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丹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系 河北 衡水 053000)
基礎化學是生物科學專業本科階段第一學期的學科基礎課程,是生物科學后續專業課程如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課程的基礎。在當代探索生命奧秘的進程中,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的迅猛發展,有用化學語言表達的趨勢,據研究得知,微量元素與生命息息相關,所以生物科學專業學習基礎化學更為重要。針對生物科學專業如何講好基礎化學課程,是一個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問題。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已不能滿足基礎化學的教學,要針對生物科學專業基礎化學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以尋找能更好的以培養人才為目標,同時解決基礎化學課程課時不足等問題。
2.1 基礎化學課程課時不足。基礎化學課程包含無機及分析化學和有機化學的內容。在培養方案修訂前,生物科學專業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為45學時,有機化學課程為32學時。培養方案修訂后,將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課程合并為基礎化學,課時為54學時。學時縮短近1/3。如何在學時縮短的情況下,將重點內容講述清晰,對任課教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沒有學時的保障,教學質量就會下降,在此情況下,必須尋找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彌補課時的不足,以保障教學質量。
2.2 學生對基礎化學的重視程度不夠。生物科學專業學生普遍比較重視專業課程的學習,對其他基礎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欠缺。學生對于基礎化學在生物科學專業的地位模糊,對基礎化學與專業課程的聯系不了解。
2.3 基礎化學理論教學枯燥。基礎化學課程中無機及分析化學這一部分內容知識點較多,公式也比較繁瑣。大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對化學知識的掌握也并不牢固,缺少系統性、連貫性的學習,甚至部分學生排斥對基礎化學課程的學習,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僅以考試及格為目的,并進入惡性循環。
2.4 傳統教學方法弊端日益突出。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主次顛倒,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基礎化學課程內容較多,知識量過大,缺少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能力不強,學習習慣還停留在中學階段,不能很好的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導致越學越沒興趣,甚至厭學。
3.1 在泛雅平臺建設基礎化學課程。教師根據基礎化學課程的特點,在泛雅平臺建設基礎化學課程。在課前,教師將PPT上傳到平臺,以供學生提前預習,也可以上傳輔助教學的小視頻。上傳成功后,可以對上傳視頻進行編輯、防拖拽等處理。可設置學生必須觀看一定的時間才可以獲得相應積分。學生在播放視頻時,不能進行快進操作,以此督促學生完成視頻的觀看,做到有效率的預習。教師可以將網上搜索的相關教學資源上傳到平臺,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任何問題,可以通過終端設備隨時向教師進行提問,教師也可以隨時進行解答。課程建設中,還設有討論交流的模塊,師生可以通過此模塊進行交流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彌補了基礎化學課程學時的不足。
3.2 泛雅平臺在基礎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通過泛雅平臺,教師可以對課程進程進行管理;根據教學需要選擇發放課程的模式;可以方便的管理和編輯學生的作業,減少紙質版的作業;可以查看未提交作業的學生名單。教師在作業評閱過程中,對于不滿意的作業可以退回讓學生重新做。同時可以統計出得分率最低的題目,以便有針對性地在課堂上講解,節約了寶貴的課堂時間。也可以監控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大部分學生不明白的內容重新進行講解,通過對重難點知識的重復講解,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基礎化學。
3.3 泛雅平臺手機客戶端的簽到功能。由于生物科學專業學生較多,傳統的點名方式需要2~3分鐘才能完成。教師可以利用泛雅平臺手機客戶端“學習通”的簽到功能完成課前點名。學生可以選擇掃描二維碼、地點簽到、手勢簽到等多種簽到方式,不到1分鐘即可完成簽到,既節約時間,也增加了趣味性,以活躍的氛圍,開啟課程的講解。
3.4 錄制教學視頻。在基礎化學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實驗操作不規范,例如滴定管的使用,大部分學生操作有誤。課前教師錄制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小視頻,并上傳到泛雅平臺,讓學生課前預習,保證實驗中操作的規范性。
信息化技術發展迅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聯系各專業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信息化教學輔助手段,提高課堂效率,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