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省漁業技術推廣站?陳笑冰?梁瑞青?林艷青
為實現現代漁業的發展,提升漁業養殖生產的管理水平和手段,解決傳統的基層水產技術推廣工作依托“一張嘴,兩條腿,憑經驗,靠感覺”的服務方式。山東省積極探索采用信息化手段服務漁業技術推廣和服務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對加快轉變漁業增長方式,服務現代漁業起到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根據漁技服務過程中碰到的實際狀況,山東省積極探索信息化技術與漁業生產和技術推廣服務的融合應用,研發并建設適用于漁業生產服務的信息化系統,并通過與現代通信技術的融合,與手機終端相對接,將操作轉換到智能手機上,實現無線化、便攜化、智能化,從而真正實現了現代漁業發展的理念。山東省漁技推廣服務信息化系統已建設市級平臺10個,縣級平臺98個,企業平臺用戶220余家。漁業技術指導員手機用戶2100余人,占全省總數70%以上,普通手機客戶端用戶16000余人,其中合計注冊漁民用戶近萬戶,發布各類信息5萬余條,標注養殖場5000余個,信息化系統運轉情況良好,基本覆蓋全省漁業重點縣市區,極大提升了山東省的漁業技術服務信息化水平。通過結合各類培訓和科技下鄉等活動大力開展漁業信息化應用培訓,共培訓技術人員和漁民用戶15000余人次,為山東省信息化應用和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山東省積極開展水產技術推廣相關的信息化公共服務,以提升體系公共服務能力和漁業現代化建設為目標,以數字化和物聯網技術為手段,提供安全、穩定、高效、可伸縮的軟硬件運行環境和技術支撐,實現服務、管理與應用三者有機結合,為漁業管理部門提供信息化管理手段和平臺,為企業提供信息化應用平臺和技術支撐,為廣大漁民提供優質高效的漁業信息化技術服務。
建立省、市、縣三級管理平臺,建立養殖企業應用平臺。信息化的平臺模式以養殖企業為中心,使不同層級的管理部門、漁業推廣機構、專家以及漁民之間能夠在信息資源共享的條件下,實現高效率的網絡交流和協調配合,降低信息交流成本,優化漁業服務資源配置。建立覆蓋全省的監管服務和追溯體系。可以同時滿足政府主管部分、推廣服務機構、產業用戶三方需求,全面提升漁技推廣服務水平和能力。
通過遠程實時視頻,實現安全防護;通過水質在線遠程監測,實現養殖環境的精確感知和控制;通過漁業病害遠程診斷、遠程信息服務、養殖遠程監管等實現了科學養殖與智能管理,有效降低勞動強度,減少人力和交通成本。能夠及時準確掌握當前的生產狀況,隨時掌握養殖病害發生情況,適時監測傳感器測量的水質數據狀況,能夠實時掌握水溫、pH值、溶解氧等關鍵指標的變化,并可以根據水質監測結果,實時調整控制設備,提高飼料利用率,提高養殖生產效率,可以繪制出水質狀況的實時曲線,根據曲線可以分析各水質參數的變化情況,為科學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以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為基礎,根據本地水產養殖業實際情況,依靠信息化平臺,建立服務全產業鏈的漁業生產全過程信息化系統。漁業技術推廣信息化的發展,在滿足實際需求基礎上,還應充分考慮到系統的可持續性,以滿足未來業務發展的需要。應具備以下特點:
創新性:圍繞現代漁業發展需求,開展技術集成創新,基于移動物聯網技術,集成移動互聯網技術、移動視頻壓縮系統、智能控制技術、顯微圖像采集技術、無線數據采集和傳輸等多項成熟的物聯網技術來進行研發,拓展信息化技術應用模式。
整體性:圍繞用戶真實需求,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信息化系統,建立省、市、縣管理平臺和專家服務平臺;養殖企業應用平臺;開發技術指導員、漁民和養殖企業的手機客戶端,利用智能手機APP建立了技術員和養殖戶兩級服務平臺。建立一套能同時實現實時視頻監控、魚病遠程診斷、信息雙向交流、水產養殖遠程監管和項目管理等功能的信息化系統。由于各平臺功能構架以產業流程布局,各平臺間結構對應,真正實現各平臺間的信息數據的共享。
實用性:不孤立于某一環節,而是從系統的穩定性、界面友好度、軟硬件配置的實際情況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多方面綜合考慮。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實際和行業需求出發,提高信息化系統應用的便捷和操作性能。
積極對接有關地市信息化建設需求。根據有關地市信息化需求,做好信息化系統的升級改造,不斷完善系統功能,推進信息技術與漁業技術推廣信息服務深度融合,提高技術服務效率,做好與地方現有漁業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和數據資源整合,實現信息惠民。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開展魚病精準測報工作,加強漁情信息統計監測,創新信息采集方式方法,拓展數據采集渠道,提高測報的準確性、科學性和實效性,為全省漁業管理和生產提供信息支撐。
加強信息系統推廣應用力度,引導有關部門主動爭取和整合各類項目資金開展平臺建設,逐步實現省、市、縣(區)全覆蓋。推進互聯網+現代漁業的融合,實現環境視頻安全防護,推進養殖病害遠程診斷,開展漁業信息服務,加強養殖過程控制管理,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能力,全面提升水產養殖的信息化水平,推動漁業產業優化升級和綠色發展。
針對山東省現代漁業發展的現狀及進程,通過多專業的集成創新,研究探索出一條適合現階段的大數據研究開發與示范及產業發展的道路,實現大數據技術在漁業及相關領域的重大突破。通過系統整合漁業數據資源,推進各類業務信息化的協同發展。建立基于大數據處理技術的漁業生產信息分析應用平臺,通過采集養殖環境、水質監測和質量追溯信息的各類數據,采用大數據的處理技術對水產品全過程的數據進行采集、處理。以數據開放共享和大數據應用為抓手,充分發揮漁技推廣服務的社會價值。
漁業技術推廣機構應充分認識培養信息化人才的重要性,把信息化和智能手機培訓列為基層技術人員和新型漁民培訓的重點內容,通過培訓積極推動漁技人員和企業對信息化系統的應用,進一步提升漁民的信息化意識和應用技術水平,擴大漁民手機用戶量和使用效率,提升漁民綜合素質,提高漁民群眾對信息的獲取能力和使用能力,培養信息化意識強的新型職業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