,小麥抽穗至揚花期是赤霉病侵染的最適時期,尤其是揚花期小麥最易感病,如揚花期遇連續2 d陰雨、霧霾或大面積露水天氣,日照不足5 h/d,平均溫度15℃以上,將有大面積流行發生的可能。連陰雨天氣非常利于小麥赤霉病病菌的侵染和擴散。今年永年區小麥抽穗揚花期大都集中在4月28日~5月3日,正和陰雨天氣吻合,天氣條件有利于小麥赤霉病偏重發生。
堅持“立足預防、適時用藥”原則,在小麥抽齊穗后揚花初期組織開展第一次施藥預防,降低病害流行風險;揚花后可結合防治麥蚜再次噴藥防治。目前病菌對多菌靈已產生抗藥性,要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單劑及其復配制劑,以及耐雨水沖刷劑型,并注重輪換用藥和混合用藥。
各鄉鎮要高度重視小麥赤霉病的防控工作,安排專人負責抓好落實。一要組織宣傳發動。充分利用手機短信、微信、農村大喇叭廣播、明白紙、宣傳車等多種形式,特別是利用農村大喇叭,每天早、中、晚廣播防治技術,營造濃厚的氛圍,做到家家都有明白人。二要搞好統防統治。結合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縣項目、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利用植保無人機、電動寬幅噴霧器等先進植保機械,成方連片進行統防統治。對于非項目區小麥,要動員群眾搞好統一時間、統一技術、分戶防控,鼓勵群眾以土地流轉、土地托管、承包防治等方式,應用植保無人機等進行專業化統防統治,提升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水平。三要切實搞好“一噴三防”。陰雨天氣不但有利于小麥赤霉病的發生流行,也有利于小麥白粉病、莖基腐病、紋枯病、根腐病等蔓延發展,此時麥蚜處于擴散為害期。因此要在防控赤霉病的同時,噴施殺蟲劑如噻蟲嗪、噻蟲胺、吡蟲啉等,葉面肥如華孚、蕓薹素、磷酸二氫鉀等,做到“一噴三防”,增強小麥抗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