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毓 杜宇峰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0)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經歷了1986~1997年的以農家樂為主的起步期,1998~2006年的以鄉村觀光為主的成長期,步入第三階段即2007年至今的向鄉村度假轉型的快速發展期。2007~2017年的10年間,我國休閑農業行業發展迅猛,經營實體的數量和規模逐年大幅度遞增,經營者隊伍也隨之不斷壯大。
2006年5~12月,文軍、李星群成立課題組分批對廣西桂林、百色、南寧、北海等地已開發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32個村屯,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點的250位經營者進行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獲得213份有效問卷及12份訪談樣本的一手調查資料,并從性別、年齡、婚姻、籍貫、受教育程度等10個方面對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的基本特征進行了分析。該研究成果時至2017年已經過去了10年,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隊伍的各方面基本特征也在發生著變化。2016年11月~2017年9月,調查人員以分布于廣西全境的14個地市、各不相同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區(農家樂)的164位主要經營者為調查對象,分批分次進行了現場問卷調查,調查指標共14項,包括2006年的所有10項調查指標在內,并以此10項相同的調查指標作為對比分析的數據基礎(表1)。通過2次相隔10年的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隊伍基本情況調查數據對比分析,得出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隊伍基本情況的變化,及當前經營者隊伍的特征,反映出10年來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成效,分析結果將應用于行業經營人才隊伍建設及經營水平提升。

表1 2006年與2017年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基本情況表
1.1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性別、年齡及婚姻狀況對比分析。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的男女性別比例從5∶5轉變到7∶3,男性經營者所占比例增加明顯。10年前廣西是以農家樂、“夫妻店”農莊為主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業態,現在已經呈現出農業科技園區、民俗村寨、生態村屯、精品民宿、鄉村休閑度假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等多類型、多主題、多業態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格局。這對于經營者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男性經營者能更好地適應崗位的需要。從經營者的年齡結構來看,各年齡段的經營者占比有2%~7%的小幅變動,但依然是以25~45歲的青壯年經營者為主體,同時出現了一定的增長,從2006年的62.9%增加到2017年的74%,其中25~35歲的經營者增幅最為明顯,增長了7.2%。從婚姻狀況來看,已婚者依然占絕大多數,但是未婚的經營者增加了10.1個百分點,這可能得益于近年來國家對于創新創業的支持和鼓勵,以及適齡青年結婚年齡的推遲,使得更多的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未婚年輕人從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創業及經營。
1.2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籍貫對比分析。2006年被調查的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全部來自本縣區,其中本村的占到了73.7%。而2017年來自本縣區以外(包括本市、廣西其他地市、廣西以外省份)的經營者已經占到了42.03%。不但有外省市的投資經營者進入,在桂林陽朔還有來自荷蘭、南非等國家的經營者開辦民宿、“洋家樂”。雖然只有3.66%的廣西以外省份的經營者,但是可以看出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市場吸引力在逐步提高,經濟前景廣闊,各級政府對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區建設和經營的支持力度大大增強,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友好的投資環境,讓外來經營者看到了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美好前景。同時,在訪談中也感受到當地村民對于外來資本投資建設家鄉,共同開發當地旅游資源,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的期盼。
1.3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受教育程度與英語水平對比分析。經過10年的發展,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的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專及以上學歷的經營者從3.76%增加到40.85%,高中(中專)及以上學歷的經營者從23.96%增加到77.44%,小學及以下學歷的經營者從29.63%下降到1.83%,初中及以下學歷的經營者從76.13%下降到22.56%,高中(中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與高中以下學歷的比例實現了大逆轉。
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的英語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會聽、說、讀、寫的經營者比例分別提高了14.49%、12.23%、11.95%和8.16%,完全不會的也從94.4%下降到70.73%。國外自助游客的到來,讓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意識到了英語交流的重要性,并產生了學習英語的需求。
1.4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工作經歷對比分析。通過前后數據對比,曾經外出打工、做生意和曾從事過旅游相關工作的經營者的占比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只有曾從事過管理工作的經營者占比出現了增長。曾外出打工、做生意的經營者占比減少,說明了隨著廣西經濟的發展,如今的經營者群體中需要背井離鄉外出經商務工的人更少,在當地即可就業謀生。曾從事過旅游相關工作的經營者占比減少,說明有越來越多的來自其他行業的跨界經營者,他們看好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前景,才敢于進入不熟悉的行業投資經營。變化最大是曾從事過管理工作的經營者比例,在其他工作經歷類型占比均出現下滑的情況下,反而增加了21.32個百分點,可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行業吸引力逐漸增強,許多具有其他行業管理經驗的經營者憑借其前期工作經歷和經驗的積累,更容易快速適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行業的經營管理工作,并將其他行業的先進管理理念帶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行業,使得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發展更加科學規范。

1.5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個性對比分析。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的個性特點在2006年是以中間型和中間偏保守型為主,分別占28.64%和31.46%,累計占60.1%,敢闖愛拼的僅占14.55%。中間及保守型群體多數年齡偏大且受教育程度低,投資以自身投資和自有財產為主,他們對投資經營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態度謹慎,多為中低端項目,投資風險相對較低,收益也較低。時至今日,中間型及中間偏保守型的經營者占比大幅度降低,累計僅占18.91%,保守穩重型的也下降了約5個百分點,而敢闖愛拼型和中間偏敢闖型累計占到68.9%,他們多數受教育程度較高且從事過管理工作或外出經商,外出打工的較少。值得一提的是,來自廣西以外省份的經營者均為敢闖愛拼型或中間偏敢闖型,來自本市和廣西其他地市的經營者有60%以上也屬于這兩種類型。可見具有冒險拼搏精神的經營者對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充滿信心,善于捕捉新商機,敢于承擔更大的投資經營風險,投資經營范圍更廣、投入更大、檔次更高,是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中一股創新和推動的力量。
1.6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家庭收入對比分析。經過10年的發展,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的家庭經濟收入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中等和中上收入水平經營者占比分別提高了8.95個百分點和4.86個百分點,中下收入的則下降了6.15個百分點,下等收入已經消失。中等和中上收入共占86.58%,呈現出中等收入人群占比更大,下等和上等收入占比明顯減少的中間大兩頭小的格局,可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顯現出縮小貧富差距的功能。雖然上等收入比例下降了4.88個百分點,但是隨著更多外來經營者的進入,他們的收入水平對比對象將不是與項目所在地周邊村鎮、縣區的家庭經濟水平對比,而是與本省大中城市或省外其他經濟發達地區的收入水平進行對比,可能實際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的家庭收入水平增長幅度更大。
2.1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群體的新特征。男性青壯年成為經營者群體的主要組成部分,他們往往具有敢闖愛拼的性格特征,而且25~35歲的未婚經營者人數增加顯著。越來越多的外來經營者加入到該隊伍當中來,并且今后有逐步增多的趨勢。經營者的整體受教育水平顯著提升,隊伍素質逐漸提高。一些具有其他行業經營管理經驗的管理者看好行業發展前景,投身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行業。通過參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經營,經營者的家庭經濟水平得到了提升,不少成為中上及以上收入人群。
2.2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隊伍發展建議。通過分析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者群體出現的新特征和新趨勢,可以發現經營者隊伍的整體狀況在向更有利于行業進步的方向發展。未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行業的發展將需要更多高層次人才,隨著行業的發展,不具備專業知識或管理經驗的低學歷層次的經營者更容易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出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行業的發展前景必將吸引其他相關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加入,加速行業的發展。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行業需要繼續出臺利好政策,建立人才激勵機制,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引進更多的具有管理經驗、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參與進來,以知識和技術帶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整體經營水平的提升和行業的發展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