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松青 趙 陽 王 穎
(石家莊市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支隊 河北 石家莊 050021)
農作物種植期間,種子發芽率以及發芽勢是檢測其質量的重要標準,選擇發芽率與發芽勢較高的種子,可以確保農作物一次播種保全苗,進而提高農作物種植產量。一般農作物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相同,對田間出苗率的重要影響也大致相同。所以種植過程中,種植戶只通過發芽率來檢測種子質量。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種子發芽勢對作物田間出苗率的影響,需要對種子發芽勢、發芽率、出苗率的相關性進行試驗分析,以此制定提高作物出苗率的對策。
針對2008~2018年間420例發芽試驗數據,將其當作研究樣本展開數據的分析與處理,以此獲取種子發芽率、發芽勢的聯系。試驗開始之前,任意選擇20組進行試驗,對種子種植期間的出苗情況進行觀察,分析發芽率和出苗率、發芽勢和成苗率的關系。本次試驗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以及所有變量均值、變量Peaxson相關性計算。分析并統計試驗結果時,要總結影響結果的相關因素,從而制定提高農作物出苗率的有效方案。
2.1 發芽率和發芽勢的相關性。通過試驗可以確定,發芽率和發芽勢之間有極為密切的聯系,一旦發芽率不足85%,便會導致二者顯著差異。本次試驗的420例研究樣本中,平均發芽率為91.365%,平均發芽勢為75.256%,顯著性為0.008,相關性為0.785,可見種子發芽率、發芽勢有極強的相關性,發芽率提高,發芽勢也就會隨之提高。但是進一步對樣本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發芽率小于85%,發芽率與發芽勢的相關性便會呈現出比較大的差異。如果發芽率降低,那么這種差異也就更加顯著。當發芽率為83%時,發芽勢比較高是70%,比較低為50%,相差20%。若在實際作物生產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相差數值會進一步提高,由此可以理解發芽率已經符合國標種子標準,但是出苗率依然低這一現象的原因。
2.2 發芽率和出苗率的相關性。本次試驗隨機選取的20例樣本中,平均發芽率為91.2315%,平均出苗率為67.258%,顯著性為0.001,相關性為0.581,顯示發芽率和出苗率為中等程度相關。分析其原因,有可能是在種子儲藏保管期間,種子的活力和發芽力對于劣變敏感性不同。所以,發芽率雖然是農作物出苗率非常重要的參考標準,但卻只是一項必要條件,發芽率高,并不能完全證明出苗率高。
2.3 發芽勢和成苗率的相關性。本次試驗選取的20例樣本中,平均發芽勢為75.652%,平均成苗率為67.952%,顯著性為0.007,相關性為0.982,證明發芽勢和成苗率有非常顯著的相關性,發芽勢提高,成苗率也就會隨之提高。因為農業種植環境比較特殊,季節、氣候等因素對其有直接影響,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種子播種,確保一次播種保全苗。
3.1 針對相關數據可以了解到,如果只是通過純度、凈度、發芽率以及水分對農作物種子的質量進行判斷,所得到的結果比較片面。為了保證一次播種保全苗,需要對種子發芽勢進行觀察,并以此判斷種子的質量。發芽試驗期間,要具備溫度、水分與氧氣等條件,在3 d之內作物的出芽率超過70%,即可證明種子發芽勢與規范相符。發芽率與發芽勢也會受儲藏條件的影響。所以,為避免加劇農業生產損失,需要提前1個月組織作物種子的發芽勢試驗。
3.2 試驗分析發現,種子發芽率、發芽勢無法在理論層面保證高度一致,發芽率和出苗率二者的相關性論據不完善。發芽勢、作物成苗率具有極高的相關性。由此可見,活力比較高的作物種子,在農業生產上也有極高的優勢。播種前,種植人員要了解種子發芽率。挑選發芽勢較高的作物種子,可以對全苗壯苗以及田間種植密度予以保證,增加作物種植產量。所以,種植人員需要將種子發芽勢增加到種子質量指標機制當中,保證作物質量與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