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果
(遼寧省建平縣榆樹林子鎮農業站 遼寧 建平 122422)
遼寧省建平縣是農業大縣,擁有276萬畝耕地,47萬農業人口,農業生產中產生大量的秸稈、廢棄殘膜,養殖業產生大量的污水、糞便,以及人們的生活垃圾等等,這些都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何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我們通過深入調查研究部分鄉鎮農村生態環境現狀,提出應對對策與措施,這對建平縣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維護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快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農村生活污染。生活垃圾亂堆、生活污水亂排、畜禽亂跑現象隨處可見,基本是“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畜禽隨意抓”。地頭、溝壑隨處可見塑料垃圾袋、農藥瓶,農村衛生室醫療廢棄物隨意亂扔等等。
1.2 農村工業污染。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污染物排放量劇增,如球團、硅石加工企業等,造成農村污染逐年加劇。
1.3 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低、畜禽養殖污染加重。農作物秸稈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秸稈焚燒現象還十分嚴重,秸稈大多數堆放在房前屋后;農作物殘枝敗葉隨風飄零,耕地殘膜漫山遍野,家庭養殖大戶畜禽糞便亂堆亂放,養殖小區畜禽糞便隨意排放、氣味惡臭,環境糾紛時常發生。
1.4 農用化學品過量和不合理使用,農業面源污染加重。農藥、化肥、地膜使用量有增無減,如玉米農藥使用率占90%,谷子、高粱農藥使用率在80%以上;大田作物化肥施用量40~60 kg/畝,全縣每年使用化肥11.04萬~33.12萬t,我國化肥使用總量占世界的
1/3,是美國、印度兩國使用化肥總量之和;建平縣是全省地膜使用大縣,每年使用地膜2 000~2 500 t,而蹦河川鄉鎮更可以說是無膜不種地,全國農膜的使用總量也達到了歐美各國和日本的總和。農用化學品和農膜的過量使用造成農業面源污染加劇,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質量退化,而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富余的磷、鉀通過地表徑流或淋溶等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1.5 礦產資源過度開發,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建平縣是礦產資源大縣,鐵礦石、膨潤土、硅石遍布全縣20多個鄉鎮,在開采這些礦產資源時,私挖亂采、過度開采時有發生。地表植被環境、地下水資源遭到嚴重破壞。
1.6 村容村貌無完整規劃,環境意識比較淡薄。村莊發展沒有規劃,沒有明確目標,更談不上制定生態環境保護方案;違建亂建現象嚴重;村級環境治理是盲區,生活陋習難改,環保設施投入不足等問題導致農村臟亂差現象比較嚴重。
2.1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全面貫徹落實政府制定的 《建平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2018年~2020年)》,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控,貫徹落實“農藥、化肥雙減半”政策,大力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雙減半”行動。
2.2 加快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年內啟動并完成全縣限養區劃定工作,堅決防范禁養區內規模化養殖場(小區)復建、復養。
2.3 加快規模化養殖場廢棄物處理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畜禽養殖廢棄物集中收集、轉運、處理處置體系。2018年全縣備案規模化養殖場28個,2019年全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要達到78%。目前,全縣還有8個規模化養殖場未配套建設糞污處理設施。到2019年全縣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要率先達到95%以上。
2.4 強化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收集、轉運、處理機制,確保沿河鄉鎮、村組垃圾全收集。計劃到2020年底前,全縣90%以上行政村建立“村收集、鄉鎮轉運、縣(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使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
2.5 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著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積極探索生活垃圾治理措施,因地制宜、多種途徑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