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強
(河北省灤南縣胡各莊中學 河北 灤南 063500)
本文是國家級重點課題 《專家與新手教師教學行為對比研究》系教育部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教學改革創新與研究”的子課題現已順利結題,現將課題研究的成果展示如下。
主要表現:專家和新手教師在課堂容量的衡量標準上存在明顯不同。專家對課容量衡量的依據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接受了多少來定義。也就是說,對課容量的研究應該以學生為出發點。
新手教師單純的從基本知識的教學目標出發,認為課容量是很簡單的知識量的積累,僅僅以知識、練習題的數量多少為標準和依據。如在概念教學中,專家講的重點不在概念本身的知識性和記憶性的內容,而在于引入理解、掌握和應用概念的思維過程。
2.1 思維有廣度。是指你能想到多寬,是想象、聯想、邏輯推理等思維活動所囊括的最大的一個思維區域。如果比作下棋,思維廣度要求我們考慮全局的棋子。我們在解題時,要聯想到相同、相似題目的歸同、歸異,結論的推斷和歸納都是思維廣度的體現。
2.2 思維有深度。是指你考慮得有多深入,是想象、聯想、邏輯推理等思維活動所能觸及到的距離未知最近的一個思維層面。簡單說,由一把椅子想到椅子是由哪幾部分組成,材質是什么。如果比作下棋,則指看到一個棋子要走的多少步。我們在解題過程中,由此及彼的推論,由一個條件到另一個條件的推導,由一個現象剖析出新的結論,這都是思維深度的體現。
2.3 思維有密度。是指思考的頻率。如想象、聯想、邏輯推理等思維活動的緊張程度。比作下棋的話就是連續落棋子的頻率,每一步之間的時間間隔。在解題過程中除了體現在解題的速度上,還體現在思維縝密前提下步驟之間的思維轉換的效率。
3.1 專家“觀課”與新手教師“聽課”的側重對象不同。新手教師的“聽課”側重于聽課的教師,而專家“觀課”側重于聽課的學生。新手教師“聽課”雖然也包括“觀課”的成分,但更側重于聽覺活動,只聽授課者講得是否流暢、嚴謹、生動、出彩,把聽者自己的感覺放在了第一位,而忽視了對課堂主體學生的聽課感受的觀察。而專家觀課則要求兩都有所兼顧。
3.2 專家“觀課”與新手教師“聽課”運用的感官不同。新手教師“聽課”側重于有聲語言,而專家“觀課”側重于無言的感受。“聽”更多地指向聲音,“聽”的對象是教學活動中的有聲語言往來;而“觀”強調用多種感官(包括一定的觀察工具)收集課堂信息。在多種感官中,透過眼睛的觀,除了語言和行為,課堂的氛圍、師生的狀態都將成為“觀”的對象。更重要的是,“觀課”追求用心靈感受課堂、體悟課堂,因此被界定為教師或研究者憑借自身的感官及有關的輔助工具(聽課記錄表、調查表、多媒體設備等),直接地(或間接地)從課堂情景中獲取相關的信息資料,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學習、評價及研究教育教學的方法。
更有意義的是,作為觀課者,不能將自己定位為純粹的旁觀者,而是要積極主動地介入和幫助。除了對課堂管理行為、課堂教學行為及其效果進行觀察外,還要思考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以便提供更多的教學可能,使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能根據實際和需要進行優選,追求教學活動和教學效果的更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